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娟娟
【摘要】隨著我國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基礎護理學學科在實際教學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基礎護理學實驗在實際的教學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因此,本文通過對基礎護理學實驗中存在的教學目標設置不合理、實驗教學內容方法陳舊,教學方式單一、實驗內容更新不及時,與臨床實際脫節等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且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希望能夠對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的改革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基礎護理學 實驗教學 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0-0245-01
前言
基礎護理學實驗是與護理有關的相關專業中非常重要的一門實驗性課程,在這門課程的實踐教學中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本文就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并且就相應的解決方式談一下自己的看法[1]。
一、基礎護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對實驗不夠重視,課程設置較為單一
當前在大多數的學校中對于基礎護理教學中的課程目標設置較為單一,實驗具體內容和實驗教學目標設置較為簡單,僅局限于能夠熟練的掌握具體操作內容即可。目前現行的護理學教學目標也沒有對實驗教學完全重視起來,教師的應試教學想法還比較嚴重,學生也難以將護理學知識與護理崗位技能真正的做到無縫銜接,因此,現有的實驗課程目標并不利于提高學生整體的護理技能。
2.實驗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內容陳舊
目前國內大多數護理院校中基礎護理學實驗的教學內容大同小異,基本上都是以護理最基本的15項操作技能為主要教學內容。但是在實際的臨床經驗中發現,這15項基本操作技能的使用率并不高,有些操作技能在臨床操作中基本上不會使用,這就存在著實驗內容保守且教學內容得不到更新的現象,長此以往實驗教學內容便脫離了實際護理實驗教學的最終目的。
3.實驗室條件落后,實驗器材更新不及時
隨著我國科技的發展,時代的不斷進步,在臨床上新技術新理論也越來越多的涌現出來,臨床上的醫療技術設備處于不斷的更新狀態。但是在實際的護理學實驗教學中,實驗器材更新不及時,實驗教學更新速度也非常緩慢,在臨床中的新技術新方法并沒有及時應用到現有的實驗教學中,從而導致同學們在學校學習的內容與實際臨床完全脫節。
二、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中改革的對策
1.豐富課程設置,加強學生的專業思想教育
教師應該豐富對實驗課程的目標設置,加深實驗具體內容和實驗教學目標設置,不能僅局限于能夠掌握具體操作內容即可。在傳統的課程設置基礎上,教師還可以采用新型的教學模式,例如在具體的實驗教學中可以應用實例模擬教學法或者和進行角色扮演的方式對實驗進行教學,使課程設置以及教學方法更加多樣化。同時要加強學生的專業思想教育,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保障和上好護理學實驗的前提條件。
2.調整實驗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
在以往的實驗教學中都是以15項基本操作技能為主要教學目標,相應的教師可以在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并且針對傳統教學方式方法中存在的一些弊端進行改善,將傳統模式中以教師為主導同學為輔的教學方式進行轉變,采用老師在一旁指導,增加同學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并且增強學生對實驗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某些操作中,教師可以隨機選擇幾位同學進行演示,之后老師對其操作方法進行評價,這樣既可以了解同學們在操作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又能夠加強學生對實驗操作的熟練程度。
3.及時更新實驗器材和實驗教學內容
現階段我國醫療技術發展十分迅速,高校響應教研室應該勇于將實驗教學內容與臨床先進技術進行整合,并且夠買一些先進的實驗設備,增加適應醫學發展的具體操作方法,使學生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和工作崗位接軌,盡量的縮小學校和工作間的差距。相應的任課教師也應該利用課余期間去醫院進行調研,在實際的工作崗位中了解現階段應用的護理學實驗內容,并且在課上給同學們引入先進的或者在臨床上經常會用到的一些基本操作,對于已經被淘汰的技術則可以一帶而過,從而保證教學內容與臨床實際操作接軌,使同學們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夠真正的學以致用[2]。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基礎護理學實驗的教學改革應該從多個方面進行實踐,首先要豐富課程設置,加強學生的專業思想教育;其次要及時調整實際的教學方式方法,力求在教學中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最后學校要及時更新實驗器材,將實驗內容與臨床實際相一致,從而更好的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達到更好的實驗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魯玉苗, 付艷芬, 李占瓊,等. 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 2017(19):159-160.
[2]張瑜, 康美玲. 小組模擬考核在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 2015(19):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