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早期閱讀是指兒童進入正式學習文字之前,有關語言、讀寫與符號的活動,早期閱讀也越來越受到學校和家庭的重視,認為是孩子認識世界的開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也提出“喜歡聽故事,看圖書”的目標,并特別要求: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的技能。要達到這些要求和目標,光靠在幼兒園對孩子進行早期閱讀的培養是不夠的,必須通過家庭教育的參與和配合。而家園共育是現代學校和幼兒園特別重視和積極開發的一項促進孩子發展的重要方法,積極開發家長資源,激發家長參與活動的主觀能動性對幼兒園早期閱讀活動更具現實價值與意義。本文通過幼兒園實踐的研究和反思,力求探索早期閱讀方面家園共育的一些方法,幫助家長和把握早期閱讀核心經驗,總結出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1.提供適宜的早期閱讀繪本。
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著名兒童語言學家凱瑟琳·斯諾的一項關于3-9歲兒童語言和閱讀能力追蹤研究發現,兒童早期語言和閱讀條件、環境、能力與他們未來閱讀能力以及所有學業成就有很大的關系。同時這項研究也告訴我們選擇適合孩子年齡特點,堅持正面教育的讀本非常重要。因為,幼兒早期閱讀活動是幼兒從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過渡的準備,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孩子會主動從圖書、繪本、卡片中提取意義、建構解釋、探索書面語言的魅力。我園通過分析與整理,再加上各類渠道的購買,為孩子準備了大量的早期閱讀圖書、繪本。圖書繪本的選擇把握兩個原則,第一,必須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選擇,包含國內、國外的讀物。在繪本的質量、色彩、內容的選擇上,力求啟發智慧、色彩鮮艷、線條明快。第二,讀物的內容具備知識性和趣味性,并且盡量貼近孩子的真實生活,同時又能幫助每一個孩子大膽想象與創造。
2.創設安靜舒適的閱讀區環境。
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是早期閱讀的重要方面,創設一個安靜舒適的閱讀環境是開展活動的基礎。除了每個班級都通過課程游戲化的實踐研究設置了閱讀區以外,我園還在每個樓層相對安靜和寬敞的位置設置了開放式的閱讀區。在室外陽臺或陽光房等光線較明亮的地方,都裝上了遮陽傘或電動的頂式窗簾,配上形態各異的沙發、椅子、軟墊等。除了能夠讓孩子們閱讀,還考慮配備孩子和老師、家長一起閱讀的公共閱讀區。在家長等待區設置了家長閱讀的優雅舒適的環境,提供了可供家長閱讀的育兒、文學、歷史、藝術方面的書籍。這些書籍都是開放式地擺放,家長可以自由閱讀。在幼兒自主活動時間或家長接孩子的離園時間,你可以看見,各個閱讀活動區孩子們舒適地坐著看書,或家長和幼兒相依相伴親子共讀,都在享受閱讀的美妙時光。
3.提倡互動分享式早期閱讀。
經過觀察和研究我們發現,無論是親子早期閱讀還是幼兒園的集體閱讀,最適合幼兒閱讀的方式是互動式分享閱讀。這種互動分享式閱讀不僅適合一對一的家庭親子閱讀,也非常適合幼兒園一對很多個的集體教學式的閱讀活動。我園在進行這類研究時,對家長和教師提出兩個必須把握的關鍵點:一是,閱讀活動必須是多通道參與式,提倡生動活潑的閱讀方式,決不能把閱讀變成說教式的道理講述。二是,通過啟發式提問的方式,挖掘孩子在閱讀活動中的思維深度,逐漸提升孩子通過閱讀獲得的自主性學習的能力。這兩個原則幫助老師和家長避免閱讀提問的單一性,以及統一答案,開放性的閱讀活動更能促進孩子閱讀能力的發展。
1.家長助教進課堂開展閱讀學習游戲活動。
每個園區都開展了形式豐富的家長助教進課堂的活動,這里的課堂包含了孩子的學習、游戲還有生活活動。其中家長特色繪本閱讀是特別受孩子們歡迎的內容之一。家長助教們每一次活動都精心地準備,反復與老師商量和推敲。例如大三班的瑤瑤媽媽在漢服文化公司工作,她特意選擇了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穿上精美的漢服,佩戴首飾,加上動作,創設了逼真的故事情景,讓孩子們身臨其境地回到漢朝。雙周一次的活動,安排得滿滿當當,要想和孩子們一起活動一定要提前預約,臨時插課的機會是完全沒有的。家長助教閱讀活動得到家長們的大力支持,每個家長都想給孩子們帶來不一樣的閱讀體驗,并且在孩子面前展示自己閱讀活動的特點,幼兒園的閱讀課程也因此融入更加豐富多彩的內容,開拓了老師和孩子們的眼界。
2.現代信息技術開辟親子閱讀成長平臺。
