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高應用型教學背景下教學質量是現代高等教育面臨的一個急需解決的難題。根據應用型教學的特點,對應用型背景下教學方式改革方法進行研究,研究發現,提高應用型教學背景下教學質量,需要教學資源內容和應用的改變;發展基于職業興趣的個性化學習;互動式教學模式;研討式教學方式等方法。
【關鍵詞】應用型教學 教學方式 研究
一、應用型教學的特點
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經濟成分的多樣化,區域經濟的不平衡發展,都是社會對不同層次人才需求不斷增加的原因。應用型本科教育也成為一種新型的教育形式,承擔著培養數萬名專業應用型人才的重任。
應用型本科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要求實踐教學目標體系的設置應注重應用型教學能力培養的要求。同時應用型教學特點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實際工作能力,強調學生的直接應用能力而不是發現新知識的能力,主要是通過培養直接為社會謀取利益的人的實踐技能,包括如管理、生產、服務、建設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越來越重要的是,應用型能力作為一種能力超越了基本職業能力,僅僅強調基本職業技能的基本技能很難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這就要求高校在設置人才培養目標的同時,除了注重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外,還應突出應用型能力的培養,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職業道德和其他素質。
二、應用型背景下教學方式改革方法
1.教學資源內容和應用的改變
教學資源建設應進行全過程的教學,超越教學內容的思維方式,應具有連續性和開放性的特點。教師和學生應采用動態建設和聯合參與的方法,創造性地構建開放的教學資源,形成與數字化集成的紙質互補課程資源。教學資源建設重視模塊化主題教學資源、多維度材料教學資源、生成性教學資源和其他三種資源。
第一、模塊化主題教學資源根據結合教學邏輯、課程的性質和目標取向,考慮到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和相關性,確定學科內容深度和范圍,選擇反映學科的集成和內容的先進性,利用模塊化教學資源的遷移來擴展學生的認知廣度和學科視角。
第二、多維度材料的教學資源建設,注重擴展實踐,以材料為基礎的教學資源,可幫助學生達到有效對接、理解和內化專業知識的理論與實踐,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學習或情景素材實例,以解決實際問題。
第三、生成性教學資源包括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形成的預建立資源、教師設計的主要教學資源,包括教學大綱、多媒體課件、教學視頻、學習程序等。通過網絡平臺為學生隨時查看、參考、處理資源,參照教學環境自然產生的資源,教師和學生反映專業的知識和學術思想,如教師和學生專業知識的發布、空白教材添加和添加背景信息以及實施課程建議或學習反思等對學生有直接的影響。學生可以在不同的視角提出問題,從而使的學習意義從課堂向社會延伸,在課堂之后擴展到探究內容中,梳理成值得探索的問題。
2.基于職業興趣的個性化學習
個性化學習是基于個性化的微觀學習偏好,強調學習的適應性和學習者的個性發展。課程教學應鼓勵和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選擇自己的學習內容,設計一定比例的個性化學習任務或方案,不斷優化知識結構和拓寬視野。個性化學習的優勢在于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節奏和興趣,使學生處于相對活躍的狀態,完成放松的學習任務,達到知識的掌握和繞行。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主動監控自己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方法,評價作為學生有用的學習體驗。
3.互動式教學模式
互動式課堂教學活動都具有解決問題的性質,可以專注于核心問題,激發學生的思考深度和探索。互動式教學的關鍵在于有效問題的教學建設,而有效問題的教學則是利用關鍵問題的掌握。而靈感層次的啟發理清了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把握了內容與知識的焦點,形成了理性思維。首先,有很多方法來整合這個問題。認為知識的相關性是思維的前提,問題的運用統一知識知識創造層次化、邏輯化的問題鏈,通過連續提問引導學生澄清內容的上下文,進入整體感知和理解,逐步促進教學。第二,通過對認知普遍創造問題的研究,得出了一定的結論。開放思維空間,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分析問題,逐步養成學習習慣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形成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第三,要充分考慮學科交叉滲透的特點,指出學科前沿出現的新問題和新趨勢。學生應該能夠了解學科的發展趨勢,引導他們進一步思考相關問題,查閱最新文獻,形成學術意識和探索欲望。
4.研討式教學方式
研討會教學原則可以是學生主導的或是教師主導的。研討的內容可以是注重教學,關注某一特定課題,或以疑難或爭議為中心,或以課堂學習的形式進行學習內容,以學生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為前提。
研討會教學方法并不是對教學傳統方式的徹底否定,主要通過課余或課前探索、課堂討論、激發等關鍵問題進行教學方法進行重構。在繼承傳統教學優勢或整合傳統教學智慧的基礎上,創新教與學的方法和手段,以達到公平、創新的目的。
研討會教學方法促進深層互動教學文化和合作教學的重建的重建,實現知識教學向學習的轉變。采取嵌入式形成性評價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注重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解決問題的能力,重學生的學習投入和學術發展,著重考察學生學習視角的生成和信息交流的深度。研討會教學重點是節點學習性能測試注重學習任務的質量控制和績效考核,通過過程監控,促進學生形成深層次的學習習慣和積極的學習態度,引導學生注意平時的學習任務,注重學習的質量和有效性,并整合積累的成。以大規模作業、課程論文、實驗報告等為評價依據,確定學生整體素質的學習成績目標。
三、結語
應用型背景下教學方式的變革應主動適應時代發展需求,探索與應用型同步的教學方式教和育理念,培養符合社會要求的應用型人才。因此,迫切需要把應用型背景下教學方式的變革為解決我國高等教育應用型不足問題的突破口,充分發揮教師和學校的作用,進一步完善我國的高等教育的應用型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李鋼.滿族特色小城鎮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策略研究——以青山溝鎮旅游景觀規劃為例[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7,38(3):219-225.
[2]陳立立.混合學習視角下應用型本科院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學模式探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7(1):93-96.
[3]黃元章.創意教育的內涵及階段式實踐體系探析[J].繼續教育研究,2014(10):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