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成良 袁亮



Research on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al Logistics and Regional Economy of Hubei
摘要: 本文以1991-2015年湖北省貨運量、貨運周轉量、客運量、客運周轉量、交通固定資產投資等時間序列數據為區域物流指標,湖北省國內生產總值(GDP)時間序列數據為區域經濟發展指標,采用相關性分析、協整分析、計量經濟學模型等方法研究湖北省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的互動關系,研究結果表明湖北省區域物流對區域經濟存在顯著的正向影響。交通固定資產投資與貨運量對湖北省區域經濟影響較大,且交通固定資產對區域經濟的發展的影響更為顯著,最后,本文為湖北省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的發展提出相應對策。
Abstract: Taking the time series data of freight volume, turnover volume, passenger capacity, passenger turnover capacity and transportation fixed asset investment in Hubei from 1991 to 2015 as regional logistics capability indicator and GDP as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icator, the paper mainly carry out the study on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gional logistics and regional economy of Hubei with the method of partial correlation and co-integrat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Hubei regional logistics had a remarkable correlation with regional economic.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a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is built, and then an empirical analysis is conducted on the promotion of the regional logistics to the regional economy of Hubei. Lastly, some appropriate proposals are put forward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in Hubei.
關鍵詞: 區域物流;區域經濟;相關性分析;協整分析;湖北省
Key words: regional logistics;regional economy;partial correlation;co-integration analysis;Hubei Province
中圖分類號:F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15-0007-04
0 引言
《物流標準化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0年)》指出,物流業是集運輸、倉儲、金融、信息等于一體的復合型服務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1]。湖北省人民政府先后制定了物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加快促進湖北省物流發展,早日實現與國際物流接軌。近年來湖北省區域物流得到快速發展,2015年湖北省貨物周轉量達到5,674.13萬噸,同比增長3.1%,湖北省區域物流現處于穩定增長階段。隨著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湖北省區域物流對區域經濟的推動作用日益彰顯,伴隨著“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戰略實施及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設立,將會增加湖北物流貨運量及其周轉量、提高貨物在自貿區周轉與通關效率、擴大貿易規模、降低物流成本,促進區域物流發展實現新的飛躍和物流業的轉型升級。在此背景下,本文探討湖北省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的互動關系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現實意義。
