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敏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居民養老觀念變遷,老年人的養老需求也與時俱進,要想解決養老難題,全面提高養老服務質量,需要充分了解“老年人迫切需要什么養老服務”,在此基礎上科學制定養老保障制度,為不同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有針對性的養老服務,建立滿足老年人個性化需求的養老發展模式,真正解決困擾我們的養老難題。
關鍵詞 老齡化 養老需求 痛點 心理需求
中圖分類號:C913.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1.071
Analysis on the Pain Point of Dalian Residents' Demand for the
Ag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opulation Aging
LIU Zhimin
(Dalia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Dalian, Liaoning 116035)
Abstract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residents pension concept change, the demands of the elderly is also advancing with the times, to solve the pension problem,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pension, the elderly need to fully understand what the urgent need to care service, on the basis of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the old-age security system, for the different needs of the elderly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old-age pension services, development mode to meet the personalized needs of the elderly, real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our pension problem.
Keywords aging; demands for the aged; pain point; psychological demands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劇,養老問題已成為我國乃至全世界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由于我國屬于未富先老、未備先老,早期養老重點主要體現在物質養老方面,但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老年人的物質養老有了很大改善和滿足,隨著老年人養老觀念的轉變,老年人精神生活和心理健康問題卻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1]關于養老問題及養老服務發展的研究,之前大多是從“社會能給予老年人什么服務”的角度進行,而不是從“老年人需要什么服務”的角度進行,這不僅導致了我國養老制度與老年人養老實際需求之間的矛盾,而且使老年人的養老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還造成了養老資源的極大浪費。
因此,要想解決養老難題,提高居民養老生活滿意度,首先需要明確工作思路,先行調查并研究老年群體在養老方面的愿望和實際需求,了解老年人的養老需求是什么,哪些是已經基本滿足的,哪些是亟需解決的屬于養老需求中的痛點問題。在充分了解老年人養老需求痛點的基礎上,科學制定社會養老保障制度,探討既能適應我國未來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又能滿足老年群體個性需要的養老模式,促進養老服務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提高老年人的養老生活品質。
1 老年人養老需求痛點現狀調查
大連市是我國較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城市之一。截至2016年底,大連市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為143.43萬人,占戶籍人口總數的24.08%,遠高于全國16.7%的平均水平。[2]預計到2020年,大連市戶籍人口中60周歲以上老年人將超過165萬,占戶籍總人口的24%以上。為了解老年人的養老需求,我們在大連市內4個養老院和2個社區以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了200位老人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并以目的性抽樣的方法選取部分老年人進行了深入訪談。
1.1 調查問卷
調查問卷采用的是課題組自編的“大連市居民養老需求痛點調查問卷”,內容涉及老年人的退休金、消費情況、身體健康狀況、養老需求、養老難題、生活滿意度等方面。
1.2 調查樣本的自然情況
本次調查的對象為大連市城鎮居民,來自市內的4所知名養老院以及2個老年人比重較高的社區。共發放問卷200份,有效回收問卷182份,問卷有效率為91.0%。其中男性老年人78人,女性老年人104人;平均年齡82.9歲。調查時間為2017年6月至8月。
1.3 調查方法和統計分析
由專門人員進入養老院或社區老年人家中進行調查,老年人本人或主要照護者來回答問卷中的問題。初次信息采集后,對部分老人又進行了深入訪談。采用SPSS軟件和質的分析法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 調查結果
2.1 退休金及消費情況
在被調查的老年人中,每月退休金在1500元以下或無固定經濟來源的有12人,占6.59%;在1500-3000元的有76人,占41.76%;在3001-5000元的有48人,占26.37%;5000元以上的有46人,占25.27%。老年人每月主要消費為日常生活消費(102人,占56.04%)、醫療費用(90人,占49.45%)、保健品消費(42人,占23.08%)等。入住養老院的91位老年人中有71人(占78.02%)認為養老院入住費是他們每月的重要消費支出,其中有43人(占47.25%)將養老院入住費列為第一位或唯一的主要消費。老年人的消費來源主要是退休金和子女贍養(占94.51%),其次為親友支持和政府各種救濟、補貼等。
2.2 健康狀況
老年人身體狀況良好、能自理的有112人(占61.54%),身體尚好、需要他人照護的有52人(占28.57%),有2-3種較為嚴重疾病的有10人(占5.49%),癱瘓在床,完全不能自理的有8人(占4.40%)。
2.3 生活滿意狀況
調查中老年人對當前養老生活非常滿意的有60人(占32.97%),比較滿意的有100人(占54.95%),不滿意的有22人(占12.09%)。
