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雙
【摘要】隨著近些年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我國在出現很多規模比較大的跨國公司的同時,也呈現了了很多中小企業走出去的現象。從2001年我國加入WTO之后,西部地區在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支持下經濟水平得到了迅速發展,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均衡現象得到了好轉。在這一過程中,西部地區的中小企業逐步認識到其市場不應局限于國內,而應該積極開發國外市場,尤其在國家的一帶一路倡議下,“走出去”是中小企業發展的另一大發展機遇。因此本文通過對西部地區中小企業國際化問題展開了研究,希望對西部中小企業開展國際化經營帶來啟示。
【關鍵詞】中小企業 西部地區 國際化經營
1 西部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的現狀
為了能更清楚地了解目前我國西部地區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的現狀,首先先論述我國中小企業國際化的發展歷程。
1.1 我國中小企業國際化發展歷程
第一是起步階段(1979-1986),在這一階段我國對外貿易還處于起步階段,對于大型企業來說僅僅是在國外設立辦事處以代銷產品,而對于中小企業來說,還沒有參加到國際貿易中。
第二是發展階段(1987-2000),在這一階段我國中小企業逐漸在國外創辦屬于自己的生產基地、投資建廠,開始了國際化的初步探索階段。
第三是擴大階段(2001至今),我國加入WTO后,使我國在境外不僅設有研發中心,而且在農業、重工業等方面的合作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同時,在境外加工貿易方面的投資每年都在逐步遞增。這使得我國中小企業能夠積極地參與到國際化競爭中。
1.2 西部地區中小企業國際化現狀
在投資區域上,西部地區各省市對周邊國家開展國家化經營的程度是不同的。比如說東盟,除了廣西和云南兩省,其他各省市在東盟投資建廠的比較少。從另一方面看,西藏等地區開展跨國經營的投資對象主要集中在尼泊爾、印度和南亞這些地區;甘肅中小企業開展國際化主要集中在與其相鄰的國家或地區,如蒙古、中西亞;中亞五國則是新疆密切貿易交往的對象。
2 西部地區中小企業國際化優勢劣勢分析
2.1 優勢分析
第一,區位優勢。從地理上看,西部就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一方面是由于它和內地多個省市緊密相連,另一方面是由于其對外接壤的國家也達到了十多個。尤其在西部大開發之后,西部地區在運輸、能源、通訊設備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大突破發展。在文化方面也與其臨近的國家相類似,這有利于相互交流、交易。
第二,特色產業優勢。西部地區的特色產業優勢主要體現在能源建設、工業原材料、特色農產品、旅游業等方面。
第三,勞動力成本優勢。在我國西部地區的勞動力成本遠低于東部地區,所以西部地區在勞動力方面具有成本優勢。我國的整體土地是有限的,當東部地區發展達到飽和了,它的產業自然會流入西部地區,高素質人力資本也會如此。
第四,寬松的政策優勢。在西部大開發以及國家一系列優惠政策的幫助下,西部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取得了突破成就。良好的基礎設施是企業開展國際化的保障,如果沒有這一保障,能源和貨物類就不能保質保量且高效率的輸送,企業的生產經營就會出現困難,甚至無法正常地進行,顯然,這一切相關運作和它配套的基礎設施是密不可分的。
2.2 劣勢分析
(1)資金短缺且存在融資障礙
眾所周知,中小企業都存在資金短缺問題,對于經濟不發達的西部地區更是如此。西部地區中小企業融資難主要是由于中小企業規模小、信用度差、抗風險能力不足、還款能力弱,導致銀行不愿把資金借給中小企業,進而出現融資困難的局面
(2)企業自身國際化經驗缺乏
西部中小企業由于缺乏國際經驗,所以在對外投資時會增加對外投資風險,風險包括選擇不恰當的合作伙伴、選擇錯誤的投資區位、無法利用有利的政策等。同時中小企業有時也會受到大企業的擠壓,大企業壟斷了一些市場,進而增高了中小企業的進人門檻。
(3)缺乏支持其國際化的土壤
西部地區“三原四盆”的地理位置導致西部地區交通不便,嚴重限制了中小企業的國際化進程,同時,西部地區在國際物流方面也發展的比較緩慢,目前處于跨國經營的基本階段,而且也沒有發達的港口或者貿易碼頭,貨物在報關、儲備、裝卸等方面效率很低,這些未能給西部企業開展國際化提供的物流保障。
3 西部地區中小企業國際化的對策建議
第一,在區位選擇方面要以周邊發展中國家為中心,以對發達國家的投資為輔。選擇周邊國家的原因在于西部周邊的發展國家大多面臨資金短缺、資源未得到開發的問題,這就就是我國西部地區中小企業的潛在市場,此外我國西部地區與周邊發展中國家在文化風俗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便于交流溝通。但目前我國西部中小企業實力有限,短期內不宜對發達國家過度投資。
第二,在進入方面,中小企業進入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方式是不同的,如想在發達國家獲得特定的先進技術時,可采取并購的方式進入,西部中小同時西部中小企業應重點發展和跨國公司互補的業務,而不是相同的業務。在進入發展中國家時則采取最為基礎的進入方式,剛開始可以少數商品出口作為試探,待對市場充分熟悉之后則以并購方式進入,在談到所有權時,則以合資形式為主。
第三,在競爭戰略方面,首先要優化產品價值鏈,西部地區中小企業可依據“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轉”的原則:在挖掘客戶的潛在需求時為客戶解決問題,同時,中小企業可利用自身靈活性的優勢去探尋市場中的各種“空隙”。這種中小企業嵌入全球價值鏈國際化的方式,應時時注意在現有的空隙失去價值其次,中小企業要發揮產業集群效應,它們可以通過資源共享等方法促進和其他中介服務機構的交流,甚至可以發揮資源優勢互補等方式實現技術創新,去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
參考文獻:
[1]陳佳貴,吳俊.中國地區中小企業競爭力評價.工業企業管理,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