區域物流是實現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撐性和戰略性產業,區域物流的發展是實現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高效、完善的區域物流產業在商品流通中可以極大地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區域經濟效益,促進區域經濟轉型,從而實現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研究顯示,國內外學者基于區域經濟與區域物流等問題的研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王海萍[1]從政策環境、經營環境等要素入手,構建區域物流軟環境遞階層次模型指標體系,進而對區域物流軟環境展開衡量及評價。王曙光、金向鑫[2]對我國的區域經濟發展差異存在的問題展開客觀分析,認為區位條件、資源狀況、歷史進程、市場發育程度和區域經濟政策等影響因素是造成區域經濟發展差異的主要原因,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財政政策的成功經驗,提出解決區域經濟發展差異的財政政策。侯杰[2]分析了我國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運用縱橫向拉開檔次法構建模型,測算我國30個省市自治區的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綜合得分,研究結果表明各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存在差異,并提出相應對策。徐茜、黃祖慶[3]研究了浙江省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發展的互動關系,研究發現浙江省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呈現出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兩者之間具有較強的相關性,進而運用該模型進行趨勢預測,并從物流產業結構調整、物流服務信息平臺角度提出促進物流業發展的相關措施。曹翠珍、趙國浩[3]以1999-2013年我國省際面板數據為樣本,應用經濟增長理論與可持續發展理論系統分析了區域物流發展、經濟增長、能源消費之間的關系,認為區域物流的發展可以促進區域經濟的增長,能源消費強度與物流發展水平呈反向關系,區域物流的發展可以促進能源消費結構的轉型、創新、升級,進而促進經濟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1 湖北省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發展現狀分析
物流業作為我國十大重點產業之一,近年來發展迅速,2016年我國物流業總收入達到7.9萬億元,物流業物流總額達到2297千億元,湖北省作為中部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省份,區位條件得天獨厚,物流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目前,學術界通對區域物流發展狀況缺乏統一的衡量標準,通常將區域物流貨運量、貨運周轉量、客運量、客運周轉量作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區域物流發展水平的指標。表中為湖北省1991-2015年物流貨運量及貨物周轉量,從表1中可以看出湖北省貨運量從1991年的45719萬噸增長到2015年的153904萬噸,大約增長了2.4倍,湖北省物流貨運量保持平穩增長。在此期間,我國的物流貨運量增長了約3倍,說明湖北省物流業發展空間比較大。湖北省1991-2015年貨物周轉量從1991年的692.7萬噸增長到2015年的5674.13萬噸,增長了約7.2倍,從表中可以看出湖北省貨物周轉量增幅遠遠大于貨運量,說明湖北省物流業需求旺盛,運輸系統承載能力日益增強,物流業發展迅猛。
湖北省1991-2015年客運量及客運周轉量情況如表1所示。從表1可以看出,湖北省客運量保持平穩增長,2015年客運量達到102035.34萬人;同時,湖北省客運周轉量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從1991年的245.8億人公里到2015年的1218.68億人公里。
本研究以湖北省國內生產總值(GDP)來反應湖北省區域經濟情況。1991-2015年湖北省國內生產總值如表1所示,1991-2015年湖北省國內生產總值(GDP)保持快速增長,從1991年的913.38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29,550.19億元,增長了約31倍,湖北省國內生產總值增速保持在7%以上;與此同時,湖北省第三產業的產值及產業結構比重也不斷提高。
2 湖北省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發展互動關系
2.1 相關性分析
