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羅陽鎮第五小學 曾運久
《數學課程標準解讀》中提到:“要給學生一雙能用數學視角觀察世界的眼睛”。這個要求的提出不僅指出了觀察的重要性,對數學老師也提出了要求,就是要在數學課堂上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觀察指的是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深入、全面的查看和探究。觀察能力是學生重要的數學能力之一,如果學生具備良好的觀察能力,不僅能有效提高課堂的質量,也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要善于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能力的培養,需要引導學生掌握方法,但是小學生在進行觀察的時候,通常都會被一些事情所吸引,或者沒有目的地觀察,從而無法觀察到主要對象的特征。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觀察,布置特定的觀察任務,以便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當學生帶著目的進行觀察時,不僅可以準確獲取觀察信息,還能發現觀察規律,有效提高觀察能力。
例如在教學六年級《觀察物體》這一課時,筆者就以從前后兩個角度觀察物體作為觀察任務,引導學生去觀察教室的四周。首先筆者先出示兩張教室從前后兩個角度拍的照片,然后由學生去觀察教室四周,看看老師的照片拍的是哪個角度。教室的前后兩個角度高度相似,如果在觀察之前教師只是布置學生觀察教室,而不明確是觀察前后的不同之處,學生就無法準確獲取觀察信息。
對物體進行細致的觀察和思考,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數學的空間想象力,而引導學生有目的地去進行觀察,則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抗干擾能力,從而集中精力對主要對象進行觀察。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要善于引導學生去觀察、去發現,并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生的思維缺乏條理性,在觀察時往往只看到事物的表面。觀察的條理性是指在觀察過程中做到有條不紊。小學生觀察事物很表面化,沒有一定的次序,往往一個問題出現,他隨便看一下,就輕易草率地下結論,沒有條理。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多訓練學生觀察的條理性,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去發現問題或有關信息之間的內在聯系,理清問題之間的條理性,從而培養學生觀察的條理性。
例如《數學好玩》這一課,要求學生通過觀察找規律。筆者在教學中就出示點陣圖,請學生觀察,并發現規律(如下圖)。這類型的題目一般都是按照固定的順序來給出數量,然后要求學生按照已知的量來尋找規律,所有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注意條理性,按照一定的順序有條理地進行觀察。

當學生有條理地進行觀察時,就能夠形成有序觀察的能力,進而發現規律。掌握數學規律,是學習數學的關鍵,有利于學生形成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對于學生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全面性觀察指的是在解題時對題目給出的條件進行全面的了解,不遺漏任何一個細節,這既是提高解題準確性的重要方法,也是觀察問題的重要能力。全面性地觀察物體包括橫著看、豎著看、從中心擴展看、從左邊看、從右邊看,在教學中,筆者認為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各個角度去觀察,這就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例如在教學《觀察物體》這一課時,筆者就利用多媒體展示一組立體圖形,然后要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對圖形進行觀察,從而探究能夠產生幾種擺法。首先要求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積木,然后教師出示不同的角度,引導學生按照不同的角度擺放。在這個過程中,筆者就一直引導學生要細致全面地觀察例圖,然后再通過實踐操作來得出規律。
當學生掌握了觀察的方法后,就懂得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世界,并形成善于觀察的習慣,這是重要的數學素養,也是良好的數學能力。掌握了觀察的方法,也能有效擴展思維,思維在觀察中能夠得到鍛煉。在思維活動中,學生會獲得很多信息,會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會提高對數學的興趣,在點滴之間逐漸掌握觀察的能力。
總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既是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學生發展的需要。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可以積極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1]黃輝.讓生活問題走進數學課堂,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新課程:教研,2011(09).
[2]裴大昆.淺議數學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1(28).
[3]黃玫.數學教學中觀察能力培養初探 理科園地,2005(3):41.
[4]張成恩 數學教學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 科學教育論壇,2005(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