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葦
【摘要】本文以女大學生心血管功能作為研究的對象,并且在研究中希望通過不同的健身運動方法對女大學生心血管功能進行調節,從而達到增強女大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通過對女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實驗,結果表明不同的健身方法對心血管功能有不同的良性影響,通過對不同健身方法的制定,發現進行全面鍛煉的1組女大學生的血管功能有明顯的改善,希望從下面健身方法的制定為女大學生心血功能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運動處方 女大學生 心泵功能 血管功能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0-0199-01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實驗對象
研究對象共有113人,研究對象是云南某大學的學生,按照隨機分組的原則分成了一個對照組和九個實驗組,在進行實驗前對所有的研究對象進行身體檢查,均無心血管疾病。
1.2研究方法
1.2.1研制健身運動處方
運動健身的方法的制定充分參考了女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并且通過速度鍛煉、力量鍛煉、健美操、籃球等全面鍛煉的練習內容,并以此作為運動健身處方。
速度組:三次30米快速跑;兩組15米跳繩折返跑;兩組80米跑;兩組15米倒跑接力;三組30米追逐跑或八字形接力跑。
力量組:兩組12次實心球傳接練習;兩組8次頭上雙手擲實心球;兩組8次背拋實心球;兩組原地收腹跳12次;立定三級跳8次;左右腿各一次20米單足跳。
耐力跑組:1分鐘跳繩(雙腳跳、單腳跳 ,跑動跳繩、雙人跳各一次);4分鐘跳繩跑;8分鐘游戲(如跑動貼膏藥);15分鐘集體舞(波爾卡和大家跳)。
籃球組:兩組折返跑4次(籃球場中線至端線);兩組全場運球上籃2次;十組全場2人跑動傳接球;兩組全場迎面運球接力;3人半場籃球賽。
全面鍛煉1組:聽口令反應游戲;三組2人對擲實心球十次;三組2人背拋實心球十次;兩組4次10米往返跑;800米變速跑。
全面鍛煉2組:兩組30米加速跑;兩組50米加速跑;進行兩次循環練習分別包含十次兩公斤啞鈴上舉;20次力臥撐;1分鐘單人跳繩;30級雙腳跳上樓梯并慢走下樓。
健美操組:鍛煉前后分別進行1和2次大學生第2套健美操;然后進行身體素質練習分別包含十次背肌練習;20次仰臥起坐;十次弓步跳;二十次原地高腿。
1.2.2健身運動處方鍛煉實施
專項負責人員將對每一個實驗組的實驗對象按照特定的健身運動方法進行鍛煉。鍛煉方法如下:每周三次,每次40分鐘,共持續八周。每次鍛煉15分鐘準備時間,基本鍛煉時間30分鐘,整理部分五分鐘。負責人員需要在鍛煉準備、進行、結束三個部分的脈率進行監控,同時,對照組的研究對象只需按照常規進行生活學習即可。
1.2.3評價指標測試
為驗證實驗結果,實驗前后需對研究對象的身高、體重、脈搏圖、血壓數據等進行測。在進行數據檢測前需要在實驗室靜坐休息,然后使用臺式水銀血壓計測量安靜時的血壓,利用AZN-II型心血管功能測試儀對研究對象的心血管功能進行測試,并利用X DH-I I型心電圖機進行脈搏圖的記錄。之后再對研究對象的身高、體重等數據進行測量,為保障數據的真實性,在進行測試時采用了國民體質監測配套儀器,最后按規定方法將所有的參數數據都輸入到計算機當中,按照程序自動打印參數。
1.2.4數據統計與分析
數據統計與分析是重要的檢測階段,然后按照實驗的獲取數據利用 Microsoft Excel軟件進行檢驗和方差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健身運動處方鍛煉對心泵功能效果的應答
2.1.1SV (每搏輸出量)、P(脈搏)、SI(每搏指數)、CI(心指數)、CO(心輸出量)數據變化
通過數據的分析,實驗組安靜心率降低。其中籃球、耐力、速度、全面鍛煉2組有顯著的差異變化,且全面鍛煉1組、足球、籃球、力量組SV在鍛煉后明顯增加,且實驗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通過對鍛煉后指標的對比,籃球、全面鍛煉1組比力量、耐力、籃球、足球、全面鍛煉1組有明顯差異。
2.1.2V PE、V P EI、EW K數據對比
實驗組V PE的數據增加,而籃球組與耐力組有顯著性。神經調節功能與心肌功能等因素影響心肌收縮時的能量利用效率,通過對實踐結果分析,可以發現經過專項訓練后的全面鍛煉2組、耐力組EW K明顯提升,這就意味著這兩種運動方法有利于提升女大學生的心泵功能,所以在改善心血功能上面有極大的功效。
2.2健康運動處方鍛煉對血管功能效果的應答
結合各項數據分析發現,試驗前后研究對象的平均動脈壓、平均舒張壓、平均收縮壓都有一定的變化。經過鍛煉后的實驗對象這三組數據都有明顯下降,其中全面鍛煉1組的三項指標實驗前后存在顯著的變化,這些數據也直接顯示對全面增強體質的鍛煉方法可有效的改善女大學生的心血管功能,且能夠將鍛煉的效果達到最佳。
3.結束語
實驗研究結果發現全面鍛煉1組的鍛煉方法,對于降低平均動脈壓、平均舒張壓和平均收縮壓有明顯功效,所以對于改善女大學生的心血功能具有明顯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晶,韓超.關于大學生健康體適能的比較研究——以吉林省普通高校大學生和體育專業大學生比較為例[J].現代交際,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