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娟

【摘 要】 文章采用實地調研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較分析法對高校專職教師稅收籌劃現狀及實施過程中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結合稅法相關規定,總結了高校專職教師個人所得稅稅收籌劃的要點和方法,提出了對基本工資、課時費、稿酬、科研獎勵資金、年終獎等方面的優化方案,以期指導高校專職教師積極開展個人所得稅稅收籌劃工作,提高高校的財務管理水平。
【關鍵詞】 高校專職教師; 個人所得稅; 稅收籌劃
【中圖分類號】 F2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18)10-0151-03
對高校專職教師的個人所得稅進行科學合理的籌劃,能為高校專職教師爭取更大的利益,降低高校整體稅負,提高高校的財務管理水平。同時還可有效地避免因財務人員簡單操作導致教師利益被侵害而帶來教師對財務人員的抵觸情緒,從而影響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研究個人所得稅稅收籌劃對完善稅收籌劃學科內容,提升高校財務人員個人所得稅籌劃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高校專職教師個稅稅收籌劃現狀
(一)高校專職教師收入來源
目前高校專職教師收入主要由基本工資、各項補貼、監考費、評審費、課時費、稿酬、科研獎和年終獎組成。年終獎主要依據教師的職稱、職務、課時數、指導畢業論文工作量來確定。
(二)高校專職教師收入發放特點
很多高校將課時費及教學成果等各項獎勵與年終獎一起發放,平時只發放基本工資,由于寒暑假和課時不均及畢業論文指導費發放時間相對集中,引起高校教師每月工資起伏變化較大。
(三)實施個稅稅收籌劃存在的問題
1.稅收籌劃工作責任主體不明確
許多高校教師誤解了稅收籌劃工作,認為稅收籌劃應由發放工資的財務部門承擔,這個理解不全面、不完整[ 1 ],導致財務部門工作量增加,無法順利開展稅收籌劃。高校的工資獎金由人事部門制定,相關職能部門及二級學院協助完成,財務部門只是按照既定標準完成發放任務[ 2 ]。財務部門不可能單獨完成稅收籌劃工作,因為不能確定收入分配總量及收入分配標準。
2.未充分利用國家現行的個稅優惠政策
有些高校對專職教師取得的各種收入都計入基本工資,不能按照稅法規定實行分項計稅,誤將教師不同性質收入統統并入工資計稅。原來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的監考費、出試卷費等本應作為勞務報酬在每次活動結束后直接發給老師,但卻集中一次發放,還有的將其捆綁到當月發放的工資中扣繳個人所得稅,未充分利用國家現行的個稅優惠政策,導致很多高校專職教師不情愿接受非崗位職責外的工作任務。
二、高校專職教師個稅稅收籌劃的要點及方法
(一)基本工資項目稅收籌劃
很多高校每個月只發放基本工資,期末再將課時費及教學成果等各項獎勵與年終獎一起發放。取得較高的月基本工資是提高教師消費水平的主要手段,但月基本工資累進到一定程度,新增的基本工資帶給納稅人可支配的現金卻逐步減少,所以把專職教師的現金性工資轉為提供福利的形式可以達到節稅效果,但也不能盲目節稅,要在國家允許的范圍內適度操作。
案例一:副教授王某每月基本工資為5 860元,每月需支付房租、交通費、圖書資料費、食堂用餐費等固定支出共計2 240元。王某每月應納稅額=(5 860-3 500)×10%-105=131(元)。
如果由高校提供住房而不發放住房補貼、提供交通工具供員工上下班或外出用車、取消交通補貼、報銷定額圖書資料費、提供免費用餐次數、取消現金形式餐補,則王某每月工資下調為3 620元,每月應納稅額=(3 620-3 500)×3%=3.6(元)。雖然學校支出不變,但是副教授王某每月可節稅127.4元(131-3.6),全年共節稅1 528.8元(127.4×12)。
(二)課時費稅收籌劃
課時費發放盡量做到均衡發放。高校專職教師課時費的發放有兩種方式:一是學期末一次發放;二是每月按實際計算發放。
案例二:講師張某月基本工資為3 200元,下半年課時費6 500元。如果下半年課時費6 500元集中在12月份發放,那么該講師下半年應納個人所得稅=(3 200+ 6 500-3 500)×20%-555=685(元);如果下半年課時費6 500元平均在下半年上課的月份發放(9月、10月、11月、12月月),則該講師下半年應納個人所得稅=(3 200+ 6 500÷4-3 500)×3%×4=159(元),經過籌劃,可節稅526元(685-159)。
由此可以看出課時費平均幾個月發放比集中發放節稅。課時費如果按月均衡發放,可降低專職教師的稅負。學期末集中發放的論文指導費也可以平均分攤發放,避免部分月份收入過高而多交個人所得稅,導致無法享受稅收抵扣優惠政策。
(三)稿酬稅收籌劃
