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松木
【摘要】縱觀當下的小學語文課堂,課件內容紛繁雜亂和教學方法流于形式的現象十分常見,許多教師只是一味地分析文本內容、行文技巧和文章思想情感,忽視了語文教學的基礎,即學生對課文中重點詞語的理解、積累與運用。
【關鍵詞】詞語教學
一、詞語教學的現狀
1、浮光掠影,形式單一
如今的語文課堂上,我們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出示字詞,指名讀,開火車讀男女生交替讀,形式也算多種多樣。學生聲音洪亮,氣氛熱烈。然后布置一些抄寫的作業,把生詞抄三五遍了事。但一等到聽寫這些在課堂上重點關注的詞語時,就會有許多學生寫錯,甚至錯字連篇。然后教師再講解糾正,再引導學生讀寫,再進行默寫,仍舊有不少學生出錯,到考試時仍舊不會,嚴重影響了班級的成績。一些教師就開始增加學生的作業量:大量抄寫字詞,抄寫課文,逼著學生死記硬背。于是許多小學生就在老師的逼迫下疲于奔命,抄抄抄。至于自己抄的詞語、課文有啥意思,有啥作用,就完全不管不顧了,只要能完成老師的作業就萬事大吉了。反復抄寫,枯燥乏味而無用,只是徒然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不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長此以往,孩子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就逐漸消失殆盡。學習在孩子眼中不再有趣,而是兇神惡魔,一提起來就恐懼害怕。
2、光學不用,學了就忘
語文學科是一門工具學科,語文學習貴在用。小學六年時間,學生們上了2700個課時的語文課,卻不會寫出具體通順的句子,豈不咄咄怪事?有不少教師對于字詞的教學并不深入鉆研,扎實簡單地讓學生讀讀,寫寫,最后默寫一下就完了。很多學生并不明白抄寫的作用,就只是機械的完成教師的任務以避免老阿斯的責罰。這樣的學習實質效果脫離了學生的學習實際和生活經歷,效率極其低下,是學生厭學的根源之一。
有少數老師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借口,索性放棄了詞語教學這塊陣地,徹底地讓學生自己預習(自學)生字詞。課上,為了保持教學環節的完整,教學流程的順暢,初讀完課文后,就直接進入對課文內容的講解,或者是初讀課文時,教師一句“把字音讀準,不懂的字詞查查字典問問別人”一帶而過,至于怎么讀準,什么意思,如何運用卻很少涉及。學生在課堂上學習了一些優美的詞語,反復抄寫識記后就很少再出現在自己的腦海生活中,時間一久,這些詞語就從孩子們的生活中消失,曾有的記憶也一概從孩子的腦海中抹去,不再有痕跡。整體而言,中小學生們語文水平是逐年下滑的。孩子們從學校學到的東西,回到家后不再使用。小學生們也很少讀書,曾經學過的詞語因讀書少不再出現在孩子的視野中而逐漸淡忘。教給學生識記積累詞語的方法,積累詞語、豐富詞匯,對小學生來說有很大意義.它不僅有助于學生閱讀理解文章,而且對提高寫作水平也有很大幫助。
在教學實踐中,如何使學生通過教材學習積累一定量的字詞,以達到新課程標準的規定呢?在教學中,我們逐步摸索出了適合學生學習字詞的方法。
(1)課前集中自學。新課文學習之前,要求學生按下列要求集中自學本課生字詞。通讀全文,標記生字詞,借助課后注釋或通過查字典詞典自學字詞,并把生字的拼音寫到課文中生字的上面;反復認讀生字詞,要求讀順口。同時將難寫、易錯的字動筆寫一遍;最后將課后要求積累的字詞抄寫一遍。
(2)講練結合法。教師以講引導學生從練習中主動地學習,通過聽、說、寫各方面的刺激使學生掌握字詞。具體做法如下:背誦;造句;通過一個字詞,聯系到其他字詞,注意同音字和形近字的關系;學生間的交流,鼓勵學生之間互相提問,互相聽寫,對所學字詞進行鞏固練習。
二、學用結合夯實詞語積累。
讀書不能僅限于讀,還要學以致用。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采用更加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找準學、用的結合點,讓學生能夠用積累的詞語說話、寫作,將學習的詞語知識運用在實際生活中,達到夯實積累的效果。
1、用加強背誦的方法積累重點詞語
學習語言最好的方法在中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個方法簡單易學,適合所有的班級。這方法來自于山東濰坊小學老師韓興娥。韓老師認為語言學習應以積累為本,以讀書為本,數量為先。對低年級的學生而言,課本就是識字教材,對詞語的“深度理解”要在大量的背誦閱讀中慢慢反芻。
2、夯實積累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活學活用課文中的知識
法國文學家伏爾泰曾說:“所謂獨創的能力,就是經過深思的模仿。”教師可以培養低年級學生時常用已經積累的優美詞句仿寫段落,學用結合,達到積累的最佳效果。
3、在歡聲笑語中學習運用詞語
在語文的課堂教學中,詞語教學是枯燥的,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們在輕松有趣的氣氛中積累詞語。我們學習成語,如果在輕松幽默的笑話故事中學習,學生一定興趣盎然。教師們在笑話故事中添加了一些成語,改編笑話,希望用最短的篇幅給予學生最豐富的語言,同時又不失原有的妙趣橫生。
4、成語運用比一比
在理解成語意思的基礎上,教師利用填空的形式,培養學生使用語言的自覺意識和強烈愿望。在此基礎上,每隔一段時間,再安排一次詞語成語運用競賽:合作小組幾個成員在限定的時間內用老師給出的成語寫句子,運用幾個成語,就獲得相應的分數。
5、在課外閱讀延伸豐富積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語言的積累包括許多方面,如“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詞語”、“積累精彩的語段”、“背誦優秀的詩文”等等。其中詞語的積累是最基本的,它可以豐富學生的詞匯、促進學生表達能力及寫作水平的提高,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然而,僅僅局限于課堂的積累還是遠遠不夠的。大量的詞匯積累應該與課外閱讀結合起來,一邊積累一邊運用。老師們都知道,班級里語文素養好的學生無不與大量的課外閱讀有關。
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使學生養成隨時閱讀、隨時積累,隨時運用的好習慣,讓他們有了豐富的詞匯儲備,豐富的知識儲備,從而在閱讀與寫作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使他們在今后寫文章的時候達到“下筆如有神”的境界,在寫文章時更加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