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影 歐陽磊
【摘要】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高職院校實施青年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對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思想道德建設的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12月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的講話的重要教學實踐。本文基于對云南A職業技術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調查研究,認為探索邊疆地區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有效性路徑需要充分關注邊疆地區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社會生態環境的特殊性,積極構筑思政教育的多維網狀管理結構,培養“良師益友”型思政教師,處理好傳統教學和現代教學的關系。
【關鍵詞】云南高職院校 思想政治理論課 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9-0079-03
一、問題的提出
(一)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針政策
黨的十九大在“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一節中強調:“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激勵人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于祖國、忠于人民。[1] 可見,國家已經將思想道德建設作為國家治國的理論分析和政策指導的重要組織部分。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2]也足以看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關系到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培養工作,意義重大。對高職院校來說,高職青年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任重而道遠。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高職院校實施青年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既是知識體系又是價值觀念,既承擔著理論灌輸的重要職責,更肩負著意識形態工作的重大使命。這一雙重屬性和功能,決定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重要陣地,是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要渠道。”[3]
(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性
《當代大學生思想特點與發展趨勢調研報告》課題組在調研報告中指出,“我國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在未來半個世界里,‘80 后、90 后大學生將成為我國社會的主力人群,他們在各行各業中發揮著自身價值的同時,其思想和行為也將深刻地影響著我國的發展變革歷程。能否在 2020 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到新中國成立 100周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當代青年群體特別是當代大學生,因為當代大學生必定是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發展布局建設的生力軍、主力軍。在當前新的形勢下,準確把握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科學預測其發展趨勢,更好地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努力培養和造就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迫切需要。”[4]
當今的高職學生“正處于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國際大背景下,社會轉型涌入的各種思潮、各類文化和價值觀念沖擊著大學生的思想,一部分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理想信念意識淡薄、政治信仰迷茫、精神追求缺乏、價值觀扭曲、社會責任感缺失等問題,大學生在理想信念的選擇中出現了種種迷茫和困惑,出現了少數大學生對社會主義失去信心,政治信仰動搖,沒有明確的政治理想和目標等問題。”[5]同時高職院校的學生又在經歷一個快速由學生到職業人的過程,無論是學習技術的能力還是適應社會的能力,都需要盡快以適應職業的需求和社會的發展。這就使得高職學生必然在政治素養的提高、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和樹立、思想道德修養的提升、法律知識的普及等方面有著迫切的需求。
(三)邊疆地區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特殊性
邊疆地區高職院校的生源主要是來自于本省內各個少數民族地區,包括很多邊境地區。少數民族地區擁有著少數民族特色的傳統文化,包括意識形態方面的宗教信仰,既有國家認可的三大宗教,又有民族特色的本土宗教。很多來自于少數民族地區的青年學生,從小在這樣的宗教文化環境中成長,意識形態多多少少會具有民族特色,甚至會遇到書本理論與自己的實際生活不一致的狀況,這就更加需要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正確疏通和引導。此外,隨著中國與西南鄰國如老撾、緬甸、泰國的友好往來,越來越多的來自老撾、緬甸、泰國的留學生就讀于邊疆地區的多所高職院校,西南邊疆地區的很多高職院校已經成為國家實施“一帶一路”的重要陣地。同時,也應該看到,這也為邊疆地區高職院校中國青年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提高提出了嚴峻的考驗,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老撾、緬甸、泰國自古至今在宗教信仰方面就與中國邊疆地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面臨這樣特殊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國際環境,引導邊疆地區高職院校的青年學生樹立遠大理想,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四個堅持”和“四個認識”,思想政治理論的實效性探究就尤為重要。
二、西南邊疆地區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現狀——以云南A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筆者于2017年3月至5月參與了對A職業技術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調研。對19名思政教師(其中在編13名,外聘6名,),26個班級,涵蓋了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全部學院,共8個學院,1014名上課學生,采用隨機抽查的方式進行了入堂聽課(見表1),并面向學生采用問卷調查方式進行學生評教,每班抽取5位學生填寫《教學質量評估表》。
(一)云南省A職業技術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任課教師的現狀
2016-2017學年第二學期,A職業技術學院思政課任課教師19名,其中13名在編,占68.4%,外聘6人,占31.6%。在編教師中,女教師7人,占53.8%;男教師6人,占46.2%。中共黨員9人,占69.2%。本科3人,占23.1%;碩士研究生9人,占69.2%;博士研究生1人,占7.7%。教授1人,占15.3%;副教授4人,占30.7%;講師6人,占46.1%;助教2人,占15.4%。50后教師1人,占7.7%;60后教師3人,占23.1%;70后教師6人,占46.2%;80后教師3人,占23.1%。
(二)學生聽課情況的現狀
