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義烏市赤岸小學 丁筱微
統計是數據分析的科學和藝術,統計課程的核心是發展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能從數據中提取信息,讓數據為我所用。在了解數據中蘊含信息,了解對于同一個數據有不同的分析方法,體會數據的隨機性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增加數據與生活的關聯性,創造沖突,充分經歷數據的收集過程等方法,數據分析觀念就會隨之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在五年級《摸球游戲》一課中,為了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客觀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讓學生親身體驗過程,在觀察、思考、討論、交流中認識可能性的大小關系,設計了摸球環節。學生們熱情高漲!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沒想到學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猜顏色上,把可能性的大小與什么有關拋諸腦后。
六年級上冊《身高的情況》,這節課的目標是經歷統計的過程,掌握分段整理數據的方法,能對統計結果做出簡單分析,在互相合作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于是,設計了收集數據的環節,讓學生調查班級同學的身高,并將每個同學的身高寫在記錄單上。結果,一整節課都在收集數據。
像上面這樣的情況,可能會在我們的課堂上出現,而這些情況都是教師對統計的了解不深刻,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造成的。在課堂上,我也常常會感到統計課的枯燥。通過這次學習,我意識到數據分析是一種能力,而有能力并不代表有觀念。所以在教學中,我們既要培養學生數據分析的能力,更要發展學生數據分析的觀念。
數據分析觀念有三個維度:1.認識到需要收集數據,包括“數據意識”“發現與提出統計問題”“制定計劃”。2.了解數據中蘊含著信息,包括“從數據中提取信息”“利用數據進行推斷”“根據背景選擇方法”。3.體會數據的隨機性,包括“數據推斷中的隨機”“統計問題中的隨機”“抽樣中的隨機”。
【片段一】制造沖突,引發數據分析的內在需求。
師:這一年的氣溫變化,是一年四季分明的杭州?還是四季如春的昆明?還是常年低溫的哈爾濱?
生1:杭州。
生2:昆明。不知道具體數字。
師:繼續往下看,到底是?
生:昆明。
師:的確是昆明。和剛才判斷不一樣,你心目中的南方城市四季如春,折線變化是這樣嗎?用手勢比劃一下。
生:比較平緩。
師:要變成這樣,該怎么辦?
生:一格變5度。
【課堂感悟1:數據分析觀念中第二維度是了解數據中蘊含著的信息。袁老師給孩子們提供了缺少數據的統計圖,啟發學生需要知道數據才能進行判斷,讓學生從實踐中感悟到“從數據中提取信息”“利用數據進行推斷”。如果氣溫的數據是相近的,那么是昆明。如果氣溫是負數,那么折線圖表達的城市是哈爾濱。從這里學生體會到僅僅看圖,有時候是會迷惑我們的。學生充分體會到有圖并不一定是真相,有數據才是有真相!】
【片段二】顛覆常識,建立科學的數據分析觀念。
師:真的是這樣嗎?一起來看,以下數據全是真實的,選擇你感興趣的發表一下看法。
生1:沒有時間,有可能印度豹百米賽跑、麋鹿長跑(馬拉松)。
生2:百分之67,百分之9,不是百分之一百沒有單位1。
生2補充:統計的各種類型,網絡、郵件等。
生3:平均工資7267元是中產階級的。有些人高,有些低。馬云和乞討者平均。
生4:同樣的錢,時代不同,購買力不同。穿越到1967年 ,克林頓5.4萬美元,最低。
師:看視頻,用“真沒想到,統計…… ”說一說。
生:有趣 ;煩 ;科學和藝術 ;套路 ;迷惑大家,耍了這么多花樣。
師:真的會被耍嗎?不服來戰!是會被耍,還是讓統計為你所用?
【課堂感悟2:數學教學過程要使學生對數據產生親近的感覺,從而樂于進行數據分析,從中提取信息,在遇到困難時積極主動地收集數據,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提供給學生討論的材料來自我們的日常生活,但平時卻并不會去主動思考,這樣就激發了學生討論的興趣。學生只有在足夠的興趣的前提下,學習才會更具有主動性。健身中心該建哪兒?學生說要考慮人數、地價、位置等等因素,學生們認識到要知道這些信息需要收集數據,就這樣在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
我們在義務教育階段處理的數據主要是用數來表達的。但是,這些年隨著信息的迅速增長,我們需要擴大對數據的認識。事實上,數據不僅僅是數,也包括圖和語句。比如,人們在網上經常用Google進行檢索,Google是用統計的方法進行語句檢索的,此時統計處理的就是語句。生活中處處是數據,處處是信息。
通過創設情境,引發沖突,讓學生意識到需要收集數據才能解決問題。如《統計里的秘密》片段二中對于四個生活現象的分析,有時候也需要實際經歷收集數據,經歷處理數據,使學生體會到數據的價值。
生活中有大量需要通過分析數據獲取信息的例子。比如,要訂制校服,就需要知道班里孩子的身高。當把數據調查匯總好后,我們就要分析數據提取信息。這個時候如果用平均數來定制校服,就顯得不是那么恰當,于是學生可能就會對數據進行分段整理,就會發現哪個身高段的人數最多,自己處于哪一段,所以這里有很多信息可以得到。
數據分析觀念的重要方面是“了解對于同樣的數據可以有多種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據問題的背景選擇合適的方法”。比較分析《統計里的秘密》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了兩幅折線統計圖,讓學生選出喜歡那一幅。學生的想法各不相同,這可怎么辦呢?老師啟發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去選擇,讓學生感悟到我們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而做統計的。所以,統計沒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