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佩瑤
摘 要:加強植物保護,合理利用生態資源,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發展的基本戰略之一。本文以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為目的,對植物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深入分析,然后以此為切入點提出了二者協調發展措施,充分發揮植物保護對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積極意義。
關鍵詞:植物保護 農業可持續發展 協調發展措施
中圖分類號:F32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1(b)-0122-02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農業技術的提升,我國現代農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既保障了農作物產量、質量,也保護了植物與生態環境,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植物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之間有著密切聯系,要想保護生態環境、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就要充分利用它們之間的關系并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它們協調發展,從而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1 植物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
1.1 植物保護是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自古以來就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位居世界前列。然而縱觀我國農業發展現狀,除了生物被大量侵害外,農業生產中使用的化學藥劑量過大啊,對農業生產環境和生態環境產生了極大破壞,造成環境惡化,與可持續發展背道而馳。植物保護是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的一種途徑,其是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為此,不斷加強植物保護,增強綠色產品的生產能力,為農業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糧食安全是我國農業發展中的重中之重。我國農業種植大量使用化學農藥,對農藥依賴性很大,由于農藥的大量使用,給農業土壤、農作物、水源等造成污染。特別是農產品生長過程中已經具備了一定抗藥性,農民使用農藥會逐步加大劑量,這種不科學、不合理的農藥使用方式,不僅增加農作物生產成本,也會危及糧食安全,使農業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科學合理的使用農藥,可以很好的保護周邊植物,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從這一個角度看,保護植物資源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否則農田可持續發展、農作物生長將失去健康、安全的生產環境。
1.2 農業可持續發展利于保護植物
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終極目標是提升農業生產力水平,保護農作物以及農業生產環境安全。除此之外,還包括對生態效益的保護。為了實現以上目標,就要采取一定措施來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從農業可持續發展目標可以看出來,通過農業可持續發展可以借助農業生產技術水平的提升降低農藥等有害物的使用量,保護農作物及周邊植物安全,構建一個相對安全的農作物生產環境。這樣一來,就有效保護了植物安全,降低有害物質對農業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農業可持續發展也是植物保護的一個過程,通過農業可持續發展加強對植物、環境的保護,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2 植物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協調措施
2.1 農業發展引入綠色生態和環保理念
為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和植物保護協調發展,將綠色生態理念引進農業生產經營工作中去,加大新型技術方法的應用實踐,實現農業增產增效。具體實踐中,樹立綠色生態和環保理念,將植物保護工作納入農業可持續發展體系中來,針對農業生產過程中的植物破壞現狀制定針對性的保護暗桿,盡可能減少農業生產經營對周邊植物的損壞,做好農業可持續發展中的植物保護工作。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在農業產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勢必消耗大量的能源、資源,若不加強植物保護,將威脅農業經濟發展的根本。為此,農業生產經營引入綠色生態和環保理念,注重農業發展過程中的植物保護工作,合理利用能源、資源,盡量減少對周邊植物的損壞,實現可持續發展。
2.2 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增強植物保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意識
植物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要想落到實處,增強廣大人員的思想認識和保護意識是關鍵。第一,積極宣傳農業可持續發展理念,加強全體人員對農業可持續發展、植物保護的認識,形成保護意識,改善生態環境。以往農業生產中,不少農民肆意破壞植物,未認識到植物對農作物生長的積極作用,而且大量使用農藥,使植物及其生長的自然環境遭受破壞。通過植物保護和農業持續發展理念的宣傳教育,使廣大農民掌握科學合理的農業生產技術,注重植物保護。第二,實際工作中,針對不同地區、不同種類的農作物制定不同的植物保護方案和管理制度,加大植物保護力度。第三,政府部門要充分發揮出自身職能,通過走訪、客戶端、村廣播等途徑宣傳農業可持續發展,最大程度的提升農民植物保護意識。
2.3 合理使用化學藥劑,研發農業生產新技術
目前,農業生產經營中使用大量的化學藥劑是危及植物保護、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雖然化學農藥使用利于提升農作物產量,但是破壞周邊植物和生態環境,甚至污染農田土壤、水源等,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產生極大危害。因此,農業生產必須科學合理地使用化學藥劑,針對病蟲害類型等配置不同的化學藥劑,控制使用量,盡量減少對植物的破壞程度。此外,不斷研究農業生產的新型生物技術,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發展綠色農業。同時通過生物措施、物理措施等恢復植物。新型生物技術的使用,不僅能夠保護植物,降低農業生產成本,還可以提升農業生產技術,促進我國農業生產水平整體提升。
除了自主研發新技術外,還可以從國外引進先進技術,再結合我國農業農田生產實際情況加以分析,使技術成果得以應用于實踐,確實發揮先進生物技術、物理技術的效用,做好植物保護工作。
2.4 加快建設與推廣生態農業
生態農業核心內容包括生態學、生態經濟性、經濟學等,這些都是植物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理論。為了實現植物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我國應當基于以上加快建設生態農業,不斷研究農業生產的生態模式,使農田可持續建設得以真正落實。與此同時,將生態農業與植物保護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圍繞農作物生產和植物保護這一核心開展綠色生產技術研發與應用,形成科學合理的生態農業發展模式,為植物保護提供良好環境,確保農業產業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3 結語
綜上所述,植物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之間有些密切關聯,植物保護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農業可持續發展利于開展植物保護。基于此,在構建和諧社會的當下,通過各種有效措施協調好植物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一方面發展生態農業,另一方面保護植物,實現農業產業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霞.植物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關系分析[J].現代園藝,2015,23(6):121-122.
[2] 尹傳坤.淺談植物保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關系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7,37(1):151-152.
[3] 張賦.植物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關系研究[J].鄉村科技,2017(15):29-30.
[4] 古麗沙拉.淺析植物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系[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7(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