1.采用系列叢書籌劃法
如果一些作品能以系列叢書的形式出版,分為幾個單獨的部分分別計稅,在某些情況下可以節省納稅人一些稅款,但要使每本書的人均稿酬低于4 000元才能享受優惠政策。
案例三:趙教授準備出版一本會計學教材,雙方約定由出版社承擔相關費用,并支付稿酬6 000元。如果以一本書的形式出版該著作,則應納稅額=6 000×(1-20%)×20%×(1-30%)=672(元)。如果該教材分解成兩本,一本為教材,一本為學習指導書,以這樣的出版方式分開領稿酬,則應納稅額=(6 000/2-800)×20%×(1-30%)×2=616(元),分解成兩本,趙教授可少繳稅款56元(672-616)。
2.采用集體創作法
如果一項稿酬所得數額較大,可以采取多人撰寫,即集體創作法[ 3 ]。主要運用低于4 000元稿酬需要抵扣800元這一政策,這樣做不僅有助于加快創作速度,使得一些社會急需的書籍早日面市,而且能節稅。這種籌劃方法一般用于工作中有較多任務,短時間無法完成的著作者。
案例四:陳教授準備出版一本專著,預計稿費收入11 000元,如果由陳教授一人完成,稿酬應納稅額=11 000×(1-20%)×20%×(1-30%)=1 232(元)。如果組成五人創作組,稿酬每人2 200元,五人的應納稅額總和=(2 200- 800)×20%×(1-30%)×5=980(元),經過籌劃,可節稅252元(1 232-980)。
3.合理籌劃稿酬費用
教師在出版著作時,應先與出版社商定好由對方支付出版前的相關費用,這樣處理一方面降低了教師稿酬的計稅基礎,另一方面仍享受了20%的扣除率[ 4 ],享受了兩次費用抵扣。
案例五:李教授計劃出版一部學術專著,課題組前期有些調研費用,預計著作出版后稿酬收入12萬元,調研及相關費用5萬元。如果出版社直接支付李教授稿酬12萬元,則應納稅額=120 000×(1-20%)×20%×(1-30%)=13 440(元);如果由出版社支付相關費用5萬元,李教授可得到稿費7萬元,則應納稅額=70 000×(1-20%)×20%×(1-30%)=7 840(元)[ 5 ]。通過籌劃,李教授實際所得增加5 600元(13 440-7 840)。
(四)科研獎勵資金稅收籌劃
高校專職教師每年都有大量科研成果,科研獎勵資金如何支配、發放對教師最有利是很多教師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現實中既可以全額支付給課題主持人由他來分配給參與項目的其他教師,也可以由參與項目的每位教師各自到財務領取自己應得的部分(每位教師分別征稅,稅額將大大降低,起到了節稅的作用)。另外可以先報銷材料費、圖書資料、會議費等科研經費,這樣可以既解決經費不足的問題,又可以減少個人所得稅的納稅金額。
案例六:某高校科研項目組應得科研項目獎勵30 000元,如果由主持人何教授一人領取30 000元,然后分別發放給其他參與課題的教師,何教授應納稅額=(30 000- 3 500)×25%-1 005=5 620(元);如果由學校將獎金直接發放給參與課題的六位教師,每位教師分別領取5 000元,則應納稅額=(30 000÷6-3 500)×3%×6=270(元),這樣就可以節稅5 350元(5 620-270)。
案例七:鐘教授研究了一個科研項目,獲得科研經費20 000元,其本月基本工資為4 650元,如果按此收入來計算鐘教授本月繳納的個人所得稅,那么應納稅額為(20 000+4 650-3 500)×25%-1 005=4 282.5(元);如果先報銷科研期間會議費2 000元、圖書資料費640元、差旅費3 600元,那么鐘教授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20 000+ 4 650-3 500-2 000-640-3 600)×25%-1 005=2 722.50(元)。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按后面的計算方法可以節省稅款1 560元(4 282.5-2 722.50)。
(五)年終獎稅收籌劃
如果高校在發放年終獎時沒有考慮到教師的總收入,不實行相應的稅收籌劃,可能會出現相同的年終獎而個人所得稅卻不同的情況,甚至出現年終獎增加實際收入卻減少的現象,這樣會引起部分教師的不滿。因此,高校相關職能部門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年終獎采用一次發放的形式還是按月平均發入,或者部分作為年終獎部分按月發放,都會對教師的納稅情況有影響。
案例八:助教周某每月工資為2 200元,全年獎金共有20 400元,如選擇年終一次性發放,則年終獎應納稅額=[20 400-(3 500-2 200)]×10%-105=1 805(元);若年終獎分12個月發放,每月獎金=20 400÷12=1 700(元),每月應納稅額=(2 200+1 700-3 500)×3%=12(元),全年應納稅額=12×12=144(元)。