2.4 急需養老需求
當前最困擾老年人的養老需求依次是心理慰藉(80人,占43.96%)、醫療保健(54人,占29.67%)、日常照料(46人,占46.15%)、經濟保障(38人,占20.88%)、安全問題(24人,占13.19%)。
2.5 希望家人或養老機構提供的幫助
希望家人或養老機構提供的幫助依次為娛樂活動(84人,占46.15%)、精神關懷(76人,占41.76%)、日常照料(62人,占34.07%)、專業護理(52人,占28.57%)、就醫陪護(28人,占15.38%)等。
3 討論分析
隨著當前居民生活水平提升以及養老觀念的更新,老年人逐漸開始關注自己的精神生活和心理感受,他們希望得到認可,希望被尊重,較為關注自身情緒健康和人際關系良好。通過對本次調查發現,當前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包羅萬象,個性化需求日益受到關注,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痛點主要體現為:精神慰藉和娛樂活動需求逐漸成為大多數老年人最為迫切的養老需求;對經濟狀況欠佳的老年人而言,經濟保障是最為困擾他們的養老需求;對高齡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而言,他們最急需的是醫療服務和日常照料。
3.1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關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老年人退休以后社會角色發生了重要改變,再加上生理機能衰退、生活節奏變化等原因極易出現不適應現象,心理問題較為多發。因此,我們除了在物質層面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外,還應積極關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精神需求已逐漸成為老年人養老需求的重要方面。有調查顯示,城市退休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包括尊重、健康、情感、文化娛樂、人際交往、教育、政治、自我實現8個方面。[3]《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修訂草案)》中指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國家的一項長期戰略任務,并明確規定,家庭成員應當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視、冷落老年人。應加強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宣傳教育工作,定期對老年人進行心理評估,滿足不同老年人復雜多變的精神需求,引導他們正確認識年老及離退休后的生活,積極調適情緒和人際關系,自覺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滿足。
3.2 完善養老保障體系,加大財政補貼和社會救濟力度
對于經濟狀況欠佳的老年人而言,經濟保障是他們最為急需的養老需求,尤其是對經濟不發達的偏遠農村地區的患病老年人而言更是如此。在進一步訪談中發現,退休金低于1500元的老年人,大多數都會擔心自己的醫療費用,甚至有的老人表示“希望自己無疾而終,不要拖累子女”“自己有三四種慢性病,每天吃藥的費用很高,幾乎所有的錢都拿來治病了”。對這些老年人而言,每天的藥物費用是一筆很大的開銷,若是住院治療,則更加感到經濟窘迫。雖然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很快,但高齡患病老人越來越多,他們需要得到更多的生活照料和醫療資源,很多疾病需要終身服藥、后續治療費用高,因此經濟狀況不佳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受到經濟保障不足帶來的煩惱和無助。應逐漸完善我國的養老保障體系建設,加大政府財政補貼、政策支持和各種社會救助、救濟的途徑與力度。
3.3 注重醫養結合,提高老年人的日常照護水平
對高齡體弱、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而言,他們最急需的是醫療服務和日常照料服務。隨著老年人平均壽命的提高和現代醫療技術的進步,老年人帶病生存期延長,期間所需要的養老服務種類多、質量要求高,這對當前養老服務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很多患病老年人在選擇養老方式和養老地點時都非常關注就醫是否方便這一條件,他們希望一旦有需要時可以就近、方便治療,希望能夠不出養老院或在附近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定點合作醫院得到及時、專業的治療,為老年人就醫提供便利和保障。因此醫養結合將成為更多老年人滿意的養老模式。將養老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到我市社會福利設施建設規劃中,把老年保健、老年醫療衛生設為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的重要內容;加大對具有醫療資質的養老機構的財政投入;把養老機構內設的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可以按有關規定享受醫保報銷等。
3.4 創新養老服務模式,推進智慧養老發展
隨著“互聯網+”隊伍的日益壯大,養老行業也可以搭乘“互聯網快車”, 以“功能+時尚”為導向,融入最新科技成果,推動產業創新,建立新型養老服務模式。所謂智慧養老(智能化養老)模式,是指通過搭建信息開放平臺、開發適宜老年人的可穿戴設備等,不斷發現和滿足老年人需求,讓互聯網適應老年人的生活。智慧養老注重為老年人排憂解難,滿足老年人的特定訴求,為老年人提供人力“做不到、做不好和不愿做”的服務,使老年人真正享受到更加人性化、有尊嚴的服務。有條件的老年人甚至可以學習智能手機、上網購物等,不僅可以撬動養老市場,創造新商機,更能夠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與幸福指數,實現“雙贏”。智慧養老的構成包括智能家居、智能護理、智慧養老服務平臺、智慧養老院等,是對傳統養老模式的補充與更新,也是發展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建立和完善養老服務體系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未來養老服務業發展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基金項目:2017年大連職業技術學院校級一般調研課題(DZ2017B-14)
參考文獻
[1] 楊薇臻.我國老年人養老需求狀況調查[J].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13(1):9-13.
[2] http://www.dlxww.com/news/content/2017-08/10/content_2027264.htm
[3] 潘暉等.大連市老年人社會心理需求調查[J].中國衛生工程學,2014.13(1):58-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