筆者在進行實際的聽課調研中,特別關注了學生在思政課上的表現。尤其關注遲到率、上課率、抬頭率、選座位、參與度、課本的使用情況、上課紀律(包括玩手機、講小話、睡覺等行為);并隨機向學生發放任課教師授課情況進行評價的《教學質量評估表》。共發出130份,收回130份,有效130份,提出意見建議的有62份,學生打分最高分100分,最低分50分,平均分90.62分,高于平均分的12人,占總人數的63.1%。學生提出的建議主要集中于以下幾點:課程枯燥,課堂活躍性不夠,學生興趣不高;要求多舉實例講解歷史時希望有視頻;希望老師給予展現自己的機會;老師講課聲音要大一點;講課貼近課本內容,不要扯的太遠;多結合課外知識;老師講課時語速慢一些;講課要突出重點;多和學生交流互動;PPT 要清晰;老師要注重打考勤。
聽課對象為26個班級,1014名學生,在調研時段,以上課鈴聲為標準計算,遲到人數總共為56人,遲到率為5.5%;曠課人數為55人,曠課率為:5.4%;平均抬頭率(每一堂課的開始10分鐘,中間10分鐘,最后10分鐘,分別清數學生抬頭數,計算出三個時段的抬頭率,計算出該堂課的抬頭率)為:34.05%;課本使用情況為(每班隨機抽取5位學生,共130名學生,調查課本的使用情況):115人(占調查人數的89.2%)表示課后不會主動看教材。
三、西南邊疆地區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存在的問題
(一)授課式缺乏規范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使命和職責本身就有嚴肅性和嚴謹性,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任課教師在言行舉止等方面除了嚴格遵守教學規定外,更要比其他專業教師有著更高的自律自覺。而在筆者參與的抽查聽課的過程中,存在任課教師不攜帶教案教學進度表以及花名冊、言行舉止隨意、講課無板書提示、更有完全脫離教材和教案整堂課講些“題外話”的不規范現象、更是對學生不遵守課堂紀律的行為視而不見,學生玩自己的老師講自己的。
(二)教師本身的理論水平有待提高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作為一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不斷更新學習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培養思想政治素養的敏感度,結合青年學生的成長特點和興趣愛好,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才能把思想政治理論課上的有趣、有效。但是很多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一本教案管十年,案例陳舊、授課死板,在自身理論學習和提升上不主動,讓本來就枯燥乏味的理論課更顯得老套落后。
(三)教師教學理念上存在欠缺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本應是“我講,你講,大家講”的課堂氛圍。在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參與,互動交流,活躍生動的課堂。而目前的課堂多是老師慷慨激昂地講了整堂課,學生聽講的寥寥無幾,更別說積極互動了。在筆者所聽的24節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根據觀察到的互動的程度將課堂互動分為:零互動:(毫無交流,老師講自己的課,學生干自己的事)2節;偽互動(老師提問“是不是”“好不好”“對不對”等雞肋問題):4節;假互動(只讓學生講,老師不引導不總結不糾正):3節;真互動(教師提出有效問題,學生給出思考后的答案):15節。62.5%的教師在自己的課堂上都會根據授課主題,提出積極有效的問題。學生思考后作答。既引導了學生思考,又活躍氣氛。但是仍然有37.5%的教師,仍然對教學的有效性沒有正確的認識、理解和實踐。這也是代表了一部分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學理念的現狀。
(四)現代化教學模式的使用不規范
在對19位任課教師進行聽課中,有3位教師(占16%)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不使用任何現代的教學工具,使用傳統的板書進行教學),16位教師(占84%)都或多或少地使用了現代教學模式(即借助網絡,運用現代化的設備和電子產品以及運用各種軟件知識制作課件)現代化教學模式的恰當運用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即能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生動有趣,通俗易懂,大大提高教學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任何現代化的教學模式,都要體現出教師的引導力,否則有借助現代化教學模式的幌子,偷工減料、打發時間的嫌疑。筆者在聽課過程中,存在整節課課程都在看紀錄片,老師沒有任何提示和講解;更存在把課本的條條框框變成了PPT教師對著電腦照本宣科。這樣看似是接住了現代化的裝備,但是實際對教學效果似乎沒有多大地促進作用。
四、西南邊疆地區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的有效性路徑的微觀探究
(一)關注西南邊疆地區高職院校政治教育特點,構筑多維網狀管理結構
習近平總書記還對高校黨政領導、地方黨政領導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明確要求:‘各級黨委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加強領導和指導,形成黨委統一領導、各部門各方面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6]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但是主渠道的順利和高效運行,更需要學校黨政領導部門、團學工作部分、各學院等部分的全力協作,齊抓共管。樹立共同目標,服從黨的指揮,各負其責,共同努力,營造良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態環境。
高職院校是落實國家關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單位之一,尤其是當前全國響應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號召,各個省份的高職院校的發展勢頭迅猛。高職院校更是肩負著落實國家關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針政策的艱巨任務。而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職院校對青年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筆者調研的單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實踐單位是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統籌安排全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負責對思想政治教師的管理、監督、評價等。在落實學校關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時,馬克思主義學院牽頭,和其他學院、團學部門以及行政部門進行合作,形成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網狀結構,目標明確,分工清晰,相互幫襯,共同促進學生政治教育工作的良性生態環境,有利于學校思想政治課的有效性發展。
(二)真正“以學生為本”,優化教學策略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 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 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2]并強調“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2]
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一門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課程,必須以學生為本,總體了解自己所面對的每一屆學生的興趣愛好、心理特點以及學習能力,才能使思想政治課的教育有的放矢,高效有用。
1.了解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前水平
開課之前,教師應該對學生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認識、學習情況以及對這門課的期許,運用問卷調查的情況做較為詳盡和全面的問卷調查,以進行開課之前對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素質和水平有初步了解,有助于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的分清重點難點,合理選取案例。