本研究選取了湖北省1991-2015年區域經濟與區域物流的相關時間序列數據,系統研究湖北省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的互動關系。運用SPSS19.0,系統分析貨運量、貨物周轉量、客運量、客運周轉量及交通固定資產投資與湖北生產總值之間的相關性。研究結果顯示,湖北省貨運量、貨運周轉量與湖北國內生產總值之間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956、0.94,均在0.9以上,這說明湖北省貨運量及貨物周轉量與湖北國內生產總值呈高度正相關;湖北省客運量及客運周轉量與湖北省國內生產總值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748和0.797,表明湖北省客運量及客運周轉量與湖北省國內生產總值具有較強的相關性(見表2)。
2.2 模型的構建
根據上述的相關性分析可知,湖北省區域物流(貨運量、貨物周轉量、客運量、客運周轉量)與區域經濟(湖北國內生產總值GDP)存在明顯的相關性,為進一步分析湖北省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之間的關系,本文構建了基于計量經濟學的多元線性回歸模型。解釋變量為湖北省貨運量(x1)、貨物周轉量(x2)、客運量(x3)及客運周轉量(x4),被解釋變量為湖北省國內生產總值(y),湖北省交通固定投資總額為控制變量(x5)。為盡可能避免數據波動及解釋變量之間的多重共線性問題,本文對變量選擇取對數以構建多元回歸模型:
lnyt=?茁0+?茁1lnx1t+?茁2lnx2t+?茁3lnx3t+?茁4lnx4t+?茁5lnx5t+?著t(1)
為保證研究結果的科學性和可靠性,避免因存在偽回歸而導致研究結果無效,在展開研究前對各變量的時間序列進行數據平穩性檢驗。
2.2.1 單位根檢驗
時間序列平穩性的檢驗是展開時間序列平穩性研究的基礎,本文首先采用自相關圖檢驗時間序列的平穩性。圖1所示的是湖北省貨運量的序列自相關圖、偏相關圖、自相關值、偏相關值、Q統計量及P值。從輸出結果中可以看出,P值均小于0.01,表明在0.01的檢驗水平下,序列存在自相關,此外,自相關圖隨著滯后階數的增加并不能夠快速降為0,因此,湖北省貨運量的時間序列是非平穩的。故而對湖北省貨運量進行一階差分,根據所得的一階差分序列自相關圖,如圖2所示,可以看出其一階差分序列是平穩的。同理,可以得到湖北省貨物周轉量、客運量、客運周轉量的自相關圖,檢驗其時間序列是否平穩。
基于自相關函數圖檢驗時間序列平穩性有一定的缺陷,可能導致研究結果不夠準確,為更規范研究時間序列平穩性,本文使用時間序列平穩性的正式檢驗方法——ADF單位根檢驗法。本文利用Eviews8.0統計分析軟件對湖北省1991-2015年區域物流和區域經濟指標進行ADF單位根檢驗。通過對湖北省貨運量、貨物周轉量、客運量、客運周轉量進行ADF單位根檢驗后,發現時間序列非平穩,進而對時間序列一階差分平穩性檢驗,具體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研究發現,湖北貨運量、貨物周轉量、客運量、客運周轉量、交通固定資產投資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原序列存在單位根,是非平穩序列,在對其序列進行一階差分后,序列是平穩的(D表示對變量的一階差分)。六個變量屬于一階單證序列,接下來進行協整檢驗和回歸分析。
2.2.2 協整檢驗
在對非平穩的時間序列進行差分后,從而將非平穩序列轉換成平穩序列,進而對其協整檢驗,即研究幾個平穩時間序列變量的線性組合形成的變量是否為平穩變量。其經濟含義是如果兩個變量的變動在長期內存在協整關系,則說明它們之間存在長期均衡的關系。 如果幾個變量存在協整關系,那么說明這幾個變量存在長期關系。從湖北省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變量趨勢圖(圖3)中,可初步判斷貨運量、貨物周轉量、客運量、客運周轉量、交通固定資產投資、國內生產總值GDP六個變量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即存在協整關系)。
首先,用OLS方法估計對上文建立的回歸模型估計方程,運用Eviews8.0得到回歸結果如表5所示,回歸模型OLS回歸結果:
lnyt=-1.43+0.33lnx1t+0.24lnx2t+0.06lnx3t+0.28lnx4t+0.34lnx5t+?著t
從回歸結果(表4)中顯示,模型的總體顯著性來看,F統計量為500.60,F統計量對應的概率值為0.00,拒絕模型整體解釋變量系數為零的原假設,說明模型整體擬合情況良好;從模型的擬合程度來看,R2及調整后的R2均為99%以上,說明模型整體擬合的非常好;DW統計量為1.98,與無自相關的標準值2十分接近,可以判斷回歸殘差不存在自相關,可以認為最小統計量是線性無偏,回歸結果是有效的。
其次,為避免存在偽回歸的現象,進而需要對6個變量的時間序列回歸模型進行平穩性檢驗,即需要對殘差進行單位根檢驗,本文依舊采用單位根檢驗的方法ADF檢驗。得到檢驗結果如表5所示,Resid的自相關圖、偏相關圖、Q統計量及P值如表5所示。
從表5顯示結果可知,P=0.0146<0.05,在5%的置信水平下ADF的檢驗值小于臨界值,殘差通過單位根檢驗,因此,所建立的回歸方程是有效的,湖北省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的變量之間存在協整關系。殘差的自相關、偏相關檢驗也驗證了回歸模型的有效性。
3 結論及建議
3.1 實證結論
本文采用相關性分析、協整分析等方法重點研究湖北省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的互動關系,首先分析了區域物流及區域經濟的現有研究狀況,進而分析了湖北省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的發展現狀,通過對時間序列的單位根檢驗驗證了湖北省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指標的平穩性,經過統計分析得到湖北省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之間存在長期均衡的協整關系。