隨著微信走進每一個家庭的生活,我園也積極利用這個現代化的信息平臺,通過幼兒園建立的微信公眾號,把每一個家庭的早期親子閱讀推介到大家的面前。為了創造家長和孩子展示自己的平臺,我園開辟了家園親子閱讀專欄“樂讀成長匯”,由家長自由報名參加,欄目有本期主播介紹,繪本故事名稱和內容,還有圖書繪本的作者。家長們將自己閱讀的聲音和孩子交流的聲音都錄下,有時為了一個字的發音反復練習。每晚孩子們睡覺前,只要打開微信,就可以一邊聽著故事,一邊看著繪本安靜愉快地進行睡前閱讀。一學期下來,孩子們可以邊聽邊讀一百個繪本故事。一段時間后這個欄目成了瀏覽量最大的欄目,家長和孩子報名的積極性也非常高,常常排長隊安排時間發布。
3.親子讀書會幫助家長更新閱讀觀念。
許多家長對孩子早期閱讀活動很重視,但是觀念陳舊,認為早期閱讀就是講故事給孩子聽或者和孩子一起看看書。當孩子在閱讀方面遇到問題時,不知道用什么好的方法去解決。有許多家長無法回答孩子提出的充滿幻想的問題,同時更多的家長不知道如何去培養一個不愛閱讀的孩子對閱讀感興趣。為此,我園定期召開親子讀書會,以沙龍的形式鼓勵家長們暢所欲言,每期由我園一位年級組長主持,通過圖標、問卷、交流等形式,為指導家長進行正確的親子閱讀搭建一個平臺。家長也在良好的交流氛圍之下既享受了溫馨的親子共讀時間,更學會了指導孩子閱讀的方法。
1.利用圖書漂流袋促進家庭之間的閱讀交流。
為了讓家庭之間進行廣泛的閱讀交流活動,各園區的老師們在樓梯扶手上、每個走廊的墻面上,用廢舊的帆布做成了漂亮的圖書漂流袋。每個袋子上都縫上孩子的姓名,袋子里插著孩子們從家里帶來的圖書。每天離園的時候,孩子們可以把自己想看的書帶回家,看完后再帶回來。這樣既充分運用了家庭的圖書資源,也讓家庭之間得以交流。有一位家長非常有心,她為了方便其他家長借閱自己家里的書,還在漂流袋上制作了一張她家最有趣的繪本的封面書簽,想要借書的直接留言,她發現留言后及時把相應的書放到漂流袋里。這種方式也踐行了我園提出的“合作分享”閱讀方式,更把幼兒園有限的圖書種類向家庭擴散,有效提高了孩子閱讀的總量,合理進行了家園共育閱讀資源方面的建設。
2.開辦網絡圖書館向家長推薦優秀讀物。
為了向家長推薦優秀的讀物,讓每一個家庭都能借閱到合適的優秀圖書繪本,也讓幼兒園目前的圖書繪本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幼兒園開辦了一個網絡圖書館。該圖書館借助南京大學一個全民閱讀的項目“凡學圖書”,利用南大教授開發的一個自助借讀軟件,形成了幼兒園家長可以通過網絡自主借書的系統。家長只需要在手機中下載一個APP,并設置班級和孩子姓名,就可以登陸南京市凡學圖書館。家長可以瀏覽網上的幼兒園所有藏書目錄,想借哪一本直接點擊提交,第二天幼兒園的圖書館管理員便將書借出交到班級孩子手里。我園的“凡學”圖書館已經開辦了一年多,全年家長借書量達到6000余本,受到家長們的一致好評。孩子們也通過網絡圖書館,讀到了更多自己想看的書。同時因為書是借的,老師和家長都耐心地教育孩子愛護圖書,不能損壞圖書,孩子愛讀書、愛護書的習慣也得以養成。
3.指導家長對早期閱讀核心經驗的理解。
家長認同早期閱讀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但是并不知道早期閱讀經驗和幼兒發展之間的關系,所以在閱讀實踐中如何幫助家長認識孩子閱讀的核心經驗才能更有效地開展家園共育閱讀活動。有研究表明幼兒閱讀的核心經驗和幼兒社會性發展、認知發展相輔相成。成人指導者,包括教師和家長都起到不可忽視的媒介作用,閱讀教學對講讀者的作品解讀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讀者對圖畫書的理解和共鳴越深刻,聽者就越能深入于圖畫書中,那么這種閱讀體驗也將會更加豐富。所以建立開放式的幼兒園圖書館,指導家長選擇正確的繪本圖書,在親子讀書過程中領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關于早期閱讀目標的要求和建議:(1)為幼兒選擇適宜的讀物,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2)鍛煉幼兒在閱讀中思考,在閱讀中體會的能力。(3)鼓勵孩子創作自己的作品。(4)引導孩子將音、形、義聯系起來學習書寫。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早期閱讀核心經驗。很多家長從剛開始的“點讀機”逐漸轉變為根據繪本和圖書情節的發展循循善誘地啟發孩子對故事進行想象和創編。更有家長在生活中發現孩子有不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后,有意識地從圖書館借閱能幫助孩子改正的圖書和繪本。家長變成了孩子的朋友、引導者、合作者,閱讀也變成了開啟親子關系、培養孩子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我園在幼兒早期閱讀活動中,重視家園共育的重要作用,創設良好的家園共育閱讀氛圍,用多種方式幫助家長了解幼兒早期閱讀的核心經驗,在《指南》的引領之下,孩子獲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獲得了親子交流的美好契機,同時我園的老師也在親子閱讀課程的研究開發中提升了專業能力,為今后進一步的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