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云
摘 要:當前小學生習作中存在許多“虛”“空”“假”的現象,這些不良現象源于小學生習作訓練脫離了學生生活實際,缺少學生親身參與實踐和探究的過程,這樣憑空捏造出來的習作自然內容蒼白、索然無味。教師只有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在體驗探究中習作,才能豐富習作素材積累,激發學生習作興趣,促進學生習作能力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習作能力;實踐體驗;民主評改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10-26
作者簡介:繆 云(1981—),女,福建福安人,福建省福安市穆陽中心小學教師,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生習作素材的積累途徑與策略。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因習作主題而異,通過精心巧妙的教學設計,創設一個個靈動的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的表達沖動。如在指導寫《童年的趣事》時,教師可抓住小學生都喜歡聽故事的特點,先繪聲繪色地講一講自己的童年趣事,以此創設情境。事實證明學生都特別喜歡聽教師講自己小時候發生的有趣的事,個個都聽得津津有味。教師可通過講述這些故事來感染學生,誘發學生敞開心扉,在寬松愉快的氛圍中讓學生與教師產生共鳴,最后課堂上一只只小手高高地舉起,爭先恐后地想把自己的童年趣事告訴大家。這種以教師自身的生活故事創設情境,一下子拉近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營造了輕松的學習的氛圍,使學生打開了思路,有話可寫,有情可抒。
緊扣習作主題創設情境,豐富了學生的體驗。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習作構思與表達,才會悅納習作任務,并認真地寫好作文。
二、結合實際,積累素材
在習作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創造條件,用多種方式引領學生接觸自然、觀察社會,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參與實踐,體驗生活。學生在擴大視野的同時,積累有聲有色、繪形繪影的寫作素材。教師可以在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外活動,擴展學生的學習空間,豐富其感性認識。如結合書香校園建設,舉辦一次班級圖書跳蚤市場交易活動,讓學生把已經看過的但仍保存較好的書籍放到圖書跳蚤市場,通過圖書幣換購的自由買賣的形式,以適當的折扣低價出售給其他同學。這種圖書跳蚤市場交易活動的開展,不僅節約資源,實現了家庭圖書漂流共享,還使學生在設攤、購買等實踐體驗中感受到了公平買賣、勞動的快樂。每位學生都可以結合實際參與實踐,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留心生活,積累素材。學生在有了生活體驗后,最大的欲望就是把心中的話說出來,此時就不愁習作無話可寫了。
三、探究實踐,訓練表達
當學生積累了一定寫作素材,教師有必要指導學生選取一些有特色的習作素材,運用一些寫作技巧,反復訓練,從而達到不待教師教而自能作文的目的。如以“家鄉變化”為主題的習作教學,學生初次習作中呈現的大多是些家鄉建筑上有哪些變化和人們生活水平有多少改善之類的表面之作,對家鄉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提及甚少,因此哪怕文句再怎么優美,總覺得作文好像少了點什么。教師教學時可以組織學生帶著“家鄉為什么會發生這樣巨大的變化”這個問題去進行社會調查,走訪廠長,請教長輩,體驗生活。在調查實踐中,學生感知到了家鄉巨變的過程,體會到了家鄉巨變的原因,這樣文章就顯得豐盈有情感了。
四、民主評改,豐富體驗
以學生為主體的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民主評改方式有利于學生在自我審視和與他人交流中不斷發現自我、提升自我、取長補短、協同發展。
(1)學生自評。當學生具備一定的寫作經驗后,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主動性,讓學生自評習作。當然,學生自評需要在教師的細心指導下進行。學生自評不是放任自由,需突出教師的主導性,教師要提出學生習作中存在的共性的、突出的問題做有針對性的講評。
(2)學生互評。學生交換習作互評,可以在互評、互改中學會欣賞他人,培養鑒賞力和批判力。一方面,學生要以欣賞為主,圈出好詞好句并真誠地贊揚對方;另一方面,學生要學會善意地提醒,根據不同的習作訓練要求,友善地提醒對方怎樣寫會更好,給對方中肯的寫作建議。
(3)家長參評。雖然大多家長不懂得怎樣科學地評價自己孩子的習作,在寫作技巧上不能給予學生多大的幫助,但是家長參評能促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使家校教育協調統一。
總之,為了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讓學生在生活學習中充分地參與實踐體驗是必不可少的。學生通過實踐體驗,激發寫作興趣,積累寫作素材,學會探究,準確表達,使生活的充實與寫作的發展統一起來,從而提高寫作效率。
參考文獻:
[1]祝偉霞.只要你有心 生活出美文[J].作文教學研究,2015(1):29-31.
[2]謝生發.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體驗生活傾吐真情[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