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奎
【摘 要】目的:探討老年人腹股溝疝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將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腹股溝疝老年患者94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隨機將患者分成治療組及對照組,2組各有47例患者,對照組患者實施開放填充式無張力腹股溝疝修補術治療,治療組患者實施腹腔鏡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溝疝修補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結果:治療組患者的切口長度、住院時間以及VAS疼痛評分要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是6.38%,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是31.91%,治療組并發癥要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結論:老年腹股溝疝患者接受開放性和腹腔鏡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均能獲得較好的臨床效果,但后者術后恢復更快、創傷更小、并發癥更少,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老年;腹股溝疝;無張力疝修補術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elderly inguinal hernia repair without tension. Methods : Ninety-four elderly patients with inguinal hern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5 to December 2017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There were 47 patients in each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administered. Open-filling tension-free inguinal hernia repair was performed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complete extraperitoneal inguinal hernia repair.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incision length,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VAS pain scor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complication rat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6.38%, and the complication rate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31.91%. The complication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Elderly patients with inguinal hernia undergoing open and laparoscopic tension-free hernioplasty can obtain good clinical results. However, the latter has a faster recovery, less trauma and fewer complications and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elderly; inguinal hernia; tension-free herniorrhaphy
【中圖分類號】 R715【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8)04-03-080-01
腹股溝疝屬于普外科較為多見的疾病之一,主要是因為腹內壓上升與腹股溝管底部薄弱導致,臨床通常是選擇外科手術治療。無張力疝修補術是臨床治療腹股溝疝的一種常用術式,其中最多見的是開放性手術處理,但是近些年因為微創技術的發展進步,腹腔鏡技術的應用顯著減少了患者受到的手術創傷,改善了術后療效,減少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逐漸在臨床得到認可和推廣[1]。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討老年人腹股溝疝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的臨床效果,特選擇我院94例老年腹股溝疝患者的臨床資料給予回顧性分析,現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腹股溝疝老年患者94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隨機將患者分成治療組及對照組,2組各有47例患者。對照組47例患者中,女性患者3例,男性患者44例;患者年齡60~87歲,平均年齡(67.5±2.7)歲;疝類型:11例斜疝患者,33例直疝患者,3例股疝患者;疝部位:單側病變患者36例,雙側病變患者11例;疝分型:24例患者Ⅱ型,20例患者Ⅲ型,3例患者Ⅳ型。治療組47例患者中,女性患者4例,男性患者43例;患者年齡62~87歲,平均年齡(67.8±2.8)歲;疝類型:12例斜疝患者,33例直疝患者,2例股疝患者;疝部位:單側病變患者35例,雙側病變患者12例;疝分型:25例患者Ⅱ型,19例患者Ⅲ型,3例患者Ⅳ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 ①本次所選患者均屬于原發性或復發性腹股溝疝患者;②美國麻醉醫師協會分級為Ⅰ-Ⅱ級;③無需實施急診手術的疝類型;④患者既往未實施過下腹部手術;⑤患者及家屬對此次研究均知情同意。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47例患者實施開放填充式無張力腹股溝疝修補術治療,主要方法:實施硬膜外麻醉或局麻,成功麻醉后行常規斜切口,進行逐層分離以此確定疝囊部位;于精索內后方部位把疝囊分離至疝囊頸部,予以高位結扎;若疝囊體積偏大且深至陰囊時,應橫斷疝囊后于遠端止血;若為Ⅲ型和Ⅳ型疝患者,則于疝環內部置入網塞;裁剪聚丙烯補片10cm×5cm大小,將其放置于精索后方,并于腹內斜肌肉、腹股溝韌帶、恥骨結節以及聯合腱等部位固定好,再逐層閉腹;術后切口進行沙袋加壓處理,維持24h。
