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京生
摘 要:數學這門學科,在我們生活和工作中應用非常廣泛,可以說無處不有、無處不在,特別是高中數學,更是與我們形影不離。但要想學好這門學科,說起容易,做起來卻很難。怎樣才能提高高中數學的教學效益呢?這里就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幾點心得與同仁們共分享。
關鍵詞:教學環節;學習興趣;教學質量
高中數學教學的創新,主要是教學模式的改革。好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積極參加教學活動。要想提高高中數學教學,還需我們多研究、多學習、多探索、多交流,才能使我們的教學更完善、更出色、更有趣,才能讓學生更加喜歡和熱愛這門學科。
一、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實施愉快教學的前提和基礎,也是諸多人際關系中的主導因素。師生關系好,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度高,就會產生“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應,教師教給的各種信息就會在學生頭腦里出現一種“易接受”的心理優勢;師生關系好,學生的崇拜度高,教師的模范言行、治學精神都會給學生以感染。在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創新精神,平等公正地對待每個學生,同時,教學中教師親切和藹的表情、幽默有趣的話語都會給學生帶來良好的心境和強烈的求知欲,自覺實現教學過程中默契配合的最優化。
二、精心選擇,融入一些生動有趣的數學知識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結合學習內容講述諸如數學發展簡史、數學理論所經歷的滄桑、數學家的成長過程和有關貢獻、數學中某些結論的來歷名稱以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數學知識,還可有的放矢地講述一些趣味性強、容易使學生產生強烈好奇心和豐富想象力的數學典故,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又令學生產生了愉快的學習心理,自然意興盎然、其樂無窮。
三、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教師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應該從新概念、新術語、新符號、邏輯連結詞的教學人手,緊緊圍繞數學思想方法這個中心,教會學生如何根據所要解決的數學問題的實際情況,來探究問題中各個已知條件的使用方法,深入探究問題中是否隱含某些有價值的條件;如何根據所要解決的數學問題的實際情況,追尋問題解決的一條或多條可能的思路;如何根據所要解決的數學問題的實際情況,結合問題中各個已知條件的使用方法或某些隱含條件與所追尋到的一條或多條可能的思路進行綜合分析思考,直至獲得問題解決的最佳方案為止;如何根據所要解決的數學問題的實際情況,提出一個或多個或一系列所首先必須解決的問題。使學生在獲得必要的數學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結論本質的同時,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提高學生的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語言表達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論證、運算求解、數據處理的基本能力。
四、重視培養學生的會學數學能力
在倡導全民參與終身學習的今天,學生自己會學數學的能力培養就顯得十分重要。從長遠看,培養學生的會學數學能力,應該說有時會比目前課堂上教會學生解幾道數學習題來得更重要。指導學生自己會學數學應從四個方面人手:提醒學生注意讀懂數學符號的含義;提醒學生注意讀懂數學概念、術語、數學結論的本質屬性;指導學生領會由新的知識與以前學過的某些知識或數學思想方法相結合,并進行推理論證所獲得的新的結論或新的數學思想方法;提醒學生注意適時進行復習總結,在應用中達到熟練掌握,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形成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和科學態度。這也是《標準》在課程基本理念中所要求的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與掌握基本的數學基礎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的經驗。
五、改變原有的評價模式
原有的對學生的評價模式只是對學生的課業學習情況通過考試分數來評價,而忽視了學生的能力、品質的評價,評價方式呆扳,不利學生的發展,打擊了一批學生的積極性。新課改后在評價學生時,不是只看學生的考試成績,而更注重學生的學習品質、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探究能力、思想品質等各方面的綜合評價,以發展的眼光來評價學生,評價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而不是以一次考試的成績論成敗,評價方式更科學、全面、客觀,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
六、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高中教師教學任務重,工作十分辛苦,教師單憑經驗,單靠“教學用書”已無法適應教學和學生,這就要求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在知識不斷更新的過程中,努力掌握好現代教育必要的知識和教育手段,同時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將教材的內容轉化為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將自己的所思通過課堂教學傳授給學生,即走教材人化之路。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摒棄過去那種只埋頭教學,不抬頭看路的費力不討好的做法,不斷研究新課程,努力實現由教書匠向教研、科研型教師的轉變。
我們高中數學教學要改變教學方法與策略,優化教學理念,通過教學方式的改善,提高課堂效率,在有效的課堂時間內,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同時,盡可能地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新知識,迅速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方芹.對高中數學教學的調查與思考[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0,(15).
[2]張影.高中數學解題教學的策略分析[J].理科考試研究(高中版),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