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玲
摘 要:素質教育教學體制越來越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實現教學模式的多變性,讓學科知識與課堂教學方法呈現更高的貼合度,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等各方面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創設問題;教學策略;探究
我國從20世紀末開始就一致致力于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學改革,力求探究出一種能夠促進學生全方面發展的教育教學模式,而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倡導“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教學理念的素質教育教學體制逐漸走向完善,并且成為了基礎教育階段的主流。而素質教育最為突出的地方就在于,其要求教師的教學要具有多變性,要結合不同教學時期學生的需求,結合學科知識傳輸的不同特點,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從而切實保證教學模式和學習知識的契合度。同時讓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樹立獨立思考,并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將來脫離系統教育,走入社會后的不斷自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發展成為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素養健全的高素質人才,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數學是一門研究數量、圖形結構等為主的學科,屬于典型的客觀性學科,對于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多角度、多層次分析問題的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并且隨著學生受教育年限的增加,知識更加趨向于專業性和學術性,學生的知識學習難度也會有質的飛躍。所以數學也歷來是各個階段學生知識學習上的攔路虎,尤其是進入初中之后,學生面臨著中考的壓力,一門瘸腿學科很可能導致學生未來和更好的學校失之交臂。
一、科學的設置問題
所謂問題情境創設,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問題來引導學生逐步進入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思維活躍性,尤其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對于創設教學情境的教學模式來說,問題的設置至關重要。
首先,對于問題的設置,教師應該緊緊圍繞課本的知識點進行。尤其是對于數學這門學科基本每個章節都會有一個主要的知識點和若干的關聯性知識點,那么在問題設置過程中,我們要緊扣主知識點,當然問題的難度不能過高,尤其是思維邏輯方面,避免太復雜給學生造成很難解答的心理暗示,進而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次,在問題設置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專業素養,結合對于學生學習需求的掌握度,進行問題的針對性預設。尤其在課堂開場白環節,爭取通過問題的提出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從而緊跟著教師的節奏步入教學情境,潛移默化中喚醒學生的思維潛力和學習積極性,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素質教育一直以來都在強調實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尤其是讓學生從被動的學習轉化為主動的學習,那么其中最為基礎的因素就是學習興趣。只有學生對于數學這門學科具備一定的學習興趣,才能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不斷產生前進的動力。所以創設問題情境的教學模式,應該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導向,讓數學課堂上形成活躍的、生動的教學氛圍。
首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問題促進學生學習狀態的轉變。因為初中階段學生本身學習的科目就較多,每節課之間的思維轉換需要一定的時間,而問題情境的創設則恰好能給予學生思維的過渡期,讓學生在上課最開始的三到五分鐘時間內,通過問題的思考實現數學思維的快速轉變,為接下來的進入數學的教學情境搭建橋梁。其次,問題情境的創設可以將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相結合,在學習立體幾何知識時,可以結合教學模型,也可以結合典型的建筑物舉例子,學習方程式時可以結合現實生活中的買賣、年齡計算等事例。讓問題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那么學生由熟悉的問題進入相應的思維情境也就更加順理成章,對于問題的探索也就自然而然的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上文中已經提到,素質教育重視對于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強調教師是學生知識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而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尤其是對于數學這門學科來說,相對于公式、定理的教授,更重要的是對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舉一反三能力的鍛煉。所以我們要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多層次思維,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首先,我們在創設問題情境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問題一定要考慮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切實為學生思維的構建和探究能力的培養搭建平臺。其次,在合作探究過程中,我們要盡量選擇基礎性的知識內容讓學生進行探究,因為一方面對于新知識來說,學生心理上存在本能的畏難心理,學習積極性不高;另一方面探究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掌握解題規律和思維角度,而基礎性的內容更容易呈現一類問題的思維脈絡。綜合考量之下,基礎性的問題設置更容易激發學生的探究積極性,也更有利于學生掌握問題的解決方法。
四、創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生的思維靈活性
作為數學教師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一道題目的切入點不同,很可能呈現出不同的解題邏輯和方法,雖然方法有復雜簡單之分,但殊途同歸無對錯之別。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問題情景創設來激發學生思維的活躍性,培養學生多角度解決問題的能力。
首先,在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中,作為教師我們可以有目的性的進行思維角度的引導,讓學生通過問題思考找到不同切入點,進而結合數學公式等找到不同的問題解決路徑。其次,在問題思考和解決過程中,作為教師我們要避免給學生的思維設限,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思維交流與互動,通過思維的互換,達到思維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總之,以上幾點就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的經驗,希望隨著素質教育教學制度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創設問題情境的教學模式也能夠呈現出更新的變化,為數學這門學科知識的有效傳輸提供更大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