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睿
【摘要】朱家雄在《幼兒園課程》中認為通過主題的方式開展的教育活動是綜合性課程實現的一種方式,幼兒園進行的園本主題活動多呈現低結構化的主題課程,易操控。因此,就我園以構建紐扣主題課程為例談主題課程的實施。
【關鍵詞】紐扣主題 幼兒課程 師幼互動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0-0023-02
一、紐扣主題課程的開展與區域活動相結合
為了強化課程的整體性,在構建紐扣主題活動課程時,基于紐扣材料的便利更偏重于課程的開展與區域活動相融合,既可提升紐扣的使用,更可能地挖掘區域活動的價值。
(一)紐扣材料投放于每一個區域中
我們圍繞主題目標、內容,在主題開展的不同階段,為每個區域有針對性的添置不同的顏色、形狀、大小的紐扣,不斷地調整、更新,增添輔助材料。美術區域讓孩子去拼擺各種不同的造型;數學區孩子可以進行紐扣的顏色、形狀、大小分類,還可以數數、排列等活動;社會區孩子可以買賣活動,如何推銷自己紐扣等等。于是,我們就把紐扣大量投放到了每一個區域里去,根據主題的進程,不斷地添置多層次與多樣性的輔助材料即可,促使不同層次的孩子在每一個區域里都可以樂此不疲地玩耍,從中獲取不同的認知經驗。期間,老師在觀察孩子的操作方法、方式,聽孩子的談論而判斷孩子的認知能力,用以完善主題活動方案。
(二)目標指引——區域活動自主學習
我們將紐扣主題活動目標轉化為區域活動的具體要求,即“今天的任務是……”,引導孩子在區域中有目的有計劃中進行學習。讓孩子看清楚“今天的任務是……”,每一個區域都有不同的任務,從而選擇自己要完成的任務。
二、紐扣主題課程的構建融于師幼互動中
在構建紐扣主題活動過程中,我們的孩子全程參與其中,與教師、同伴形成合作學習的共同體。紐扣主題課程以兒童經驗來設計構建,教師通過與幼兒的談話與討論、對幼兒的觀察和家長調查等形式把握幼兒的已有經驗和興趣,把握幼兒在紐扣主題課程中幼兒應該獲得什么樣的關鍵經驗,并將這樣的認知與幼兒的現狀連接起來轉化為設計紐扣主題課程的目標,尋找合適的教育方式方法策劃和組織教育活動,讓幼兒在課程的實施過程獲得更長遠的發展。
師幼互動不僅僅出現在教學活動的構建中,主題環境的創設也是在師幼的互動中形成的。環境作為教育影響的一部分,主題環境創設自然少不了幼兒的參與。在主題環境創設中,教師搭建環境創設的框架,幼兒、教師乃至幼兒家長共同完成環境創設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形成師幼互動、家園互動、幼兒與環境的互動。
三、紐扣主題課程的開展與環境創設相結合
幼兒園主題環境的創設。主題環境包括墻面布置、活動材料的空間布置和游戲、活動區域和活動室的創設等,此處重點探討視覺環境的創設。紐扣是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備受幼兒的喜愛,我園就開設了一個“紐扣工作坊”,投入了各種各樣、大小和形狀不一的紐扣。幼兒在區角活動時間可以進入“紐扣工作坊”進行個人或小組的活動,孩子們抑或用紐扣構建各種造型;抑或用紐扣進行排列、計算;抑或用紐扣開展買賣活動;抑或用紐扣與其他物品拼擺各種美麗的圖案……為了讓收集和購買回來的紐扣發揮更多的用途,教師利用紐扣進行了班級環境裝飾。
四、紐扣主題課程設計如何走向課程實踐
(一)在我們開展課程活動中,有不同類型的活動,但是所有的活動過程中都一定有人際互動。在集體活動中,老師是直接指導與全體孩子互動;在小組活動中老師或以直接或以間接的方式參與互動,孩子間的互動更為多一些;在個別活動中,老師更多的是點撥式的肢體語言;在區域活動中,環境、材料的更替和目標指引來調控活動。這些活動,老師和孩子都是學習的參與者、合作者。
(三)我們在構建紐扣課程中以“紐扣變變變”為主線,形成情景鏈接。每一個活動都以“我是魔術師,我把紐扣變成了什么,我要把紐扣送去哪里”為大情景衍生出一個個小的情景構成。孩子在這樣的情景范圍內動手做、動嘴說、動眼看、動耳聽、動腦想,以滾雪球的方式不斷擴展相關的經驗,獲得良性的發展。
(四)在構建課程的每一個活動時,我們都有預定的計劃和生成的空間,以孩子的興趣、經驗以及活動過程中對課程的伸延,盡可能生成與計劃統一和諧。孩子思維的天馬行空很容易把一個課程衍生出另外的課程。于是,我們會和孩子一起討論制定我們的紐扣課程,會把孩子提出的問題也張貼在課程網絡途中,讓孩子去發現去思考是否與我們的紐扣內容一致。
在構建主題課程的過程中,教師立足于幼兒的核心經驗,尊重幼兒的發展規律,發現教育意義,把握幼兒多元智能發展的需要,將五大領域融合在主題課程之中,充分發揮環境的教育影響力,在師幼互動中使幼兒在現有發展水平上得到更長遠的發展,教師在課程策劃和實施的過程中也獲得專業教育知識能力的成長。這是構建紐扣主題課程的意義,也是構建主題課程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席小莉.幼兒園健康主題活動研究.中國知網,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