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
【摘要】醫患糾紛日益凸顯醫生情商素養的重要性。醫學院校作為培養醫學衛生領域高層次人才的基地,除了要注重醫學專業知識的培養外,更要重視學生高情商的培養,不斷提高醫學生的情商。文章針對醫學院校加強醫學生情商教育,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醫學教育 醫學生 情商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0-0009-02
當今的醫學院校,更多的注重對學生醫學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與掌握,注重對學生臨床實習操作能力的培養,而對如何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降低醫患糾紛,有所缺失。對這些未來的醫務人員進行情商教育和培養,不斷提高他們的情商素養,是改善醫患關系、促進和諧社會的一個有效途徑。
一、情商的內涵
情商,全稱情感智力商數,一般認為是獨立于智商之外的另一種情感處理能力。情商不同于智商,不是天生注定,而是由五種可以學習的能力組成:自我情緒的認知能力、自我情緒的管理能力、自我情緒的激勵能力、識別他人情緒的能力、融洽人際關系的管理能力。心理學家認為,情商是影響到個人身心健康、情感、人生成功與人際關系和諧的重要因素。在日常生活中,高情商者常表現為強的自信力,良好的心理素質和人際關系協調能力。
二、醫學教育中情商的重要性
近年來,醫患關系緊張,矛盾較為突出。在醫患糾紛中,關于醫務人員方面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有的醫務人員忽視醫患交流和患者的主觀感受,工作中缺乏責任感和同情心,對病人的痛苦冷漠視之;有的醫務人員使用的醫學用語晦澀難懂,動作操作粗暴、態度生硬;有的醫務人員面對患者或家屬的詢問或質疑時,缺乏自我控制和調節能力,沖動易怒,不能冷靜處理等等。醫療活動本身就是發生在人與人之間的社會活動,醫務人員作為醫療活動的主導者,其情商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整個醫療活動的質量和效率。情商高的醫務人員能夠準確判斷患者的情感活動,更恰當地安撫病患,樹立患者康復的信心,讓患者感受到關心和尊重,從而減少醫患糾紛,促進醫療活動順利高效開展。
作為醫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每天要與愁容滿面的患者打交道,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這需要我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注意培養自己,提高自己的情商,加強認識自我、控制自我、表達自我及理解他人、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因此,在醫學教育過程中加強情商教育刻不容緩。
三、加強情商教育的措施
(一)立足學生自身,培養高情商的醫學生
首先進行正確的自我認知。了解自己的性格、長處和缺點,明白自己的合理位置,樹立不同階段的奮斗目標,結合優秀醫學人才的成長經歷不斷強化立志意識,激發上進心,磨煉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激發克服困難的勇氣,培養使命感和責任感。其次學會管理情緒。加強為目標實現而努力的意志力,正確看待挫折,培養抗挫折能力,經得住挫折考驗,增強戰勝挫折的信心和勇氣,將“情緒垃圾”及時疏導出去,避免不良情緒的蓄積和爆發。再次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學會站在他人和患者的立場,主動換位思考;端正思想,培育高尚品德,自覺抵制各種利己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風氣的侵蝕,培育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第四是掌握溝通技巧。加強語言溝通能力的訓練,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正確掌握和使用積極性的、鼓勵性的、解釋性的、安慰性的語言,通俗易懂的與患者及家屬溝通交流。
(二)結合專業學習,培養高情商的醫學生
充分利用課程學習、校園媒體宣傳,從大學生踏入校門即開始情商教育。通過醫院參觀等進行醫德醫風教育,樹立正確的從醫觀念,增強從醫的自豪感和責任感;在臨床課程學習階段,教師設計好情商教學內容,如人文關懷、醫患溝通、自我情緒調整等,滲透到課堂病例討論中;通過臨床實習,學習身邊的榜樣,學習老師們高尚的醫德醫風、精湛的藝術、良好的服務藝術、人際交往的禮儀。通過這些潛移默化的熏陶,日積月累的訓練,把情商教育轉化為醫學生的主觀認知,促使其在日后的醫療過程中有意識地運用自己的情緒智商認識問題、解決問題。
(三)深化社會實踐,培養高情商的醫學生
社會實踐活動是醫學生接受教育的重要課堂,只有離開象牙塔,將自己推向社會,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實際。因此,醫學院校應主動拓寬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對醫學生的情緒情感健康發展進行適應性訓練,帶領學生在學習之余踏出校門貼近社會,培養對社會和醫學事業的由衷熱愛,對生命的高度責任感,更好地理解并做好“白衣天使”這一人道主義的工作。
參考文獻:
[1]彭秋香.淺談醫務人員情商培養,福建黨史月刊,2009(4).
[2]張錚,王玉霞.融合情商教育的醫學教育新模式探索,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