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振東
【摘 要】 2017年6月,鐵路總公司發文對鐵路四電集成項目主要物資實行甲供管理,打破了多年來四電物資由施工總承包企業采購的供應模式,對施工企業的盈利能力影響深遠。文章通過全面分析甲供政策調整對施工企業新簽合同額、營業收入、營業利潤、綜合稅負、經營性凈現金流、研發項目開展以及管理成本的影響,提出了施工企業應做好標前籌劃、標后稅負測算、改變物資供應模式、選擇合格勞務分包商、改變機械設備租賃對象、做好研發費用投入與核算的籌劃以及開拓新的生產經營渠道七方面的應對措施,對四電施工企業今后的管理思路與發展方向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 鐵路建設項目; 甲供物資; 主要影響; 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 F2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18)10-0049-02
2017年6月,中國鐵路總公司下發了《關于印發鐵路建設項目“四電”系統集成甲供物資目錄的通知》(鐵總物資〔2017〕156號),通知要求對中國鐵路總公司發包的鐵路四電(通信工程、信號工程、電力工程、電氣化工程)集成項目按目錄所列的材料設備,統一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物資管理部組織建設單位進行聯合采購,實行甲供物資管理。該政策的實施打破了多年來鐵路建設項目四電集成物資由施工總承包企業采購的供應模式,直接影響到四電施工企業的新簽合同額、營業收入、營業利潤、經營性凈現金流量以及綜合稅負等重要指標,同時,對四電企業開展項目研發工作以及部分高新技術企業資質的存續將產生重大影響。
一、對施工企業的主要影響
(一)對新簽合同額與營業收入的影響
甲供物資政策調整要求納入甲供管理的材料設備約占目前鐵路建設項目四電投資總額的45%,作為以鐵路四電工程為主業的施工企業,在年度國內市場份額保持基本平穩的狀態下,該政策的實施將直接導致四電施工企業的新簽合同額下降至政策實施前的一半左右,由此引起企業的營業收入也必然同比例下降,對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產生重大影響。
(二)對項目營業利潤的影響
目前,鐵路行業四電項目合同概算約定的“人工費”價格普遍低于市場勞務成本價格,四電項目的經濟效益主要來源于施工企業對物資設備進行精細化管理與合理籌劃所帶來的利潤。此次政策調整的甲供物資正是四電項目利潤的主要貢獻點,合同概算中工程材料和設備占比的下降使得項目的創利空間大幅壓縮,并且由此導致利潤下降幅度遠高于營業收入下降幅度,部分項目甚至會出現虧損局面。
(三)對增值稅整體稅負的影響
營改增后,建筑施工企業營業收入的增值稅銷項稅適用10%的稅率,而調整為甲供物資材料設備的進項稅稅率是16%。甲供材料政策調整前,這部分材料提供的超額進項稅(6%)是四電施工企業彌補其他成本(如人工費、地材、青苗補償等)進項稅不足的主要來源,調整后材料設備在成本費用中的大幅減少將導致企業損失大量的進項稅額,由此導致企業整體增值稅稅負與之前相比將大大提高。
(四)對經營性凈現金流量的影響
施工企業經營性現金流的增長,主要得益于清收回款、凈利潤增長、資金集中管理、材料款延遲支付等綜合管理因素。甲供材料政策調整一方面將使凈利潤貢獻大幅下降,現金流入大幅下滑,資金集中創效大幅減少;另一方面隨著物資設備的減少,可用于延期支付的資金減少,由此造成貨幣資金總量隨之下降。同時,物資供應商與供求關系發生轉移,政策調整前欠付的材料設備款將加快返還速度,企業的經營性凈現金流將會出現滯漲或快速下降的局面。
(五)對研發項目開展及高新技術企業的影響
對于四電施工企業而言,材料設備消耗是四電企業研發項目成本費用的主要構成部分,政策調整后可供研發項目投入使用的物資材料十分有限,可歸集的研發成本隨之下降,將很大程度影響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稅收優惠政策,企業所得稅費用將高于往年水平。同時由于研發費用投入不足,無法滿足高新技術企業對研發費用列支比例的要求,再次進行高新技術企業復審的難度加大,企業后續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的優惠稅率可能將不復存在。
(六)對企業管理成本的影響
由于甲供物資為鐵總和建設單位聯合招標采購,施工項目對甲供物資招標及供貨時間不可控、供應次序不可控、對到場的設備材料質量不可控,致使工程工期節點不可控;材料設備變為甲供后,因施工項目不再與材料設備供應商產生合同關系,甲供物資設備的監造、催貨、運輸、儲備、裝卸等與供應商合同中的約定義務存在履行不到位、銜接不通暢,由此帶來的窩工、誤工概率大大增加,從而增加項目的勞務成本、二次搬運費、機械使用費、差旅費、管理費等,相關成本費用難以估算。
二、施工企業的應對措施研究
