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曉燕
【摘要】中職文秘禮儀課程的生活性較強,教學內容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與實踐性,而中職學生理論理解能力較弱,動手能力較強,因此在理論的基礎上強化操作能力尤為重要。而過程性小組教學形式生動、靈活,給學生對作品充分展示與剖析的空間,既能更深刻地掌握理論性的內容,又能提高學生禮儀服務生活的能力。此文將從現狀分析、原因分析、具體實施、經驗總結等方面闡述該教學在中職文秘禮儀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過程性小組教學 中職文秘 禮儀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9-0033-01
一、中職禮儀教學現狀分析
目前,我國中等職業課堂教學主要是以班級授課制的大班教學組織形式為主。學生入學數量急劇增加,而教師數量的增加和教學設備的增加沒有跟上學生增加的速度,在短時間內不可能滿足理想教育追求的各項教育教學條件。而過程性小組教學注重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張揚個性、發展特長、提高能力的機會和平臺。禮儀課程具有較強的生活性,教學內容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與實踐性,僅僅依靠講授法傳授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而在目前的小組教學形式的應用中,他們只是把小組教學看成是課中某環節的教學策略,而沒有把小組教學貫穿課前、課中、課后來實施。
二、中職禮儀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大班教學現象普遍,教學效果難以保障
我校文秘專業班級高一招生人數基本保持每班40-50人,“情感與禮儀”課程每班60人,人數偏多而相應的教學資源和基礎配套設施又沒能跟上,導致部分程度差的學生專業課理論不扎實,技能不精通。
(二)禮儀教學形式單一,師生互動交流困難
經調查發現,在教學目的上有45.3%的學生認為教學是“知識的灌輸”;在教學內容上只有12.4%的學生認為教師“根據學生的需要和興趣”選取教學內容;在師生關系上40.1%的學生期望師生互動。
三、禮儀教學中過程性小組的實施策略
(一)過程性小組的組建
1.人員設定
每一個小組成員根據自身的特長搭配特定角色,大組長1名,觀察員1名,點評員1名,小組長2名,操作員若干名,解說員若干名,其中操作員人數不限,解說員實行輪流制。
2.組員培訓
聽從組長安排,積極主動參與合作、探究活動,不能等、靠,更不能依賴組長。要培養學生用準確、簡潔、精煉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過程性小組教學的實施探索
1.與教育理論融合,優化小組計劃
優質小組組建成功后,教師應當明確小組教學的目標任務并預測結果,從教學班學生整體發展水平、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潛力出發,根據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的要求,全面的設計小組教學,既要使教學內容切合教學大綱要求,又要發揮大多數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還要適合于開展師生和生生間的討論和對話。
2.與信息化接軌,豐富前置作業
教師在阿里云、360云盤、BBS論壇、自制游戲等平臺上創建班級學習云環境,根據禮儀課程中不同項目任務的不同要求,布置適量的前置作業,可以是討論題、思考題,或者是調查問卷、書面寫作等方式。如“快邀約”APP,學生可以在小組空間里,可以通過手寫拍照、語音傳送、視頻拍攝等方式完成禮儀文書“邀請函”的設計與應用,享受著被關注和展現作品的機會。
3.與新課改呼應,完善小組合作
在課堂上,當各小組開始討論或活動時,教師應根據教學決策,觀察小組活動和每位學生的動態,并導引、觀察和及時調整,比如觀察小組群體中對小組成員的接受程度和互相幫助程度、小組中有無核心人物、小組完成任務的水平、發揮群體作用的程度等。
4.與活動課相通,激活匯報形式
《秘書禮儀》課程中部分理論課知識點的理解可以以手工作品、情景劇等形式呈現。比如,請柬的設計部分,小組手工制作3D的設計請柬,小組代表展示任務操作結果,并匯報方案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解決辦法以及自身的理解。在此階段,學生可充分總結到本次工作任務的實施完成情況,以及實施過程中有欠缺或優秀的地方,各種能力再次得到提升。
5.與技能鑒定銜接,完善總結點評
在考核評價方面,要求知識與能力并重、線上與線下共勉。例如:首先,由老師給出初步評定成績,其中包括文檔分、態度分、形象分、團體分以及創新分等五個部分。然后,匯報展示再現情景,各小組點評員給予評分,而老師在一邊攝影攝像記錄全程作為技能改進與完善時借助的資源。最后,學生要完成實訓報告與實訓作業冊兩份書面作業。其中,實訓作業冊則需要團體合作,包括封面、應用文寫作,經過編輯、校對、打印、裝訂,精心設計成冊,成果我們上墻。
6.與教學反饋結合,接續課堂上下
在接續階段教師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教師指導學生歸納出規律性的東西,提出以后需改進的地方;提出與本次學習任務有關的新的研究,用深層次的問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比如,在布置課后作業時,要求學生完成當日的《學習日志》,進行有意識地反思與改進,為后續的任務奠定基礎。
四、過程性小組在中職文秘禮儀教學中教學實施的經驗總結
(一)把課堂的“舞臺”讓給學生,學生成為主角
在過程性小組教學中,主要側重于學生的活動,從中培養其分析理解能力以及語言的表達能力。其間,學生分析、小組討論,各抒己見,老師只對其回答做簡單的評析與適度的指導。讓學生多活動、多說話,這樣才有利于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才能有的放矢地“精講”,才能有效地啟發學生的思維、擴展學生的能力。
(二)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利用激勵性原則和賞識教育原則
心理學家伯利納通過實踐證明:受到激勵的學生學習勁頭足,學習成績不斷提高;而缺乏激勵的學生,學習沒有勁頭,學習成績有下降趨勢。在過程性小組的課堂上,老師要真誠地尊重學生的意見,并盡可能地予以釆納,這樣就會形成一種民主、平等的氣氛,就會培養出學生的自信心與創新精神。
參考文獻:
[1]盛群力,鄭淑貞.合作學習設計[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24-26.
[2]周鴻羽.小組教學形式在公共教育學課程教學中的嘗試[J].大學,2011(4):48-51.
[3]胡明.論小組教學的優勢與操作[J].教育教學研究,1994(4).
[4]李金澤.淺論參與式教學法[J].榆林學院學報,2013,23(2):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