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
春節假期推盤減少、市場觀望情緒轉濃、政策信號持續釋放,多種因素合力致雞年樓市清淡起步。
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南京、杭州、蘇州等地新房成交量紛紛萎縮,大多下跌至個位數,為近3年同期的最低值。其中,南京市住宅認購量共31套,成交量為1套。認購量與去年春節假期的52套相比,下跌近四成。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949平方米,比猴年春節期間減少71.1%,是2011年以來成交量最低的。
伴隨成交量的萎縮,一些熱點城市的房價有所松動。1月份,深圳房價繼續回落,成交均價54931元/平方米,環比下降0.03%;廣州成交均價16970元/平方米,環比微跌0.61%。
值得一提的是,剛需入市是1月樓市成交量的主力。深圳1月90平方米以下中小戶型成交量為1172套,占總成交量的71%。上海1月均為外環以外剛需或者首次改善置業產品,成交區域為金山、青浦等外環以外遠郊,成交均價都在4萬元/平方米以內,而去年同期有24個項目有交易,并且結構也較為齊全,除了剛需改善外,還有一些單價超過10萬元/平方米的高價房。這表明剛需和首套置業比例大幅提高,投資投機行為得到進一步抑制。
造成雞年樓市清淡起步的原因有以下三點。一是春節假期為傳統的樓市銷售淡季,市民更多地忙于走親訪友或者出游,甚至有的地方還有正月里不置地的風俗;二是2016年樓市過于火爆,透支了部分市場購買力,雞年春節前后推盤量明顯減少;三是地方政府對于樓市的調控仍保持高壓態勢,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均表示2017年將嚴控房價、防范房地產泡沫等。
由此可見,樓市持續調控仍將是2017年的主要方向。在此背景下。經歷了2016年房地產大周期過度透支市場購買力后,今年房地產市場成交量將告別高增長,回歸平穩水平。考慮到房地產業在國民經濟扮演的“穩增長”重要作用,房價或將高位盤整趨穩,而不是一窩蜂的大起大跌,或許市場的平穩財政政府和百姓的期待,或許平平淡淡才是市場本應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