為盡可能減少甲供政策調整給施工企業帶來的諸多不利影響,保持企業生產經營的平穩過渡,降低企業稅負水平,保障企業經濟效益,筆者認為應做好以下方面的籌劃工作。
(一)做好四電項目標前籌劃工作
標前籌劃是解決上述不利因素的源頭,做好標前籌劃是減少對企業收益影響的最有利措施。一是對有望中標的四電項目提前與設計院積極主動協調尋求支撐,努力減少甲供物資的總量,增加企業自購比例。同時,要把設備材料倉儲費、運雜費在概算分劈時盡量保留下來。二是做好前期價格分劈工作,盡可能壓低調整的材料設備價格,把相關費用放到合同概算里面,盡最大努力減少對企業收入規模下降帶來的不利影響。
(二)做好中標后的稅負測算工作
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附件2《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有關事項的規定》,“一般納稅人為甲供工程提供的建筑服務,可以選擇適用簡易計稅方法計稅”。項目中標后,要組織專業人員對整個項目進行稅負綜合測算,若甲供材料占比過高,無法取得足夠的進項稅額抵扣銷項稅額,則可按財稅36號文件規定,與業主協商,選擇采用簡易計稅方式計稅。若剔除甲供材料,剩余物資仍可取得足夠的進項稅額用于抵扣該項目的銷項稅額,則原則上仍選擇采用一般計稅方式計稅。
(三)與業主協調甲供物資的供應方式
業主單位在將四電項目主要物資設備全部自購后,施工企業可以考慮采用轉售方式解決由此帶來的收入下降問題,即可以將業主在購買材料移交給施工企業進行安裝與調試的行為視同為銷售行為。施工企業應與業主積極協商,將業主供應甲供材料與施工合同視為銷售材料與提供建筑勞務的混合經營行為,與業主分別簽訂物資采購合同與建筑安裝合同,以完善業主向施工單位提供材料時的增值稅抵扣鏈條,既可以增加企業的營業收入,又可以進行增值稅抵扣,對施工企業比較有利。
(四)選擇合格的勞務分包商
甲供物資政策調整后,在合同總額中物資設備占比下降的情況下,勞務費用的占比必然上升,為避免增值稅稅負升高,必須要選擇符合條件的勞務供應商。一是在勞務用工選擇方面,要嚴格準入制度及招投標制度,選擇合格的一般納稅人作為勞務供應商,以取得有效的增值稅抵扣發票。營改增后,勞務分包商一般納稅人的稅率為10%,企業應逐步從合同談判入手,以取得10%勞務發票代替目前大多項目取得的3%的勞務分包發票。二是在進行勞務分包時,應杜絕將小型材料打包分包,應由公司自己采購,以取得高稅率的進項稅發票。三是由于工資費用無法取得進項發票,不能抵扣進項稅,因此,在組織施工生產時,要避免大量使用零散臨時用工,盡量采用勞務分包或勞務派遣模式解決勞務用工問題。
(五)改變機械設備的租賃對象
目前,大多數施工項目為了操作方便多租用個人的機械設備,無法取得發票或只能取得稅務機關代開的稅率為3%的發票,造成進項稅額損失。營改增后,機械設備租賃商一般納稅人的稅率為16%,若從租賃公司或正規單位租賃機械設備,則可以取得16%的進項稅發票進行抵扣。甲供物資政策調整后,施工企業必須選擇正規的機械設備租賃公司或企業的機械設備租賃,以最大限度地取得對方開具的高稅率進項稅發票,降低項目稅負。
(六)做好研發費用投入與核算的籌劃工作
研發費用歸集與核算關系到企業高新企業的資質,應整體規劃研發立項、預算與費用歸集,確保企業在新政策下研發投入達到高新企業的要求。一是合理籌劃集團內部總分包兩級單位的研發費用投入預算,確保研發費用達標。在項目成立后,要根據合同中物資設備的占比,合理測算集團內部總分包兩級單位的價款分劈比例,保證雙方均能滿足高新技術企業的要求。二是調整研發項目內部費用結構。在編制研發項目預算時,要全面考慮研發支出可能面臨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研發預算支出比例,加大人員工資、設計費、檢驗實驗費、委外費用等比例,適當降低材料費用的比例。
(七)開拓生產經營模式的新渠道
為長期有效應對甲供政策調整的影響,四電企業應積極開拓新市場,增加新的利潤增長點。一是在固守高鐵四電集成項目的同時向城際鐵路進軍,大力拓展城市軌道四電集成、高速公路機電集成市場;二是抓緊中國制造、量子通信、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機遇努力開拓新興市場;三是創新商業模式,發揮資金優勢,積極探索“工程承包+投融資”“工程承包+投融資+運營維管”等合作方式,推動區域經營向地域經濟深度合作,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融結合格局,打造規模效益新的增長點;四是大力加強與科研院所的戰略合作,優勢互補,信息共享,實現共贏,努力推動企業由工程承包商向投資商、制造商、運營商、服務商身份轉變,促進企業轉型升級。
隨著鐵路四電項目甲供物資政策調整的全面實施,對四電施工企業帶來的影響將更加深遠,四電施工企業一定要深入研究,提前謀劃,按照企業效益最大化的最終目標,做好相關籌劃工作,減少政策調整對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最大限度地保障企業的利益,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