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漆橋中心小學 諸梅美
學習單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主題而設計的,由教師提供給學生并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學習、教學和評量工具。
體驗學習單屬于學習單的類型之一,這種學習單主要凸顯學習過程之中的體驗,使得每位學生都能充分經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讓體驗學習更深刻。
在教學中,我基于某項任務而開發學習單,讓學生或獨立探索,或合作討論;或動手操作,或動腦思考;或動口交流,或動筆整理,使學生的思維最大限度地卷入學習任務之中。讓學生在思維的碰撞與交流中,加深對知識的深刻體驗。
“千米”是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千米”與小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聯系不多,三年級學生缺乏感性認識,是長度單位教學中的難點,所以學生會在理解上產生一些困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學習單,讓學生在完成學習單時體驗“千米”這一概念。
這張學習單中,“在哪里見過千米” “步行100米用的時間”“步行100米用的步數”“操場跑5圈的感受”都要求學生在課前完成。完成的同時學生直觀感受到100米的實際長度,為認識1千米提供知識和經驗儲備。跑一跑,讓學生體驗1000米有多長,在交流中加深了學生對1千米的感性認識。
學生在使用學習單的過程中,一個人不能完成,需要多人合作。體驗學習單能體會到集體的力量,讓學生學會如何與他人合作。
例如:在教學二年級下冊實踐活動《你能跳多遠》時,學習單是這樣的:
右腳單腳跳 左腳單腳跳姓名 姓名跳的厘米數 跳的厘米數
這里的學習單,是為了引導學生參與實踐活動而設計的。很明顯,這些學習單僅僅靠一個人的認識完成不了的。
在完成這張學習單時,我要求學生四人一組,一人跳、兩人量、一人記。這樣的學習單,旨在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在合作中,加深對知識的深刻體驗。
體驗學習單以書面形式出現的,這樣更有利于學生明確操作的目的,知道哪些是操作中重點完成的;明確操作活動的過程,知道在什么時候要做什么事情。這樣的學習單也有利于探究活動的經驗總結與提煉。
在設計學習單時,教師可以在同一張數學學習單中列出層次不同的任務,這樣可以照顧到個體差異,使不同能力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例如: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學習單
(1)什么是周長、什么是面積?(可以舉例說明,也可以畫圖)
(2)( )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
( )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 )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3)我會畫出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4)我能寫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文字公式和字母公式。
(5)我會算:王伯伯有一塊長方形的地,長25米,寬20米,這塊地有多大?如果圍著這塊地圍籬笆,至少有多長?在這塊地中取一個最大的正方形種西瓜,西瓜的面積是多少?
這樣的學習單對于學困生,可以通過畫一畫、數一數等基本的學習方法和技能來形成學習體驗;對于優秀生,可以通過想一想、算一算等思維強度較大的學習方法和技能來形成學習體驗。無論學困生還是優秀生在寫、畫、算的過程進一步體驗了周長與面積的概念。
學生有差異性,所以教師應開發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合適的學習體驗。
[1]張志明.論學習單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小學各科教與學[J].2008(10):18-19
[2]丁君華,魏芬.學習單,數學學習的“自助餐”[J].小學數學教學 2007(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