胡燕群
【摘要】現在的小孩子比起過去孩子的心智要成熟得多。教育要取得收效,必須探尋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對癥下藥。
【關鍵詞】透過學生 檢視教育 公正 尊重 關愛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9-0010-01
從適應社會這個角度看,現在的小孩子比起過去孩子的心智要成熟得多。當然這跟社會環境、教育有著極大的聯系。
過去,小孩子一伙玩游戲追追打打,玩泥巴,弄得滿身灰塵回家,這算又溜走了一天。少了父母的看管約束,多了一分童真率性。
現在呢,孩子們面對花花綠綠的世界,可以學習模仿的東西實在太多了。隨著教育的重視,所受的教導也豐富了,不管是來自于父母還是學校甚至于社會,他們對于社會的認識、生存生活能力、人際關系等都有了一定的感受。這樣就或多或少有了一些讓大人意料不到的外在表現。
因此,教育要取得收效,必須探尋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對癥下藥。現在就以真實的生活片斷來揭示孩子們的內心世界。
一、要的僅僅是公正的對待——“你也有錯。”
事件回放:
這天,學生們報告說,班里有兩個學生發生斗毆,當然要及時阻止,當老師大步沖上去時,斗毆的兩個已被同學勸開了,只見其中一個被抓得滿臉傷痕,另一個則是滿臉通紅,沒什么損傷,兩個都氣鼓鼓的,緊握拳頭,就像頭獅子。
經詢問,不出意料也是由口角之爭而引起的。類似事件,一般來說,從情感上都會偏幫弱者,老師開始數落起抓人的不應該出手那么重,而另一個則放在一邊等候發落。已有了一段時間,被教訓的學生臉上仍然憤憤不平,一點悔意也沒有,見此狀況,老師心里也惱火了,心想:你把人家弄成這個樣子,還這么囂張。
當老師想更進一步炮轟他時,他突然向老師吼了一聲:“老師,你偏心!為什么老是說我的錯!”他指了指另一學生,說:“他也有錯!是他先動手的!”對哦,還有一個在哪?老師轉過身,對著被自己晾在一邊、早已忘記的另一個當事的學生說:“你呀,你也有錯,不應該出手打人。”
當老師說完這一句無關輕重的話時,老師留意到抓人的學生,他那氣鼓鼓的臉立時扁下去了,敵對的眼神也隨之消失了。老師腦子頓了頓,自己剛才說了一句什么話,居然那么頂用,老師努力回想起——“你也有錯”。
哦,老師明白了,原來他要得僅僅是一種公正的評判。才這么小的孩子而已,已經懂得維護外在世界對自己公平評價的權利。
二、付出關愛——“我只想給他機會。”
事件回放:
有一次班里搞活動,主題是“表現自我,展現才華”。自由組合,個人或小組的形式均可。其中有一個小組,成員有十幾人,表演歷史劇《三國演義》。這一組彩排時,老師無意中聽到班上兩名學生的一段對話:
甲:你來嘛,我們還缺一名士兵。
乙:我不想參加。
甲:求求你了。
乙:我會緊張的。
甲:表演是很簡單的,怕什么。
……
學生乙是一個較內向的孩子,平時不怎么吭聲,不愛表現。老師見他那么難為情,于是不忍心,插話了說:“他不想去,你就別強迫他了吧,找別人吧。”學生甲卻說了句讓老師挺震撼的話,他說:“我們大家只是想給他機會,多參加活動,鍛煉一下自己。” 活動的本來意義就是給予大家機會,為大家鋪搭舞臺,展示才能,認識自我,提高自我的價值,否則,活動只是走過場,沒有真正內涵。現在,學生居然不僅能深諳此道,還能影響行動,真了不起。他們的行為不正是現在社會上人與人之間正需要的一種關愛嗎?
三、尊重與理解——“她這樣做,使我很受感動,以后我也要學她那樣。”
事件回放:
班里有這么一個學生,不怎么受大家歡迎。原因是大家都說她身上老帶有一股臭味,都不愿意跟她玩,這也傷到她的自尊心。老師也做了不少教育工作,但效果不大。
后來有這么一次,課堂上要求學生談一個議題——說感動,其中有一個學生談了一個真正讓大家動情的事情。他說道:有一天放學了,他坐在一輛公共汽車上,不經意往窗外一瞥,看見班長正跟同班的另一名同學走在回家的路上,兩人還有說有笑的。而這位同學正是不受大家接受的她。
看到此景,他當時內心充滿感動,想到她那么被人嫌棄,班長還是喜歡她,愿意跟她交往。最后還補充說了一句:“班長這樣做,使我很受感動,以后我也要學她那樣。”
當他說完后,全班不約而同地鼓起了熱烈的掌聲,當然,這掌聲是給班長的,僅僅是因為她能跟被人唾棄的同學一起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想深一層,這掌聲是對尊重的贊賞,是對尊重的理解啊。在贊賞、理解的同時,大家心里都在愧疚著。原來,尊重是這么簡單的,對于尊重理解的力量也是這么神奇的。
透過學生,檢視教育,孩子們內心深處迫切需要的關鍵詞有幾個——公正、尊重、關愛。教育就是這么簡單的事情,我們當老師的,能給到學生嗎?當然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