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國家對高校學生的資助工作也越來越重視,但傳統單一模式下的資助體系已無法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形勢。在互聯網新興科技潮流的引領下,我們可以運用互聯網技術,對資助體系中尚且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造和創新。這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積極性,幫助他們解決經濟困難,而且對于資助體系的革新也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互聯網視野 高校學生 資助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1(b)-0021-02
資助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是關系到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持續和健康發展,甚至關系到學校及至社會穩定的一件大事。為了給予每個人公平接受教育的機會,國家進行了多方面的資助。但由于國家資助體系的不夠完善,使得這項工作無法得到全面的發展。而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普及與運用給予了我們新的方向,我們可以通過網上數據等各種指標和流程,對資助體系進行全方位的創新,使得每個人的困難都得到解決。利用新時代的技術解決相應體系問題,不僅是理論運用實踐的進步,也是我國資助工作一次偉大的嘗試。
1 目前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資助對象難以確認。要想教育公平,真正解決資助體系問題,就必須真實記錄學生的情況,但是,由于學生人數較多,不能夠挨家挨戶地進行詢問調查,導致學生的信息不夠全面。而且家庭成員的資產等也難以進行具體的衡量,地區性與認定性的標準不同使得人們的貧困材料申請信息也會出現各種問題,難免就會出現一些身份偽造的現象,使得資助解決學生困難的效率下降。
第二,資助資源分配不健全。我國擁有豐富的資助獎勵項目,不僅包括獎學金還有助學金等,但是,由于學生的學科專業和成績還有人數分配的比例和標準不同,就會導致有的學生獲得資助的種類多,但是,有學生就資助不足,導致資助資金分配失調,還有許多人的學習經濟困難問題不能夠得到解決,從而使資助的效果大打折扣。
第三,資助結果難以預測。資助的目的除了要解決學生的經濟困難,還要給學生教育機會的公平,但是,在現實中,這些都是客觀表現,學生得到資助后的真實情況難以進行具體記錄,也難以衡量具體的實施結果。僅僅是過程的實施,就難以達到國家進行資助鼓勵學生發展的目的。
2 互聯網視野下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可行性與重要性
2.1 可行性
一方面,互聯網的普及需要我們適應新時代的發展方向,我們擁有一個廣闊的平臺進行精準的資助定位,可以真正的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群;另一方面,國家對教育工作的重視為我們提供了資金的來源,我們可以利用新科技進行網上數據分析和流程設計,使得資助工作更加全面化。
2.2 重要性
首先,互聯網技術的數據記錄,傳遞和分析功能強大,能夠解決資助體系多項問題;其次,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資助體系的完善能夠讓學生獲得平等上學的權利,體現了教育的公平,并且,貧困學生有了發展的平臺和資源,這對他們的成長有巨大的幫助;最后,資助體系的有效實施對家庭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也具有重要作用。
3 互聯網視野下資助工作的新特點
第一,資助政策公開。國家相關資助信息與資助項目的申請都可以通過信息化的平臺,從百度以及其他瀏覽途徑搜索,這樣,不僅方便人們的了解和查詢,而且資助體系進入公眾的視野,使得資助政策更加的公平公正。
第二,資助途徑多樣。通過互聯網來進行資助就不再是傳統單一化的學校申請模式了,網友們的關注和信息化的傳播可以讓更多的社會愛心人士以及企業慈善團體參與幫助,讓學生的問題得到解決。
第三,資助內容豐富。學生不僅可以通過貧困申請獲得傳統的獎學金和助學金,以及申請各種勤工助學項目,而且,還可以利用互聯網途徑,通過網上查找各種網上寫作,代購,營銷等多種新時代的新方法來解決生活上的困難,同時,還能夠增長見識,鍛煉各方面的素質和能力,以便自身全面的發展,成為新時期的優秀人才。
4 互聯網視野下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實施途徑
4.1 建立精準的數據庫系統
第一步,我們需要把高校學生所在家庭的成員、職業、收入等信息進行記錄存檔,再根據學生的學習表現和生活評價進行全方位分析,這樣就可以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并且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還能夠隨時更新和改動;此外,還可以通過各個平臺進行資助補貼的收集,保證有充足的資金對學生進行資助;最后,我們還需要設置申請管理流程,通過互聯網進行貧困的申請,不僅保證公平公開,還可以隨時進行監督。為了保障貧困生完成在校學習生活的基本需要而必需的支出,對學生的支出進行分級評測,其中學費、住宿費、伙食費、教材費、通訊費、班費、日常用品費等排在前列,假期往返費用、保險費、課外學習費用、娛樂交際費用、課外讀物等費用則排在后面。針對其不同需求是行各種精準的數據分析,可以更好地完成貧困學生的資助。2016年3月,網上有一則相關新聞受到民眾的關注,南京理工大學有301位同學的飯卡多出幾十元至數百元的金額,這是學校根據學生近3個月的就餐信息進行統計,確認了貧困生群體并避免申請而直接給予補助,保證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資助金分配的公平性。
4.2 建立信息化的資助管理平臺
首先,我國各方財政部門增加資助投入,從根本上解決了學生的資助來源,所以,我們需要進行信息化的宣傳,利用傳統單一的傳播途徑與新技術媒體傳播相結合,這樣,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這項資助,向高校貧困學生伸出愛心之手。國家助貸款、國家助學金、學費減免、社會資助、學校綜合獎學金、學校助困類專項獎學金等各類資助項目的公開有助于引導學生通過個人的展努力而獲得。同時,還可以增強公民的信任度;其次,學生人數的增加使得學校解決資助事物工作量增加,同時資助的類別和層次不同也增加了工作的復雜度,通過信息化的管理平臺進行資助流程的設立,既方便又準確。最后,通過信息化的平臺我們能夠讓更多的學生知道資助的意義,從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增加學習的積極性。
4.3 建立資助跟蹤評價系統,完善反饋效果平臺
為了解學生獲得資助后生活情況與學習情況的相關信息,我們需要建立一個跟蹤系統,利用校園的互聯網系統,將識別系統運用到手機,銀行卡還有校園卡當中,當學生進行校園購物,食堂就餐等學校消費場所時識別,這樣就能夠保證時刻了解學校的資助去向,有利于提高資助效率,同時,進行資助工作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希望學生能夠獲得好的學習機會,通過機會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因此,我們還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在校表現等進行跟蹤,以便得到得學生下一次是否能夠獲得獎學金的憑證。學校可以建立獨立的評測系統,從長期發展的角度上,對學生未來的發展以及就業等進行跟蹤,全面了解資助的結果從而得到反饋信息,以便確保“值得資助的人”可以在離校后可以完成較高層次的發展,并對在校資助的各項工作提供可值得的借鑒經驗。
參考文獻
[1] 桂富強.高校貧困生發展性資助理念及管理體系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
[2] 張娜.在“互聯網+”視閾下探索大學生資助工作新模式[J].商情,2017(6).
[3] 王德林,黃江珊,仲苗旺.互聯網環境下貧困大學生資助體系構建[J].中國冶金教育,2016(3):39-42.
[4] 朱安宏.基于“互聯網+”的高校貧困生認定和資助工作的若干思考[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1).
[5] 李博,劉志堅.“互聯網+”視野下高校資助工作創新研究[J].高教學刊,2017(15):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