治療組47例患者實施腹腔鏡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溝疝修補術治療,主要方法:實施全身麻醉,選擇患者頭低腳高位,以三點穿刺法進行操作,于患側臍部2cm部位行大約10mm的橫向切口,切開腹直肌前鞘后行鈍性分離,置入10mm Trocar并予以縫合固定,創建CO2人工氣腹,維持腹壓為10~15mmHg;置入腹腔鏡后全面探查患者腹腔狀況,并于臍部和恥骨連線上部三分之一和下部三分之一部位分別置入5mm Trocar;若為斜疝患者行鈍性處理后于精索部位撕下疝囊,若為直疝患者則于腹壁有效剝離疝囊,若患者疝囊體積偏大時則實施套扎橫斷處理;裁剪聚丙烯補片10cm×5cm大小,將其有效覆蓋于腹股溝肌的恥骨孔出,平展下緣后進行排氣,退出腹腔鏡后,于腹橫筋膜與腹膜之間置入補片,其能有效減少補片移動或發生卷曲,無需縫合;用4-0人工合成多股編織可吸收縫線將皮膚縫合,腹直肌前鞘用3-0可吸收線縫合。
1.4 觀察評價指標 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長、切口長度、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術后疼痛情況。應用五級評分法(VRS-5)評估患者術后24h的疼痛情況,1分表示無疼痛,2分表示輕度疼痛,3分表示中度疼痛,4分表示重度疼痛,5分表示無法忍受的劇烈疼痛。并發癥主要有切口感染、切口愈合不良、陰囊水腫、陰囊血腫以及異物感硬結等。
1.5 統計學方法 借助SPSS21.0統計學軟件包整理數據,計數及計量資料分別用(%)和(x±s)表示,用x2和t檢驗;用P<0.05判斷比較差異有無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情況比較 治療組患者的手術時長要顯著長于對照組(t=8.854,P=0.012);而治療組患者的切口長度、住院時間以及VAS疼痛評分要顯著少于對照組,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分析見下表1。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組47例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是6.38%,對照組47例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是31.91%,兩組比較,治療組并發癥要顯著少于對照組,存在統計學意義(x2=8.227,P=0.013)。具體分析見下表2。
3 討論
腹股溝疝屬于普外科的常見病與多發病,一般是因為腹股溝區腹橫筋膜缺損和周邊薄弱結構引發疾病,一旦出現腹股溝疝則無法自愈,且應用保守治療療效不佳,實施手術修補是最佳選擇。
無張力疝修補術現已是臨床較為常用的一種術式,療效與安全性均較高,但是因為老年腹股溝疝患者大都并發有呼吸系統或心臟等疾病,手術風險較大,再加上老年患者的腹壁肌肉更為薄弱,可能還并發便秘,因此更易導致腹腔壓力驟升,使得患者療效受到影響,易復發[2]。由于腹腔鏡技術的逐漸發展,在無張力疝修補術中開始推廣使用微創手術,患者手術療效明顯改善,主要是術后恢復速度明顯加快,并發癥發生率降低。腹腔鏡無張力疝修補術具有創口小、術中出血量少、術后并發癥少、術后恢復速度快等優點,但是因其屬于微創技術,手術操作無需開放手術損傷,操作空間變小,還應多種儀器輔助操作,是一種精細化手速操作,因此操作速度明顯變慢,導致手術時長相對增加。術后并發癥上,由于開放性手術應用的是絲線縫合操作,所以術后切口感染的幾率相對增加,再加上機體對絲線產生排斥,若未嚴格遵循無菌操作,也會明顯增加切口感染率[3]。
綜上所述,為了探討老年人腹股溝疝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的臨床效果。我們將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腹股溝疝老年患者94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隨機將患者分成治療組及對照組,2組各有47例患者,對照組患者實施開放填充式無張力腹股溝疝修補術治療,治療組患者實施腹腔鏡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溝疝修補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治療組患者的切口長度、住院時間、VAS疼痛評分以及并發癥發生率均要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結果表明,老年腹股溝疝患者接受開放性和腹腔鏡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均能獲得較好的臨床效果,但后者術后恢復更快、創傷更小、并發癥更少,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國艷,王艷.局部神經阻滯麻醉在中老年患者腹股溝無張力疝修補術中的應用[J].老年醫學與保健,2017,11(3):178-180.
[2] 戚峰,田葉.加速康復外科在老年腹股溝疝無張力疝修補術中的應用價值[J].微創醫學,2017,20(5):652-655.
[3] 明平東,張淑華.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老年腹股溝疝[J].醫藥前沿,2013,13(34):15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