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國興
【摘 要】目的:探討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中采取中醫正骨手法聯合中藥熏洗的臨床療效。方法:隨機選取我院于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間收治的28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對其均采取中醫正骨手法聯合中藥熏洗治療。結果:經治療后,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6.43%(27/28),其中治愈15例,顯效7例,有效5例,無效1例。結論:中醫正骨手法具有操作簡單和療效確切等顯著優點,而與中藥熏洗相結合應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中,不僅有著較高的安全性,同時所獲效果寧人滿意,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中醫正骨:中藥:熏洗:腰椎間盤突出癥
【中圖分類號】R4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3-0-01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腰部疾患,也可被稱作為腰椎間盤纖維環破裂或髓核突出[1]。主要癥狀是以一側或雙下肢的麻木及疼痛為主,發病主要原因則是腰椎間盤各個部分在發生退行性變化,在外界作用下,導致椎間盤髓核組織從后方或是椎管內突出。臨床上,多是采取非手術治療,但非手術治療手段較多,又包括了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本次研究旨在探討中醫正骨手法結合中藥熏洗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效果較為滿意,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于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間收治的28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所有患者經X線、腰椎CT及MRI檢查,均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標準。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齡為26-59歲,平均33.75歲;病程為2個月-4年;腰痛伴單側下肢疼痛或雙下肢疼痛分別為20例和8例。排除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及臟器衰竭者,有既往精神疾病史者,有嚴重骨質疏松者。
1.2 方法
1.2.1 中醫正骨手法
告知患者需取俯臥位,采取滾、揉、按手法從其腰部督脈、臀部以及下肢后外側直至脊柱進行推拿,同時再采取滾、揉法從膀胱經開始,使用拇指或是肘關節對患者痛點行顫壓法。根據患者耐受情況,力量由弱加強,反復3次該動作,即患者背部皮膚發熱發紅為結束,每日一次,每次30分鐘,一療程為10天。治療期間,告知患者要加強腰部保暖,同時正骨手法應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
1.2.2 中醫熏洗
用藥為:川芎30g、莪術25g、牛膝、海桐皮各20g,蘇木、草烏、透骨草、木瓜、制川烏、三棱、秦艽各15g,五加皮、紅花、桑枝各10g。使用紗包將藥物包好,在加入清水3000mL,煎湯30分鐘。待到沸騰后,蒸汽熏蒸30分鐘,待溫度降至45-50℃后,先用毛巾浸入藥液做熱敷再擦洗患者脊背30分鐘,每日熏蒸1次,療程同樣為10天,總療程為3個療程。
1.3 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將治療效果分為治愈、顯效、有效及無效等4個等級。其中有效為:經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直腿抬高>80℃,原工作已恢復;顯效為:患者麻木及麻木及腰腿疼痛消失,脊柱側突有所改善,棘突旁僅存在輕微壓痛感,直腿抬高>70℃,但小腿外側、足背存在輕微麻木,原工作改善或恢復;有效為:患者腰腿疼痛有所改善,體征與治療前相比有明顯恢復;無效為:患者癥狀及體征均無改善。
2 結果
本次研究,共納入28個病例,所有患者在經治療后,痊愈15例,顯效7例,有效5例,無效1例,綜合總有效率為96.43%。
3 討論
在臨床上,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常見病、多見病,在中醫學中將其劃分在“痹證”與“腰腿痛”的范疇中[2]。目前,該病比較公認的病理機制分別有機械壓迫、自身免疫刺激以及化學刺激等三個類型。臨床治療包括中醫與西醫治療,國內大多數的醫院骨科均是采取西醫治療,如內鏡下椎間盤切吸術、直視下椎間盤切除術等手術治療等,但由于手術治療花費較高,且存在著較大風險性,因此所得效果常常差強人意。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中醫治療為非手術治療,又被細分為藥物治療與非藥物治療,其中藥物治療是以消除神經根水腫、免疫調節以及營養修復神經為主要目的,而在非藥物治療中,中醫正骨手法在解除機械壓迫和松懈神經根粘連有著顯著效果,是任何藥物都不能夠代替的。根據相關研究顯示[3],通過積極的非手術治療,90%左右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均能夠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故本組患者均是采取非手術治療。
在本次研究中,先是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采取中醫正骨手法,其能夠使筋膜、韌帶以及局部粘連肌肉得到松懈,解除肌與筋膜的緊張痙攣,讓局部血供在獲得改善,提升無菌性炎癥吸收速度,同時它能夠對小關節的絮亂進行有效糾正,削弱椎間盤內壓,進而緩解神經根所受到的壓迫,消除或減輕疼痛。
根據《內經》所記載的“腰為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以及《雜病源流犀燭·腰臍病源流》中所提到的“腰痛,腎虛其本也,風寒濕熱痰飲,氣滯血瘀閃挫其標也。”。中醫認為其病理機制實為肝腎不足、腎精虧虛,因此一旦跌撲閃挫,或是受風寒邪熱,或是勞損舊傷,就會導致患者經絡閉阻,進而瘀血凝滯[4]。綜上所述,中藥熏洗治療則應以扶正祛邪為主,以補肝益腎與祛風除濕為輔。在本組藥方中,分別取川芎、莪術、牛膝、海桐皮、蘇木、草烏、透骨草、木瓜、制川烏、三棱、秦艽、五加皮、紅花、桑枝等十余味中藥,能驅散邪氣,使患者經絡得到舒張的同時,寧其血行通暢,通過熏蒸患者腰部,能夠經皮直接作用與病灶,從而發揮出消除腰腿痛的效果。除上述所提以外,施治醫生應充分掌握中醫正骨手法的技巧,動作需輕柔,切忌使用重力,同時需要辯證施治。
綜上所述,中醫正骨手法具有操作簡單和療效確切等顯著優點,而與中藥熏洗相結合應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中,不僅有著較高的安全性,同時所獲效果寧人滿意,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葉恒力,江克羅,楊敏等.中醫正骨手法結合中藥熏洗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J].中國社區醫師,2017,33(4):104-105.
莫偉,許金海,葉潔等.腰椎間盤突出癥中醫治療方法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急癥,2016,25(3):474-476.
田華衛.中醫正骨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導刊,2016,18(9):883-884.
胡迪,任睿雙.中醫牽引配合正骨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吉林中醫藥,2016,36(9):959-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