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平
摘 要:本文主要對地域自然、人文特征等相關概念進行闡述,通過文獻研究、總結歸納的方法,結合其他學者的觀點對地域特征基礎下的景觀設計進行分析,希望為今后的風景園林設計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地域特征 風景園林 景觀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1(b)-0130-02
關于對一個場所的印象,總是源于對它的自然、文化特征等方面的了解,而這些特征直觀反映在建筑、景觀等元素上,這些元素構成了地域性的范疇。風景園林以科學為依托,用藝術的處理手法,平衡人與建筑和環境之間的復雜關系。無論是中國古典園林、現代風景園林還是西方風景園林,都是以自身地域特征為依托進行合理的設計規劃,融合氣候、水文等自然環境與地方的歷史遺跡和文化底蘊而成。在國內近60年的建筑創作過程中,一直擁有似斷還連的地域性建筑情結。正如吳院士所說,“要實現現代建筑的地區化,鄉士建筑的現代化,殊途而同歸,才是地域性建筑的發展之路”。因此基于地域特征的景觀規劃設計必須擁有時代意義,與歷史、自然文明交融共生。
1 地域特征概念分析
1.1 地域概念內涵
地域也叫區域,它常指規模較大的區域空間,《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天下土地之圖,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地域概念的內涵,其一,具有一定界限;其二,擁有一定的優勢、特色和功能;其三,地域內部擁有相似和連續性;其四,地域之間有差異性,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總體而言,地域的內涵帶有明顯的區域、自然、人文、系統性的特征,擁有歷史和差異性的特點,它像一面鏡子,反射出形態各異的地域文化,形成與眾不同的地域景觀。
1.2 地域特征闡述
根據對地域特征的相關理論分析,地域特征可以分為兩個維度:一是地域自然特征;二是地域人文特征。
地域的自然特征更多的是指地域受到一切不可抗力因素而形成的不受人類控制的自然環境,例如青藏高原地勢高亢、太陽輻射強、氣溫日差大,冰雪與寒凍風化作用普遍;華北平原溝谷眾多、地面破碎、溝道流域內多級地形面形成黃土堆積地貌;日本的防震建筑特色、瑞士天然的滑雪道等,這些由自然環境規律長期作用而形成了與眾不同的地域自然特征。
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地理環境與當地的環境和人文互相融合而被打上了地域烙印的一種獨特性文化。它是隨著歷史變遷不斷發展更新換代的,與當地的發展和人文活動息息相關,在一定的階段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2 基于地域特征的風景園林設計
風景園林發展至今,以各異風姿彰顯自身特點,地域特征在風景園林為世人展現其觀賞價值和歷史人文情懷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以下從地域自然和地域人文的具體內容展開分析。
2.1 地域自然特征
2.1.1 地形地貌
地形即地表的形態,是指地勢的高低起伏,總體分為“陸地之形”和“海洋之形”,兩者在漫長的演化中相互轉換。每個區域的地形地貌不盡相同,如我國東部的沖積平原、桂林的喀斯特地貌、云貴高原的丹霞地貌、東北地區的森林雪原等。考慮不同的地形地貌,巧妙地運用大自然勾勒的肌理,因地制宜,“相地合宜、構園得體”。
2.1.2 氣候氣象
氣候氣象是自然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滿足了地球生物賴以生存的需求,其自身的發展變化也形成了地域間長年獨有的氣象氣候特征。
2.1.3 水文條件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人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從古至今,人們就選擇在水草豐美、交通便利、優于耕作的江河湖海依水而居。我國河流眾多,海岸線綿長,內陸江湖蜿蜒曲折。
2.1.4 植物資源
園林中植物資源是反映地域特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受自然環境、氣候氣象、水文條件等因素的影響,植物的分布風格迥異。北方四季分明,春花秋實;南方氣候濕潤,郁郁蔥蔥。
2.2 地域人文特征
地域人文特征是指一定地域的“人為事物”所表現出的區別于其他地域的特征。“人文”是以人為本,以個人體驗和感受來衡量其他事物的價值。地域人文景觀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圍內,以自然環境為依托,通過明顯的人類勞動創作過程,產生了區別于其他地域人文事物的景觀創作。例如中國傳統文化中包括歷史遺跡、民俗風情和宗教信仰;中國近代文化中,物質層面上工業化的發展,及非物質層面人們精神生活的追求。
景觀的創作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其一,使園林的感受并非草木清冷,更有人間煙火的溫暖繚繞;其二,使園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更重要的是其在現代化快速發展的時代里傳承了當地的歷史文化,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其三,提升園林的設計品質,向外來者展示自身豐富的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