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思為
摘 要 中國學習者的英語學習過程始終在漢語環境下進行。因此在學術方面,人們總是強調漢語對英語學習的負面影響。本文主要探討了漢語對英語學習在語音語調方面的負面影響。重視漢語環境下的英語學習特點,并針對這些特征改進學習方法,才能夠提高英語學習者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 漢語 英語 負遷移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1.025
Influence of Negative Transfer of Chinese on English Phonetic Intonation Study
TANG Siwei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23)
Abstract English learning for Chinese students is always conducted in Chinese environments. And the negative impact towards the process of English learning influenced by Chinese has been focused in academic field.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negative impact of Chinese language on English learning at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And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learning in Chinese environment to make our study progress more effective.
Keywords Chinese; English; negative transfer
中國大多數語言學習者以漢語為母語,英語為第二語言。而漢語與英語作為差異很大的兩種語言系統,在文化、語義、語法結構、發音等方面具有明顯不同。因此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學習者難免會受到漢語語言環境和文化背景的影響。已經形成的母語體系和母語思維習慣會干擾新習慣的養成,這是英語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要障礙。在未能夠熟練掌握英語語言規則之前,中國的英語學習者往往會不自覺受本國語言規則和習慣影響,用漢語的單詞構成、語法結構、發音方法等來輔助理解和學習英語中相應的語言規則,造成語言遷移現象。語言遷移(language transfer)是指在第二語言的學習中,學習者借助于先前習得的語言文化、語法結構、母語的發音或習慣等來表達自己想法的一種現象。母語與二語的相同之處會促進二語的學習,而不同之處則會對二語的學習造成一定困難。“學習者的母語是二語習得中一個重要的決定因素,母語是一個知識源,學習者會有意無意地借助它來篩選外語。母語可能以完全不同的方式作用于學習。”(Rod Ellis,1985) 這種影響根據異同點劃分為“正遷移”(positive transfer)和“負遷移”(negative transfer)。正遷移有利于外語習慣形成,而負遷移則對第二外語的學習起干擾作用,阻礙外語習慣形成。
語言的三個主要特征分為語音語調、語法和詞匯,本文主要論述漢語負遷移在語音語調方面對英語學習的影響。漢語與英語的語音語調差異可以從音素、音節、聲調與語調、音高變化、節奏與重音五個方面分析。
1音素
音素是語音的最小單位。英語中各音素可以用音標表示,分為元音和輔音,從語音學角度來說,輔音聲帶不震動,氣流較強,是由聲道內的封閉或變窄而發出的語音,而元音聲帶振動、氣流較弱,是口腔沒有完全封閉而發出的語音。漢語的音素通常用拼音表示,分為聲母和韻母,聲母是使用在韻母前面的輔音。英語中有很多音素的發音同漢語的發音相似(表1),也有些是漢語中沒有的(表2),但并沒有兩個發音完全相同的音素,因為英語元音中存在的長短之分的情況在漢語拼音中并不存在。此外,英語中雙元音發聲變化明顯,由一個音向另一個音滑動,漢語拼音中則不存在這種現象,且兩者的發音部位也存在細微的差別。有的學習者將某些漢字的長音部分截取下來類比元音學習(表3),這種方法初學可使用,但需要后期矯正。
2 音節
英語單詞分為單音節單詞、雙音節單詞和多音節單詞,其中多音節單詞占絕大比例,而漢語中的一個漢字即是一個音節。有學者通過對比發現,以開音節結尾的和以閉音節結尾的英語單詞在數量上基本相同,漢字中則是開音節占多數,閉音節占少數。所以學習者在發輔音時,經常在輔音后加上一個元音,如把plead [pli:d] 念成 [pli:d] 。此外因為英語音節復雜的結構,單詞組合中當后一個單詞以元音開頭時可以連讀,如 in an instant、for example 等,而漢語則與之相反,以音節為單位,不存在連讀現象,如:他們 “ta men”不能讀作“tam en”、快樂“kuai le”不能讀作“kuail e”。有些學習者因為受到漢語發音的影響而不習慣音節的連讀,導致學習過程中遇到發音困難。
3 聲調與語調
語言可以分為聲調語言和語調語言兩種。聲調指聲音高低升降的變化,語調即說話的腔調。漢語與英語分屬于聲調語言與語調語言,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區別。在音高調值方面,兩者語音的音高不同。漢語普通話有四個聲調,即: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英語則有五種基本語調:升調、降調、升降調、降升調以及平調。英語語調中平調使用較多,而漢語的四個聲調的所起到的作用是相同的,無先后輕重之分。
4 音高變化
就音高變化位置而言,英語語調往往從句子層面分析,而漢語聲調則從漢字層面分析。英語中每個句子都有著音高的變化,但從每個單詞的角度這種變化是沒有區別意義的。與之擁有很大的差異,在漢語中,漢語的聲調就是就每一個漢字、詞語的音高的變化,并且這些變化具有語義上的差別。
如:
(英)I come from China.(降調)
Wont you come tomorrow?(聲調)
(漢)w j n ti n z鄆 xu?xi鄌 l w醤 de h n k i x n(我今天在學校里玩得很開心)
在音高變化組合方面,英語中語調音高變化在語言片段中是平行的,只有在句子的強調部分及最后的詞組部分發生升調或降調的變化,一般除了這些成分的語調發生變化,其他詞語都為基本調值,特殊情況下也會出現聲調降調在句子中平行的現象。因此英語語調的音高組合模式非常有限。而漢語的每一個音節都存在四種可能的音高,因此一個漢語句子的音高組合關系就復雜得多。例如只有兩個音節的詞語,音高的組合方式可能存在16種。此外聲調中還存在輕聲的特殊情況,使組合關系更為復雜。這種在語音語調方面的區別亦增加了語言學習的難度。盡管有些學習者能夠正確發出每個英語單詞的讀音,但卻很難用地道的語調讀出英語句子。
5節奏與重音
以說話節奏作為劃分依據,存在音節節拍語言和重音節拍語言兩種語言。漢語屬音節節拍語言,用音節數計算節拍,每個字占一個節拍,且每個音節都需要重讀。英語則為重音節拍語言,輕重音交替出現。在一個句子中兩個重讀音節之間的非重讀部分形成一個音步,且每一個音步所用的時間是基本相等的。這在英語中被稱為“等時距”模式。和漢語不同,讀英語句子的時間取決于重讀音節的數量多少,與非重讀音節數量的多少則無太大關系。
6 結語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漢語在多方面存在著語音語調的負遷移影響。學習者只有充分認識到這種影響的作用和意義,有意識地對比分析漢語與英語之間在語言層面上的不同,采取有效的措施盡量避免母語的干擾,才能夠減少母語負遷移對語言學習過程的阻礙,為自己創造一個更加高效的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1] R.Elis.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133.
[2] 賴世雄.賴世雄美語音標[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20.
[3] 李紅楓.論漢語發音對英語語音語調的影響及英語口語教學[J].科及信息,2009(9):203-204.
[4] 梁婕.漢語語法與英語語法結構差異[J].語文建設,2013(1):73.
[5] 丁曉.漢語負遷移對英語詞匯學習的影響[J].語言應用研究,2014(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