最后,建立了多元回歸模型系統研究湖北省區域物流對區域經濟的影響程度,綜上可知,計量模型的回歸結果顯示,交通固定資產投資系數為0.34,P值為0.02,即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交通固定資產投資每增加1%,湖北省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將提升0.34%,說明交通固定資產投資對促進湖北省區域經濟發展影響較大。湖北省貨運量及貨物周轉量分別為0.33和0.25,也就是說,湖北省貨運量每增加1個百分點,湖北省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提高0.33個百分點;湖北省貨物周轉量每提升1個百分點,則湖北省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將提高0.25個百分點,表明湖北省貨物運輸量及貨物周轉量的增長都對湖北省區域經濟的發展有較強的帶動作用。湖北省客運量及客運周轉量系數分別為0.06和0.34,這意味著,客運量增加1%,湖北省區域經濟增加0.06%,湖北省客運周轉量增加1個百分點,區域經濟將增加0.34個百分點,雖然,湖北省客運量對湖北省區域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明顯低于貨運量、貨物周轉量及客運周轉量,近年來,湖北省第三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尤其是以旅游業為代表的服務業發展迅猛,體現出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
3.2 對策建議
第一,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區域物流產業集群。在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湖北省區域物流國際化發展已成為必然趨勢。首先,利用“一帶一路”以及湖北省自貿區設立的優勢,加快武漢、宜昌、襄陽、黃石等地港口、航道等水運物流網絡體系建設,優化提升長江、漢江等主要航運線的通航能力,打造長江中游黃金水道及航運中心,完善湖北立體交通運輸體系,加快推進公路、鐵路、水運等多式聯運的發展;其次,加大投資力度,整合和改造現有物流設施,充分利用現有物流資源,在全省范圍內建設一批區域性倉儲中心、配送中心、批發市場,促進區域物流產業集群;最后,完善物流配套體系為區域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良好條件,力爭把湖北打造成中西部最大的自貿區,從而推動湖北省區域經濟發展。
第二,加快物流園區建設,提升貨運集疏能力。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整合現有物流資源,規范和支撐具有一定能力的物流園區的發展,對于不符合湖北省物流園區發展標準的園區加快淘汰和整合;加快臨空港物流園區建設,充分利用湖北省水運優勢,加快推進臨港物流園區建設對擴大和提升湖北省物流集疏能力(貨運量及貨物周轉量)具有重要意義;加快保稅物流中心的建設,當前湖北省有武漢東西湖保稅物流中心、黃石棋盤洲保稅物流中心、宜昌三峽保稅物流中心、襄陽保稅物流中心等保稅物流中心,促進湖北省物流發展高度智能化、一體化、自動化發展。
第三,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加快推進湖北省物流信息網絡建設。通過構建完善的湖北省物流信息平臺,實現生產、流通、消費各個環節信息的有效共享;加快湖北省企業信息平臺的建設,利用現代互聯網技術,通過供應鏈節點企業整合,實現對企業生產制造、原料采購、產品銷售全過程的控制,促進企業信息化發展;其次,加強物流企業信息系統的建設,對傳統物流業務進行整合;引進國外物流先進技術,降低物流成本,使用先現代化的物流設施和技術、先進的管理方式,促進湖北省物流發展與國際接軌。
參考文獻:
[1]中國物流年鑒[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6(11):81.
[2]王能洲,沈玉芳,張婧,等.區域物流空間整合研究——基于長三角一體化的實證[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1(04):36-41.
[3]王海萍.區域物流軟環境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商業研究,2012(06):74-79.
[4]陸華.區域物流樞紐的分類方法——基于灰色聚類法[J]. 中國流通經濟,2015(03):32-37.
[5]邢虎松,劉凱,鄧元慧.深莞惠區域物流合作及一體化程度評價研究[J].經濟地理,2013(07):109-114.
[6]周泰,王亞玲.提高我國區域物流能力的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03):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