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銀麗
摘 要:幼兒時期,孩子的數學能力影響著今后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教師要根據幼兒的特點,運用有效的方法,培養他們的數學興趣和能力,本文提出了幾點培養幼兒數學興趣和能力的幾點方法,具有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幼兒數學;興趣;能力
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對學習其他學科知識有著重要的作用,孩子在幼兒期,學習數學知識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在引導孩子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孩子良好的數學興趣和能力。
一、用游戲的形式激發幼兒的數學興趣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教師可以借助游戲活動來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創設游戲情境,借助游戲活動,寓數學教育于幼兒的游戲之中,使他們快樂、自主地學習。如小班數學思維訓練中,游戲“尋找數字寶寶”可以鞏固幼兒對數字的認識,教師把1~10的數字寶寶卡片貼在活動室的各個角落,然后發出尋找指令,讓個別幼兒去找這個數字寶寶,其他幼兒對尋找結果的對錯進行判斷;在游戲“誰不見了”中,教師從數字1~10的卡片中拿掉幾個數字(可由易到難),請幼兒觀察并說出數寶寶中少了誰,這能培養他們對數字的識別和記憶能力;在認識相鄰數時,教師讓幼兒扮演數字寶寶,進行尋找相鄰數的游戲,引導幼兒發現除“1”只有一個相鄰數外,每個數字前后兩位數就是它的相鄰數,還把認識相鄰數的內容編成了“找朋友”的歌曲,孩子們一邊唱歌一邊掌握10以內的相鄰數,知道一個數比前面的數多1,比后面的數少1,理解相鄰數之間多1少1的關系;在學習數的順數和倒數時,教師把手指游戲“五只猴子蕩秋千”改編成“十只猴子蕩秋千”,因為蕩秋千是每個孩子都喜歡的運動,一聽這首手指謠他們就特別感興趣,加上形象生動的肢體動作,幼兒輕松自然地感知從1~10,按順序順數逐一多1,倒數逐一少1,體驗10內自然數列中序列之間的可逆性和可傳遞性;游戲“小小門球員”和“釣魚”則能鞏固幼兒的計數和分類能力,如:進了幾個球?幾個分別是什么顏色的球?釣了幾條魚?幾條分別是什么顏色的魚?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互動中學習,提高了學習積極性,充分對激發數學活動的興趣。
二、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學習數學
數學對幼兒而言是一門抽象性較大的學科,幼兒數學教育要與幼兒生活緊密結合,滲透到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在生活中,物品都是以一定的形狀、大小、數量等存在的,如水果有大小、房子有高矮、汽車有多少等。教師或家長可以隨時隨地根據身邊的情境和機會,讓幼兒感受到生活中充滿了數學,提高對生活中數學因素的感知能力。如爬樓時讓幼兒數樓梯的級數,在家里數一數家里有幾個人,剝花生的時候數數有幾顆花生,還可以分碗筷、分水果等;逛超市時,家長可以帶幼兒到生活區觀察各種各樣的碗、勺、盆等用品,從顏色、形狀、大小;讓幼兒收拾玩具時進行分類收納等方面直接感知。由于幼兒的日常生活表現為一定的數量關系的空間形式,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或家長引導幼兒去發現、探究,并從中獲得數學知識和經驗,培養幼兒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幼兒園種植區角中,教師創設情境將許多種子混放在一起,讓幼兒進行分類,數一數每類種子有多少粒,并區分種子的大小、形狀、顏色進行種植活動;郊游時帶幼兒到大自然中,觀察比較樹葉的顏色、形狀、大小,再將撿來的落葉分類放置;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的各類物體,比較它們的大小、長短、高矮等。讓幼兒在自己熟悉的事物中收集各種有關數的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和學習數學。
三、在實際操作中提升數學能力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包含在數學概念中的關系,單靠語言講述的方法是不行的,兒童獲得數學的邏輯知識,真正地理解數、發現數的關系,必須通過對客觀事物的擺弄和操作,通過對客體在的動作來實現。因此,在幼兒的數學活動中,最有利于提升數學能力的是實際操作,實際操作使幼兒的數學學習更能發揮出自主性、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綱要》指出“要讓幼兒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所以,我們在數學教育的過程中,要善于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實際操作活動。如在認識人民幣的活動中,讓幼兒帶上1元、5元、10元等不同面值的游戲仿真幣到“娃娃超市”去購物,到“快樂餐廳”去就餐等。幼兒運用已有的數學經驗來解決實際問題,在這個購物過程中小朋友動手操作、互相交流、平行互動,轉換了學習方式,知識技能的掌握也就變得更為主動了,從而擺脫了數學的枯燥、單調、抽象的現象,在運用中體驗到學數學的樂趣。又如在幼兒積累了有關分類經驗的基礎上,教師提供各種操作材料,引導幼兒進行分類:在區角中提供動物盒和不同形狀的彩色圖片,讓幼兒嘗試按圖片上的某一特征進行;還可以提供“串珠珠”、“喂娃娃”、“圖形寶寶的家”等多種操作材料和形式,進一步感知、體驗分類,在操作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幼兒邊玩邊說,幫助幼兒自我評定和糾正。游戲“看數字捶捶背”的活動中,4~5名幼兒為一組,將小板凳擺成幾列小火車,一組幼兒乘坐一列。每一列最后一位幼兒拿著數字卡片(數字1~6),任意抽取其中的一張數字卡,卡上寫著幾,他就給前面的幼兒捶幾次背,被捶的幼兒要仔細數準自己被捶的次數,然后照樣再給前面的幼兒捶同樣的次數,這樣一直傳到最前面,最前面的幼兒快速、大聲地報出被捶的次數,比賽看哪一組傳得最好。幼兒通過多樣的實際操作自主探索、自我發現、積累經驗,促進對數學的理解,提高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而言之,培養幼兒數學的學習興趣及能力,應立足于幼兒的生活經驗,從現實生活中獲取材料。創設有利的數學學習情境,在感知學習趣味、加強實踐體驗等方面多下功夫。采用適當的游戲形式,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和自主參與活動的欲望,讓幼兒在快樂中學習數學知識,學得輕松愉快,學有所獲,達到“玩中學、學中玩”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