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摘要】在一線教學中時常看到這么一種現象:有些教師的課堂,學生學習情緒高昂,身心投入,處在愉悅積極的學習氛圍里學習,學生的學習成績良好;也有些教師的課,學生聽課神情淡漠,興趣索然,課堂氣氛死氣沉沉,這些班級的學生學習成績則往往不是很理想。顯然學生成績之所以有較大的差異這和不同教師上課時學生所處的情感狀態不同密切相關的。
【關鍵詞】積極情感 地理課堂 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0-0162-02
情感是人反映客觀現實的一種形式,是人對其需要是否得到滿足時產生的一種內心體驗。人的情感可分為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積極的情感引起的是一種愉快、健康的體驗,它能使人奮發向上,是完善學生人格的重要心理因素;而消極情感,起的是一種不愉快、不健康的體驗,它能使人消沉和失去信心。現代心理學認為:“情感對認知具有一系列的影響:情感影響認知的選擇性;情感提高認知的積極性;情感導致認知優化,認知深化;情感有利于認知內化,增進認知傳遞”。它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因子,當學生在積極的情感支配下,心情愉快,注意力集中,思維敏捷活躍,記憶深刻,學習效果好;反之,在消極的情感支配下,則情緒低沉冷漠,注意力渙散,思維遲鈍,學習消極,效果差。
因此要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情感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以下筆者結合地理教學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修養,讓自己具備有豐富的積極、高尚的情感
教師要想調動學生積極情感,首先就要獲得學生情感的認同,讓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和信賴的人,讓學生自覺主動的跟隨老師。對于教育而言,教育體現著教育者(教師)的人生追求和教育意向。教師對教育事業要有敬業精神,對學生要有真摯無私的愛,尊重每一個學生,關心每一個學生的成長,體貼和愛護每一個學生,要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情感來吸引學生學生,感染學生,激發積極健康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地理的熱情。例如:我國著名的地理特級教師鄧致中老師,幾十年如一日獻身教育事業,當他身患肺癌時,還堅持給學生上課,關心著班上的每一個學生,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他的學生們聽課也格外認真,學習熱情也特別高漲,這就是一個教師用自己積極高尚的情感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典范。
二、教師在教學中要有豐富的情感投入
贊科夫說過:如果只按著教學法指導辦事,做得冷冷冰冰的,干巴巴的缺乏激昂的熱情,那是未必會有什么效果的,“未經人積極情感加濕的知識,將使人變得冷漠”。教學過程不僅是教師向學生傳播知識過程,同時還發生著師生間情感交流,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情感的投入,以情育情,讓學生在情感的陶冶和思想的愉悅中接受教育。
教師在教學中情感的投入要做到:1.要真誠:教師的言行必須是出自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是自己切身的體會,而不是矯揉造作,故作姿態,讓學生感到是真實、自愿而不是假、大、空。讓教學充滿真誠,才能給學生以溫暖,才能有感染力和親和力。
2.教師要深刻領悟教材中豐富多彩、具體生動的情感教育因素,并在教學時,將自己的情感和教材中情感教育內容融為和諧的一體。
3.要善于觀察學生的情感變化,重視師生的情感交流。在教學中做為受教育者的學生也是活生生的人,也有自己的情感,并貫徹于求知心理活動的全過程。教師要重視師生情感交流,善于觀察學生的情感,并以情感為紐帶,將各種心理因素作客觀而理智的觀察,熱情而冷靜的交流,對學生多表揚、鼓勵、多一分關心和理解,讓師生間的情感達到水乳交融狀態。
4.要用形體、語言和表情,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情感氛圍。教師在教學中表情要親切和藹,語言要幽默風趣、有節奏感、形象生動,面部表情、語言、語音、動作要得當,以情動人,讓學生的情緒受到感染,專注聽講。
三、充分利用地理中豐富、生動的情感內容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
1.地理教材中包含著豐富的道德情感內容,它可以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從而端正學生學習態度,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情感。例如在中國地理的教材中就包含著豐富的愛國主義情感因素,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鄉土地理則可以培養學生熱愛家鄉、保護和建設家鄉的情感,而地理教材中關于環境問題、人口問題等可以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和憂患意識,宇宙中的地球部分可以培養學生正確認識宇宙,形成科學的自然觀,激發其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
2.充分利用地理教材中的地理美內容,喚起學生對美的向往和追求,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地理是美育因素十分豐富的學科,地理美可以分為自然美和社會美、藝術美。在自然地理部分包含著大量的自然美和藝術美的內容,如浩瀚的宇宙、神秘的天外世界,氣勢雄偉的“天上來之水”黃河,煙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泰山之雄、華山之險、黃山之奇、青城之幽;它們使學生感受到五彩繽紛的大自然處處充滿著美,喚起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和求知的欲望。在人文地理部分則蘊藏著大量的社會美和藝術美內容,如人類在生產、交通、城市建設上的巨大成就,各地的風土人情等都是社會美和藝術美的表現,它們可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人文美感和了解學習的興趣。
3.充分利用地理教材中的科學知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地理教材的科學性知識包括:地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地理思維方法。地理基礎知識和技能能啟迪思維、益智增能,地理的因果推理、綜合思維方法,能夠顯示地理的探究價值,滿足學生的探索心理,實用性,激發學生的對知識的熱愛、對科學的探索和追求。
四、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
優化教學過程,可以激發和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情感。教師可以有目的地創設教學情境,如問題情境、故事情境、實驗情境或利用多媒體、地理模型等直觀教具和手段創設生動有趣、直觀的圖像教學情境、游戲情境、角色情境等,多角度、多方位調動學生感官興趣,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激情,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例如在進行高中人教版必修二“城市與城市化”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本地所在城市的不同時期照片以及相關人口、城市面積資料,創設問題情境,提出問題:城市發生了哪些變化?通過聯系鄉土地理,學生的鄉土情感,多媒體的直觀體驗,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望,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參與意識。
2.啟發教學,激發學生積極的智力情感。啟發式教學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生疑、質疑、思疑、釋疑的學習過程的教學方法,現代教育認為啟發式教學,它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當學生處在創造性思維過程時,它能給學生帶來極大的愉快,激發學生積極的智力情感。例如教師在進行高中地理(人教版)“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及意義”教學時就可以設計下列問題啟發學生“地球自西向東自轉會產生哪些現象?”進而才提出“如果地球不自轉又會產生哪些現象?”“如果地球逆向自轉又會產生哪些現象?”,學生通過反復思疑、釋疑的過程中,感受到思考和探索的樂趣。
3.加強小組合作、探究和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索的基礎上,小組成員間充分進行思維的交流并進行思維的整合,集小組智慧來解決問題。學生在此過程中相互激勵與促進,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愉悅之感,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參考文獻:
[1]盧家楣主編:情感教學心理學原理的實踐應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夏志芳主編.地理課程與教學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