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黃偉
摘 要:為實現我國教育的現代化,并適應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發展,基于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校園成為我國校園建設的發展方向。本文對智慧校園的特點以及建設目的、發展方向等問題加以分析,并對智慧校園的架構建設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大數據 智慧校園 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1(b)-0005-02
智慧校園這一概念就是在大數據這一背景下所形成的。我國的校園建設在現代化進程中經歷了幾個主要的發展階段,從電子校園到數字校園,如今又進一步向智慧校園的方向快速發展。智能校園突破了傳統校園的建設觀念,綜合運用了多種最新的技術和理念,全方面的滿足日益發展的校園教學、科研以及日常管理中的各項要求。智慧校園已經成為校園建設未來的發展方向。
1 基于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校園的特點
基于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校園目前是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的熱點,其有3個主要的特點。
(1)信息化程度高。建設智慧校園主要依托物聯網以及各種現代化的智能終端,為校園師生建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為學校的教學和科研活動創造基礎條件。物聯網技術的使用使得智慧校園成為具有高度的信息化的系統。
(2)具有較強的協調能力。智慧校園的建設體現的是對校園整體信息進行協調的能力。學校的教學和管理部門要對各種資源信息進行共享,對各項工作進行有效的協調和統籌安排,以保證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1]。
(3)具有方便快捷的優點在信息化條件下,智慧校園充分利用各種移動終端,使師生的教學活動能夠突破物理空間的限制,可以方便快捷的利用智慧校園的資源信息,更好的完成教學活動。
2 基于大數據環境下的智慧校園建設
2.1 智慧校園的建設目標
利用大數據技術,建設智慧校園的根本目的是滿足校園師生在教學和生活中日益增長的各項需求。通過智慧校園的建設,對各種資源信息進行交流和分享,以立體化的全方位服務的新型理念讓用戶能夠獲得更加個性化的體驗。同時,通過建設智慧校園促進學校在日常管理中的水平的提高,并對教育資源優化整合,進行動態配置,為學校教學和科研活動的開展創造物質和信息基礎,推動我國教育的現代化進程。
智慧校園的主要建設目標為:
(1)改變傳統理念下的培養人才的教學模式。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其所帶來的新觀念和新思維對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都提出了重大的挑戰。因此,要轉變教學思想,開發新的教學模式,將傳統的課堂教育與網絡教學有機融合,以創新型和智慧型的教學模式來培養人才[2]。
(2)對科研機制進行創新。在大數據技術所提供的數據信息支持下,在科研申報以及項目結題這些方面智慧校園也將發揮出重要的作用。
(3)對服務管理機制進行創新。校園建設的核心是完善的管理機制,智慧校園以大數據為基礎,融合了其他各種高新技術,對校園范圍內所有的信息和數據進行集成管理,為校園師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智慧型的服務,同時能夠更好地維護校園系統的安全。
2.2 智慧校園的建設方向
基于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校園應該向統一管理的建設方向發展,這樣才能夠提供一站式的高效服務,并且將應用系統和安全防護打造為全方位、多元化的系統,實現智慧校園的資源共享。智慧校園的整體建設應該朝著更加充分利用以云計算和大數據為代表的各項高新技術的方向發展,對這些技術進一步有機融合,構建資源共享平臺,推動學校在教學科研、信息管理和生活服務等方面的全方位的提升,為學校師生創造便捷的學習環境[3]。
2.3 建設智慧校園的基礎架構
智慧校園的重要特征是將數字空間有機融合與校園的物理環境,因此在建設智慧校園時科研分為幾個不同功能層以及不同的應用體系。
(1)智能層可以利用各種信息收集設備和應用系統,對各種類型的信息進行收集和處理,全面了解師生的教學生活以及有關設備的具體運行狀態,進行動態監控。(2)智能感知功能層能夠完成數據的采集,為智慧校園的建設提供數據基礎。(3)網絡層通過網絡技術對數據進行傳輸,實現信息的交流和共享。(4)數據層是智慧校園的建設重點,其主要負責數據的挖掘和處理。(5)應用層可以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讓師生獲得更加舒適的使用體驗。(6)服務層的綜合服務能力可以對各種服務平臺進行融合,提高校園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3 建設智慧校園所需要的相關技術
3.1 大數據
基于大數據的背景多進行的智慧校園的建設需要對大數據這一新興技術充分理解并熟練掌握。大數據的核心技術就是能夠實現存儲海量的數據,并且對這些數據進行智能化的分析。智慧校園區別于傳統校園模式的就是其借助了各種智能設備和信息采集設備獲得了海量信息數據,并在這些數據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加工處理,分類整合,從而提煉出事物背后所蘊藏的深層次的客觀規律,為用戶帶來智能化的實用體驗。
3.2 云計算
在大數據的基礎上,又進一步發展出了云計算這一新型技術,它對于智慧校園的建設也將發揮出巨大的作用。建設智慧校園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一系列配套的基礎設施對這一系統給予輔助,并提供支持,將云計算技術應用于智慧校園的建設領域,可以有效地降低系統建設的難度,可以實現資源的動態配置,更好的構建起信息化的基礎框架結構,并對海量復雜的信息進行整合和處理,滿足發展的需要。
3.3 知識管理
這項技術主要是對知識的規劃進行管理,對創造知識的過程進行管理,以及對知識的應用進行管理,基本覆蓋了學校所有教學活動的范圍。
3.4 以物聯網為代表的移動智能技術
在智慧校園的建設中,可以綜合各種新興的以移動終端為平臺的智能技術,讓它們共同發揮作用,形成合力[4]。
3.5 社交網絡
智慧校園在本質上也是一個社交的網絡,但其具有強烈的信息化的特征,可以幫助校園師生在信息化的社交網絡中進行交流,開展互動,促進師生在這一社交平臺上對知識進行分享,分享各種學習經驗,并利用社交平臺進行分工合作和優勢互補。
3.6 智能商務
智能商務這一技術是為用戶端的數據信息提供服務,其可以通過數據庫以及數據挖掘對用戶的信息和數據進行管理和存儲,并進一步加以分析處理,得出具有實用意義的分析結果,為學校的決策以及教學活動提供數據參考,是形成決策和進行管理的基礎技術之一。
4 結語
大數據現在已經成為了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趨勢,將其應用到校園的建設中來可以地更好的對校園的建設模式進行創新,實現智慧型的新型校園,提高學校的教學和管理的效率。因此要繼續發展大數據技術,讓這一技術為校園建設的發展提供助力,推動我國的現代化教育體制的深化改革。
參考文獻
[1] 陳波.基于大數據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園建設分析[J]. 亞太教育,2016(2):39.
[2] 申淑平.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校園建設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6(28):98-99.
[3] 馬曉亞.智慧校園之決策支持系統理論與應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7.
[4] 智慧校園中的教學變革:微課、慕課與翻轉課堂——2015中國教育信息化(教育技術)行業新年論壇邀請函[J].現代教育技術,2014,2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