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祥庭
摘 要: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具有較強的計算性,但從心理學、教育學等角度對學生進行分析,能夠發現他們對于解題類的學習并不感興趣,自然此過程中難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解題能力,會局限小學數學教學的實效性。為此,想要不斷提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解題實效性,就需要對其進行深入與全面的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解題;實效性
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常會出現課堂教學表面十分熱鬧,學生也十分配合的情況,但當學生獨立做作業和參加考試時,會出現無法合理運用所學知識的情況,導致出現解題實效性差的情況。之所以存在此種結果,主要是學生未形成良好的解題思維習慣,存在著盲目解題的情況;知識結構構建不夠完善,導致融會貫通能力差,做題過于草率;課堂教學過程中未對學生的數學思維進行系統化的培養。因此,老師需要想方設法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使學生明白唯有在“授之以漁”的基礎上,才能夠有效提升自身解題的實效性。
一、以問題陷阱激發探究意識
常言道:“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能引思,思則生趣”,鑒于此能發現,疑問是學生思維的起點。實際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在意識到此點之后,合理設置問題陷阱,實現激發學生思維的目的,使學生對知識產生較強的期待心理。這樣學生的注意力會全神貫注的集中于學習之中,由原來的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由“要我學”思想向“我要學”思想轉變,在此種有效的學習狀態下,學生的知識、能力、品質及素養會得到全面的發展。實際教學中在設置問題陷阱時,不僅要注重對時機的選擇,還需要堅持問題的趣味性及有效性原則,使學生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掉入到老師的“陷阱”之中,從而思考爬出“陷阱”的策略,這樣不僅能將課題順利拋出,還能順利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同時,在設置問題陷阱時不能采取一般的教學思路,需要由老師先提出問題,學生先解答問題,針對學生解題中存在的矛盾,組織學生進行思考與討論,使學生對問題產生探究興趣,并在探究中對問題提出創新的解決方法,對創新解決方法進行驗證,最后化解疑問的同時達成掌握課本知識的最終目的。就以《循環小數》為例子,400÷75;78.6÷11,此兩題的商會出現怎樣的結果?繼續除是否存在重復的情況?如何得知的?商的類型是否相同?這樣的問題陷阱,既能運用新知,又能鞏固舊知,最關鍵的是通過系列性的討論、講解與評價,能促使各層次的學生獲得有效的發展,不斷體驗成功,提升學習自信。
二、采取多元化教學方法,提高解題實效性
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最有效途徑,只有培養與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之后,學生的學習及解題能力才能得到最有效的提升。而想要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能力,首先要制定可行的教學目標,使學生有為之努力的方向;其次,多鼓勵學生進行討論性的學習,僅依靠自主學習有時反而無法達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目的,當學生進行激烈討論后,感受自主學習的成功及喜悅時,才能真正想要進行自主學習,并不斷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再次,將生活化內容與實際教學結合起來,尤其是計算類內容的教學,需要將之與實際生活情境進行完美融合,這樣學生才會更加努力的去解決實際問題;最后,反復告訴學生當遇到不懂問題時要做好標記,課后向同學進行討論或請教老師,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及解題習慣。
三、設置實踐活動,提高解題實效性
小學數學教學具有較強的抽象性色彩,和小學生的形象思維學習水平不相符合,所以在此階段的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將概念、法則及公式等抽象的內容,向小學生的感官學習思維方向轉變,即設置有趣的實踐活動,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環節來促使多感官的共同參與與學習,實現動促思、思促學的目的,相信在這樣相輔相成的狀態下,能實現實踐與理論的完美融合,提升學生的學以致用能力,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理性境界。比如在學習《圓》相關內容時,可以讓學生進行“畫圓、折圓、測量”等動手操作活動,搜集圓所具有的特征,使學生在操作、觀察的過程中理解圓各部分之間存在的關系,以此來解釋生活中的有關現象。這樣的概念教學過程轉化成為了學生親身感受的過程。此種探究性較強的實踐活動教學過程與以往的傳統講解式教學相比較而言,能使整個課堂充滿活力,促使每個學生的創造性得到最充分的發揮,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與勇氣。
四、布置創新性作業,提高解題的實效性
以往我國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布置的課后作業都是以題海戰術為核心,即讓學生對同類型的數學題進行反復性的練習,目的是讓學生在考試中看到此類題目可以不假思索的進行解答,此種作業對于學生解題實效性的提升并沒有太大幫助,只會固定學生的數學思維,浪費學生的數學學習時間及精力。因此,老師需要先對作業進行篩選,要給學生布置價值性較高的題目來訓練學生的解題能力;其次,布置精簡性較高的題目,讓學生有練習其他數學題的空間;最后,布置層次性、針對性較強的作業,實現因材施目的的同時,提升解題的實效性。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提高學生解題的實效性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為了完成此教學目標,老師需要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擯棄不適宜的傳統教學模式,針對學生的實情,從問題陷阱、多元化教學、實踐活動及創新性作業四方面著手,全面提升學生解題的興趣、能力及實效性。這樣不僅能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之路的順利進行奠定扎實的基礎,還能促使教學質量及效率得到更好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范炳榮.適時引導,追求實效——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探究[J].華夏教師,2014(01).
[2]曾明德.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解題的實效性[J].當代教研論叢,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