案例九:蔡教授每月工資為7 600元,全年獎金共有20 400元,如選擇年終一次發放,則年終獎應納稅額=20 400×10%-105=1 935(元),月工資應納所得稅=[(7 600-3 500)×10%-105]×12=3 660(元),蔡教授應納稅額=1 935+3 660=5 595(元);若年終獎分12個月發放,蔡教授應納稅額=[(7 600+1 700-3 500)×20%-555]×12=7 260(元)。
由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助教周某年終獎采取分12個月發放可以節省稅款1 661元(1 805-144),蔡教授年終獎采取一次發放將節省1 665元(7 260-5 595)。因此,合理選擇年終獎的發放形式是很有必要的。
案例十:章教授年終獎為18 000元,適用稅率為3%,應納個人所得稅=18 000×3%=540(元),稅后收入為17 460元;朱教授年終獎為18 002元,適用稅率為10%,應納個人所得稅=18 002×10%-105=1 695.2(元),稅后收入為16 306.8元。
朱教授年終獎只比章教授增加2元,可稅后收入卻減少了1 153.2元,這是因為朱教授年終獎發放金額正好在“無效區間”,年終獎的“無效區間”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當高校發給教師的年終獎為18 001元時,會比發放18 000元多繳1 155.1元的個人所得稅;當發給教師的年終獎為54 001元時,會比發放54 000元多繳4 950.2元的個人所得稅。如果高校發放的年終獎在年終獎收入增長慢于稅負增長的范圍之內,員工可以通過與單位溝通,放棄部分年終獎,以取得實發金額最大化。
(六)其他收入的稅收籌劃
除上述主要收入外,教師還有出卷費、咨詢費、論文指導費、評審費、監考費等收入。這些收入大部分不是高校專職教師崗位職責范圍之內的工作報酬,符合“勞動報酬”的法定要件。高校財政部門要區分工資與勞務報酬,不能合并計稅。一般情況下這方面的收入不多,財務部不能只看教務部和人事部等有關部門提交和審批的費用,重點要弄清楚勞務報酬數額高低和教職工當月工薪多少。如果教師的勞務報酬較低,如800元左右,應單獨發放,單筆不超過800元不含稅,超過標準金額如果扣稅不多,不宜納入工資;如果單筆勞務報酬較高,主張多分幾次發放,同樣可以達到節稅的效果[ 6 ]。財務不能拖欠教師的勞務費用,盡可能按季度或月度匯總結算。當勞務報酬較高時,財務部門應結合教師工資薪金收入和不同等級收入適用的所得稅率,可將勞務報酬分解成幾部分發放。
三、有效實施稅收籌劃方案的改進措施
(一)明確稅收籌劃工作責任主體
高校財務部門應對高校專職教師進行稅務知識培訓,使他們了解稅收籌劃的重要作用。學校的幾個相關職能部門應共同設計合理的薪酬發放方案,這也需要得到高校專職教師的理解和支持,不要認為減少現金收入工資待遇就降低了,這可能是隱形收入提高了。全體教職工都要樹立稅收籌劃意識,只有全員參與才能確保方案的實施。明確稅收籌劃責任主體是全體教職工,制定科學、具體的崗位責任書,細化、量化所有部門責任。對完成稅收籌劃工作顯著的部門和個人予以表彰;對稅收籌劃工作推進慢、辦事效率低、教師意見大的部門和個人嚴肅處理,取消評優資格。只有形成一套長效運行機制,才能推進稅收籌劃工作的全面發展。
(二)用足用好國家現行個稅優惠政策
高校應均衡專職教師月收入,盡量實現月收入維持在一個平均水平。設立高校稅收籌劃小組,小組成員必須熟悉會計知識、相關稅法知識和財務管理知識,密切關注國家稅法法律、法規及其他財經規定的變更,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這樣才能用足個人所得稅的各種優惠政策,才能讓專職教師獲取最大的稅后收入。科學合理的稅收籌劃,不僅能調動教師的工作熱情,而且能使高校更具凝聚力,促進教師個體利益與高校利益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 高素玲,張麗英,楊立銘.高校教師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J].會計之友,2012(11):116-118.
[2] 靳光玫,陳原.淺析高校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以某地方高校為例[J].會計之友,2011(8):99-100.
[3] 徐麗.高校教師個人所得稅稅務籌劃[J].財會通訊,2009(7):135-136.
[4] 計金標.稅收籌劃(第六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183-192.
[5] 蘇強.高校教師個人所得稅稅務籌劃研究[J].財會通訊,2007(2):72-73.
[6] 廖戎戎.高校教師工資薪金納稅籌劃探析:基于新個人所得稅法的視角[J].財政監督,2013(2):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