2.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
任課教師每一年都會更換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隨著任課教師教齡的增長,和所面授的學生的年齡差距將越來越大,“代溝”的問題不可避免,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只有更好的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生活特點等,才能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有效性。這就需要任課教師運中各種方式,走入學生的學習生活中除了上課時間,可以舉辦一些課外的思政課實踐活動,運用現在的QQ、微信、微博等方式多注意多觀察,走入學生的群體中,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讓思想政治課程的知識可以潛移默化的融入到學生的興趣愛好中,讓思想政治課更加的接地氣。
(三)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強化師德教育
關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基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用“四個堅持不懈”和“四個正確認識”進一步明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基本任務和當前工作的著重點。“四個堅持不懈”即:一是要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二是要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師生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信仰者、傳播者、踐行者;三是要堅持不懈促進高校和諧穩定,使高校成為安定團結模范之地;四是要堅持不懈培育優良校風和學風,讓高校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風清氣正。“四個正確認識”即:一是要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二是要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科學認識中國和世界;三是要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把個人發展融入國家和民族發展之中;四是要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把遠大抱負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四個堅持不懈”闡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務,是需要長期開展的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高校和諧穩定和培育優良校風學風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四個堅持不懈”基本任務,拓展思想政治工作范圍,更新思想政治工作內容,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任務作了明確規定。“四個正確認識”進一步指明了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為提升思想政治工作針對性指明了著力點。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講話中,對高校教師提出具體要求:“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6]
1.身體力行,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四個堅持不懈”“四個工作任務”是黨和國家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務和當前工作的著力點,更是對一名思想政治教師的工作職責、教學任務以及個人的思想言行的要求。身體力行,以身作則,既要把“四個堅持不懈”“四個工作任務”作為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更要在日常中的踐行:認識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重道遠,不斷加強自身政治理論的學習和提高,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高校的和諧穩定做出自己的貢獻。
2.合理結合運用傳統和現代的教學方法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明確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既是一個好辦法,又是老辦法,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在改進中加強,在創新中提高。改進的目的不是削弱,而是加強;創新不是否定以前的努力,而是為了提高。習近平總書記還特別指出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要防止形式化、表面化,要把改進的重點放在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有效性。”[6]在筆者實際的調研過程中,16%的教師采用純傳統方式的教學,16%的教師采取純現在方式的教學,沒有很好的處理傳統教學和現代教學的關系。既不否認傳統教學的嚴謹規范的優點,也不忽略它呆板的缺點;既不否認現代教學的活潑生動的優點,也不忽略它缺乏嚴謹的缺點。合理結合運用傳統教學和現代教學模式,讓思想政治課真正被學生接受,從而達到思想政治教學的有效性。
五、小結
西南邊疆地區的很多高職院校在國家實施的“一帶一路”戰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關注邊疆地區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動態也顯得格外重要。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邊疆地區高職院校實施青年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對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思想道德建設的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12月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的講話的重要教學實踐。邊疆地區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有效性的探索,需要充分關注邊疆地區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社會生態環境的特殊性,積極構筑思政教育的多維網狀管理結構,培養“良師益友”型思政教師,處理好傳統教學和現代教學的關系。
參考文獻:
[1]https://finance.sina.com.cn/china/gncj//doc-ifymvuyt4098830.shtml,新華網2017年10月18日
[2]《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 事業發展新局面》,《人民日報》2016年12月9日
[3]鄭文濤:《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含金http://ex.cssn.cn/skjj/skjj_jjyw/201709/t20170906_3631650.shtml.中國社會科學網.2017年9月6日
[4]課題組.當代大學生思想特點與發展趨勢調研報告[M].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1-2
[5]原黎黎《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效路徑研究》博士研究生論文,2016年
[6]佘雙好: 以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求索,2017,10
作者簡介:
張秋影(1982年12月-),女,山東淄博人,云南開放大學講師,云南民族大學2016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會學、思想政治教育。
歐陽磊(1983年6月-),男,云南大理人,云南民族大學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