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市臨江小學 丁海松
很多人認為只有聰明人才能學會數學,其實不然,數學思維能力也是可以通過不斷訓練得到提高的。特別是小學數學,它是數學學習打基礎的階段,而且小學生智力思維方式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因此,更是要重視小學數學的教學。當學生能從數學問題中找到解題關鍵,抓住核心問題的時候,他們的數學水平就已經很好了,數學思維能力也已經形成了。小學數學教師應當積極創新,讓學生在生動的數學課堂中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
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通常容易陷入思維陷阱和思維定式中,只要一遇到類似的問題,就會用相同的方法或已有的經驗來解決問題,這樣很有可能使思維走入誤區,也容易失去探索新問題的樂趣。因此,教師要經常變化題型,讓學生進行深度思考,靈活做題。
例如,學生在學習無理數時,因為之前已經學習過了有理數,所以學生自然會把有理數中學習過的知識運用到無理數中,但其實有理數和無理數有很大的區別。兩者所包含的內容就大不一樣,有理數可以分為整數和分數,而整數里面又包含了正整數,零和負整數,分數里面包含了正分數和負分數。如果把無理數也這樣劃分,那就不對了,無理數只劃分為正無理數和負無理數,學生要注意這一點,不要在做題的時候就把它們混為一談了。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區分有理數和無理數,不要因為思維定式而把題目想當然,將不同的題目混淆。
通過練習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學生在學習中需要通過大量的練習來提高自己的能力,但相似的題目做多了,學生也很容易產生厭倦煩躁的情緒,所以教師在設計練習題目時一定要注意將問題做一些變化,給學生設置一些不同的障礙,讓他們從多角度思考問題,自己探究數學學習的樂趣,通過思考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例如,在認識小數時,學生會首先認識小數部分的計數單位和數位順序,之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0.41是由幾個幾組成的?學生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將4和1分開看,是由4個0.1和一個0.01組成的,那么是不是只有這一個劃分方法呢?顯然不是的,所以就需要學生們開動腦筋,想出不同的方法。有人提出可以將十分位上的數移到百分位上,就是41個0.01,甚至還可以把十分位和百分位上的數字移到千分位上去,就變成了410個0.001,以此類推,還可以有無數種不同的劃分方法,只要學生可以開動腦筋,任何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學生通過換位組合,可以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降低題目的難度,同時也使解題方法變得更加靈活。數學就是需要不斷地創新變化,思考解決問題的新方法,不能墨守成規,一成不變,用固有的思維解決問題,這會使數學變成一門沉悶,乏味的學科。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的方法,自己去探尋,同時不斷學習新方法,完善自己的思維體系,掌握不同的思維方法,收獲學習的樂趣
現在老師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要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能力,老師應該注意轉變自身角色,不應該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是要讓學生有自己思考的空間,在他們遇到問題時給他們適當的指點,變成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在課堂上,可以首先將任務布置給學生,讓它們大膽嘗試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不僅能夠引導學生自己思考,還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自己探究問題的前因后果。
例如,在學習到兩點之間直線最短時,大多數老師都是將兩點之間的不同路徑直接用直尺進行測量,但是直尺測量往往會有誤差,導致結果出現偏差。學習這里,老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實地測試,從家到學校,選擇不同的路線,記錄下所用時間,最后總結出規律,思考這個定理的科學性。這樣一方面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以讓他們明白知識的來源,原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教師也應該給學生創造一個相對開放民主的課堂氛圍,在學生出色的回答問題之后對他們進行表揚,即使回答錯誤,也應該及時給予鼓勵,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問題,踴躍回答。同學之間,同學與教師之間應該積極交流想法,可以對其他同學的觀點提出質疑,但要尊重每個學生的想法,通過聽取他人的意見,完善自己的思考體系。在課堂上,可以多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學習,交流想法,展示小組成果,讓每位同學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如果有錯誤的思考方向,教師應該積極指出并指導學生改正,引導他們往正確的方向思考。
每個學生的思維水平不一樣,同一個問題對他們的難易程度也不一樣,因此教師就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度,制定出合理的教學計劃。同時根據每個學生的發展特點制定出不同的發展輔助策略。有效率的數學學習不應該是對同一個問題的簡單堆砌,而應該是由簡入難,層層推進的。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認識不斷深入,知識體系也更加完善。因此,教師要敢于創新,突破教材,讓學生在不斷拓展中學到更高深的知識。
例如,在認識負數時,在對負數的概念有了基本的理解后,對學生提出問題:在一次體育測試中,小明的身高是負二厘米,坐位體前屈成績是負五厘米,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身高怎么會變成負數呢?此時,我們就應該聯系生活中的實際,他的身高可能是有一個參照物的,比如全班人的平均身高,或全國同年齡段人的平均身高,這樣來看,這個問題就是正常的,答案確實是以全國該年齡的平均身高為標準來記錄的。這會引起學生的共鳴,拓寬他們對負數已有的認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問題。這個不同的負數問題會對學生的認知提出更高的要求,負數不僅僅是在數的加減法中會用到,很多實際問題中也會涉及負數問題,讓他們不僅對負數有更深的認識,也可以讓他們認識標準和參照物在生活中的運用,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總之,數學是一門靈活的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變化數學問題的難度和呈現方式,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提高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同時學生自己也應該不斷學習新的數學思維方式方法,靈活地解決問題,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解出同一個問題,提高自己的數學能力和數學運用能力,讓數學成為一門真正有用的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