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東麗區中國民航大學 天津東麗區 300300)
當代社團活動廣泛存在于各大高校之中,已是學生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之一。社團為大學生創造了更大的學習和展現才華的空間,學生在社團中既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又可以在舉辦與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得到能力的提高與經歷的豐富。一般來說,一個大學生的道德品質的形成過程,通常都是在外界環境、物質生活與思想教育的長期共同影響下,再通過其自身的心理和思想運動來實現。大學階段是培養其道德品質的重要環節,無論在理論、實踐還是在情感、心理上都非常容易接受正面的教育,這一階段所接受的教育和文化熏染可以影響一個人一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和心理取向。
雖然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中包含了大量的、不可直接測量的心理要素,但是,從心理學角度看,通過態度量表和行為量表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進行間接測量是完全可能的。由于人的自主行為選擇和態度是受觀念支配的,因此,考查人的行為選擇方式和對待社會現象的態度即可間接地考查其價值觀和思想道德水平。根據道德形成的規律,我們決定從“知、情、意、行”四個方面著手測評,以五點量表的計分方式進行分數統計,從而實現德育水平的間接測量。
一是對“知”的測評。“知”是指學生的各類規范知識的認同,而“知”的測量是對大學生的知識水平,道德標準進行原則基礎的測量。
二是對“情”的測評。“情”是指道德情感、通常也被稱為“良心感”,現實生活中無論合道德行為還是反道德行為都會引起人們的愛憎好惡等心理體驗。
三是對“意”的測評。“意”是指人們履行道德義務,肩負道德責任的個人意志。雖然個體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無法直接被觀察到,但可通過其行為傾向或者價值取向等間接地進行測量。
四是對“行”的測評。“行”即道德行為。道德行為是人們按照一定道德原則和規范,在處理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關系時,從本人的道德意志出發自主選擇的行為。
本次調查研究從我校17級學生與15、16級學生對于社團活動的參與程度不同這一優勢著手調查,將調查對象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統一發放調查問卷,盡量將調查對象擴散至我校不同年級與不同專業,使此次調查具有代表意義。
將社團活動參與程度不同所帶來的德育成績均值做橫向對比(見表一),可以看出,適當的社團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學生的德育水平。但進行了橫向對比后,我們發現德育成績間差異性并不顯著,于是我們又進一步對比了不同類型社團活動與德育成績均值的相關程度(見表二)。

表一 不同社團活動參與程度的德育水平測評結果
結合表二相關數據可以看出,相較于藝術傳媒類和體育競技類社團,思想政治類和服務實踐類似乎能更好的體現出社團活動對于德育水平的提升。而且有關于社會實踐、思想教育、團體協作、能力競爭的社團活動似乎更有利于在舉辦活動的同時提升德育水平。
不可否認的是,社團活動在整體上來說對于大學生的德育水平具有著一定程度上的教育作用,但多數社團活動的開辦宗旨和目的沒有深入貫徹到學生之間,流于形式。思政類社團的教育工作雖然略見成效,但形式單一,缺乏創新,社團活動以灌輸的形式出現,沒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德育水平的重要性。因此,若考慮到提升大學生德育水平,促進發展社團活動的教育意義,則應該在舉辦社團活動之初就明確活動的整體指導方向,將大學社團活動整體控制在科學合理的分配環境下。

表二 不同類型社團活動的德育水平評測結果
當代大學生都成長于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大變革時期,其思想活動和心理狀態的獨立性、多變性、差異性非常明顯,同時,在學習、生活、成長等方面都面臨著很多矛盾和困惑,在這樣的狀態下心理素質和道德取向都面臨著諸多困惑和迷惘。我們可以通過日常活動中的逐漸滲透,來完成德育教育這至關重要的一環,而完善的監控體系也是避免德育測評流于形式的必備措施。我們認為,在大學校園中舉辦和參加活動不應以完成素拓分數要求為目的,德育測評也不能單憑在校紀律與感覺評判。
[1]曹利華,胡曉萍.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與高校德育績效測評研究[J].攀枝花學院學報,2013.10
[2][美]凱文.瑞安.卡倫.博林.在學校中培養品德:將德育引入生活的實踐策略[M].蘇靜,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133
[3]董開莎.積極心理學對高校德育工作的應用價值研究[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