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升榮
初中教育是我國義務教育中重要的一環,對于提高我國人口素質,增強青少年的科技文化修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初中物理教學來說,物理課是運用科學的視角認識世界,學習如何科學改造世界的重要步驟。對于青少年來說,對于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都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由于當前小學教育中對于科技領域的教學不夠系統,導致學生在接觸物理時因為自身基礎問題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物理教師如何運用課堂工具,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更好的課堂氛圍,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就成了十分重要的問題。
1.初中物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初中物理教學的主要內容是較為簡單的物理規律,聲學、光學、熱學、牛頓力學和簡單的電磁學。要求學生能夠利用物理定律和規律認識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運用物理知識來解釋常見的事件,利用物理定律和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將計算和認識混雜在一起進行教學,因此部分學生由于數學方面掌握不好,考試又絕大多數是采取了計算的方式進行,在考試中遭遇了一定打擊之后,學生就會產生放棄物理學習的想法,影響到學生聽課和學習,對物理課教育產生不利因素。
物理教學中,重點部分應該是讓學生形成正確的物質觀,認識自然規律,學會正確的改造世界的方法,而不是拘泥于公式的識記和計算中。通過聲光熱力電方面物理規律的學習,學生可以解釋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對于破除迷信,認識世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均有所裨益。而計算部分作為測試學生掌握知識程度的標準,在測試中是重中之重,但是在教學中確是需要重視但是不能操之過急的部分。
初中教學處于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生源一般沒有經過篩選和過濾,學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應用能力和識記能力均有著較大的差異。物理教學的難點就在于如何保證一部分基礎較好的學生能夠獲得足夠的知識的同時,兼顧到絕大多數基礎較差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于學生之間生活空間小,在學習上很容易產生競爭心理,一旦在競爭中失敗,學生就會喪失對于學科的學習積極性,這在教學過程中是需要加以重視和考慮的。
2.應用“信息”的物理教學
信息,指音訊、消息、通訊系統傳輸和處理的對象,泛指人類社會傳播的一切內容。人通過獲得、識別自然界和社會的不同信息來區別不同事物,得以認識和改造世界。在一切通訊和控制系統中,信息是一種普遍聯系的形式。1948年,數學家香農在題為“通訊的數學理論”的論文中指出:“信息是用來消除隨機不定性的東西。”創建一切宇宙萬物的最基本萬能單位是信息。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于不同方面的信息的利用,能夠達到通過信息調動學生興趣點,使學生對課堂內容充滿探究和尋找答案的過程,從中培養學生的挑戰意識和對物理知識的應用能力。
借鑒生活中的信息。學生所接觸到的最多的信息就是生活中的場景,物理是一門通過科學知識研究生活中物質和運動的科學,因此常見的生活情境中已經蘊含了大量的物理信息。通過對生活中的信息的剖析,學生能夠很好地將書本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對于書本知識的理解和生活中的探究能力都能起到良好的鍛煉效果。比如在“大氣壓強”一課的學習中,教師通過設計“打吊針”這樣的情景,讓學生觀看打吊針的視頻,學生大部分都打過或者見過打吊針,因此也能夠很好的理解這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發現打吊針過程中的興趣點,比如,“輸液瓶口除了輸液管還有一根懸在空中的較短的軟管”、“藥瓶一定要吊在比手高的地方,在走路的時候也要用架子舉起來”、“藥瓶中的藥液不管什么時候流出來的速度都是一樣的”,在學習大氣壓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課本上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疑問,學生的學習也就會充滿成就感。
介紹先進科技信息。現實生活中同樣有許多學生很少接觸到的高科技應用,學生對于這些信息一是好奇,二是有距離感,認為這些知識都是“科學家”、“工程師”研究的內容。在上課的過程中,如果可以將先進的知識深入淺出的與學生所學習的知識結合,那么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的成就感會更高。
3.總結
初中物理教學中很難逃避的一個矛盾就是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興趣和物理本身的難度之間的矛盾,對于初中生而言,由于自身基礎差異較大,學生很容易學著學著就發現學不會,然后便不愿意進行學習。在任何學習中興趣都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教授課程的過程中,通過引入生活中觸手可及的信息,和先進科學的信息,能夠讓學生認識到物理本身是一門既貼近生活,又能夠改造世界的學問,學生的學習過程能夠從枯燥的聽課做題中解放出來,學習效率自然會有顯著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朱道榮.例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J].中小學實驗與裝備, 2000,10(5):10-11.
[2]高傳富.淺談初中物理探究性實驗教學[J].考試周刊, 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