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煒晗 申英瑞 郭樹行
摘 要:在云計算服務高速發展的背景下,通過對云計算的市場環境及當前定價策略進行分析,針對當前固定定價策略存在的難以及時響應市場,造成三方參與者損失問題,構造在壟斷競爭環境下雙邊市場中云計算服務的動態定價模型,同時提出平臺對于交易雙方的新型收費機制,并進一步給出了模型的應用步驟。
關鍵詞:云計算 雙邊市場 壟斷競爭 動態定價模型
中圖分類號:TP393.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1(c)-0027-02
云計算是一種基于互聯網,向用戶提供強大的資源儲備和高質量運算的服務。
云計算服務目前處于高速發展階段,用戶對云計算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大且趨于多樣化,固定定價策略難以衡量個性化定制服務的價值;用戶的需求存在波動性,將導致云計算服務的市場價格在短時間內波動,而固定定價策略難以及時響應這種波動,阻礙交易雙方達到效益最大化。各個提供商所能提供的服務種類及質量存在較大差異性,部分企業選擇提供全層次結構的一條龍服務,還有部分企業專注于某一細分市場。
基于上述現狀,本文提出了在壟斷競爭市場環境中,構建云計算服務平臺,銜接云計算服務提供商與終端用戶形成雙邊市場,進行動態定價的意見與建議。
1 云計算服務動態定價策略研究
1.1 基本假設
(1)設置一個云計算服務交易平臺作為交易中心,接入云計算服務資源提供商、和終端用戶,形成雙邊市場,提供商和用戶的數量和交易量均會對對方產生影響。
(2)市場環境壟斷競爭,且短時間內平臺內資源供應量固定,因此,在用戶需求量大幅增加的時候可能會產生供不應求的情況。
(3)該市場追求目標為交易雙方效益最大化,盡量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盡可能優化資源配置。
1.2 算法理論分析
現設有一個云計算交易平臺,該交易平臺在處理用戶服務請求之前,預先篩選出資源池中相匹配的云計算服務提供商過少的D個工作流程節點,即可能產生壟斷的服務,用集合L={L1,L2,…Ld}表示。對集合內所有節點的定價進行限制,設定最高價格Pmax和最低價格Pmin。
現該平臺一端接入了N個云計算服務提供商,用集合CP={CP1,CP2,…,CPn}表示;另一端接入多個終端用戶,在某一時刻,有M個終端用戶同時向平臺發起服務請求,用集合CC={CC1,CC2,…,CCm}表示;其中有S個終端用戶對同一個工作流程節點Rj發起請求,用集合CT={CT1,CT2,…,CTs}表示。
平臺接收到服務請求后,按照工作流程節點的請求順序進行處理,以Rj為例進行說明。設節點Rj在前一段限定時間t內共完成了p次服務請求,第x次交易的成交價格為P(jx),則用戶期待價格計算公式如下:
若P(bid)≥P(aski),則以P(aski)的價格成交。
若P(bid)
(2)當發起請求用戶數S≥提供商數量q時。
將該信息返回至用戶處,由用戶選擇是否提高出價及加價的幅度,得到加價后的價格P(bid)。按加價幅度由高到低的順序進行提供商的匹配。
若P(bid)≥P(aski),則以P(bid)的價格成交;若P(bid)已超過壟斷產品或服務價格的上限Pmax,則以Pmax成交。
若P(bid)
1.3 算法實現流程
(1)終端用戶向云計算服務平臺發出服務請求工作流程Rj,根據公式(1)得到用戶出價P(bid)。
(2)根據Rj進入平臺整合的資源池進行匹配,得到各個相應提供商的期望價格。
(3)比較同一時間申請Rj服務的用戶數與相應提供商的數量。
(4)根據比較結果、用戶出價和提供商期望價格將符合條件的用戶與提供商進行交易匹配,若不符合條件,則駁回服務請求,并由用戶和提供商選擇是否調整價格。
1.4 平臺收費機制
在該模型中,平臺采取不對稱的收費制度:僅對終端用戶收取注冊費,對云計算資源服務提供商不收取,但在交易完成后對其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務費。
對提供商不收取注冊費的舉措能夠吸引大批提供商在該平臺注冊,平臺所整合的資源池更為完備豐富,由此可以吸引新用戶,擴大和鞏固用戶群體。而在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之后,提供商在平臺上完成交易的比例也隨之增大,使各提供商對平臺產生依賴性,此時向提供商收取服務費可使平臺、提供商、用戶三方均獲得收益。
2 總結與展望
2.1 模型應用前景
本文提出的云計算動態定價模型主要針對市場為環境壟斷競爭的行業,在以下幾大領域內可得到良好實現與應用。
(1)醫療醫藥行業。該行業總體信息化程度較高,應用該模型能夠幫助提高相關信息的集中化,其自動匹配機制使得醫療器械及醫藥產品的供應鏈更為流暢、透明。
(2)電信行業。近年來電信行業發展不斷推進,相應云計算服務的用戶需求飛速增長,當前所使用的定價模型無法及時對價格進行更新,可能會造成電信云計算服務提供商的損失,而動態定價解決了這一問題。
(3)金融行業。金融行業一直以來由于其特殊性處于政府的高度監管之中,使用該動態定價模型能夠規范有效地將交易記錄進行集合,便于政府實施監管。
2.2 缺陷與展望
(1)文中構建的動態定價模型未經過仿真軟件進行模擬求證。
(2)定價模型中未設置市場準入機制和信用評估機制,可能導致質量保障問題。
(3)可在模型中引入多個云計算服務平臺進行競爭關系和定價策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曾平.國內云計算研究現狀與未來[J].電腦與信息技術,2014,22(1):41-45.
[2] 劉鐘濤,劉利明.云計算中基于拍賣的虛擬機動態供應和分配算法[J].計算機科學,2016,43(11):311-341.
[3] 邢靜宇,高需.考慮極端價格過濾的云計算虛擬資源租賃算法[J].計算機工程,2017(12):11-16.
[4] 盧彪,楊小瑩,李悅.基于云計算的PaaS平臺收費模型研究[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9(3):21-24.
[5] 王學毅,王興偉,黃敏,等.社交云中一種基于反向組合拍賣的云服務提供模型[J].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2016,43(11):3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