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納
【摘要】目的:分析造成直腸與結腸癌患者手術部位感染的具體因素。方法:對25例直腸癌和25例結腸癌手術治療患者的資料進行回顧分析,綜合運用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法,分析造成患者手術部位感染的危險因素。結果:直腸癌患者手術部位感染的危險因素主要有基礎疾病,造口、圍手術期其他部位感染,結腸癌患者手術部位感染的危險因素主要有基礎疾病、減張縫合、手術期其他部位感染,數據結果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實施手術治療的結腸和直腸癌患者,應注意防范基礎疾病,手術期其他部位感染等危險因素,預防手術部位感染的發生。
【關鍵詞】直腸癌;結腸癌;手術治療;手術部位感染
Colon and rectal cancer in patients with risk factors for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Wu Na(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neijiang sichuan weiyuan, Sichuan neijiang 642450)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ctum and colon cancer specific factors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Methods : 25 cases of rectal cancer and 2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olon cancer surgery data review analysis, the integrated use of single factor and multiple factors analysis, analysis of the risk factors of patients with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Results: the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risk factors for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is mainly basic diseases, other parts of the colostomy, perioperative infection,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colon cancer risk factors mainly include the basic diseases, reduce other site infection, suture, surgical period data obvious result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surgery treatment of colon and rectal cancer patients,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prevent basic diseases, other parts of the operation period infection risk factors, such as the prevention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中圖分類號】 R735.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8)03-03-005-01
近幾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飲食習慣的變化,我國患大腸癌的患者數量明顯增多,在常見惡性腫瘤排行榜中,大腸癌(直腸癌與結腸癌)已經躍居第二位。大腸癌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是手術部位感染,手術部位感染的存在導致大腸癌患者病死率增加2倍,同時重癥監護病房(ICU)住院率增加62%,再住院率增加4倍[1]。雖然各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中,對大腸癌手術部位感染的因素分析較多,但是研究內容的全面性和實用性并不高,甚至部分文獻所述的研究內容并不完整。手術部位感染的發病率高低以及高危因素,不同病灶部位的腸癌可能不同。本次研究通過對25例直腸癌和25例結腸癌手術治療患者的資料進行回顧分析,采用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對直腸和結腸不同部位腫瘤手術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進行探討分析,具體研究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次研究選擇了2015年3月到2017年12月間本院收治的50例大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包括了25例結腸癌手術患者,25例直腸癌手術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年齡為32歲到7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8.24±3.12)歲。50例患者在年齡、性別、患病情況等方面的基礎資料較為接近,差異較小,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作為本次研究的對比對象。
1.2方法采用回顧分析的方法對50例結腸癌和直腸癌患者的基礎資料和手術治療資料進行對比分析,主要采集的資料內容包括:
患者的性別、年齡,是否有其他基礎疾病,手術過程中是否出現手術部位以外的感染,患者的癌癥分期情況,是否出現梗阻,患者的麻醉評分,患者手術所用時長,患者具體的癌變部位,選擇的手術方式,造口情況,手術中沖洗的情況,減張縫合情況以及抗菌藥物的使用時間。
如果患者出現手術部位感染,則調取術后48h后主管醫生和責任護士每日查房的情況,并調查出院之后1個月內的隨訪情況。
1.3診斷指標根據我國衛生部2001年修訂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對患者的手術部位感染情況進行診斷,手術部位感染可以分為器官感染或腔隙感染、淺表切口感染、深層切口感染[2]。但是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淺表切口感染和深層切口感染在鑒別和治療上沒有明顯差異,所以本次研究過程中,將手術部位分為腔隙、器官感染和切口感染兩大類。
1.4統計學方法使用版本為SPSS19.0的統計學工具,對研究過程中記錄的各種統計數據資料進行計算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分別用 t 和 x2進行檢驗,P<0.05 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手術部位感染發生情況本次研究選擇的2015年3月到2017年12月間本院收治的50例大腸癌患者,其中包括了25例結腸癌手術患者,25例直腸癌手術患者。在手術治療的前后,共發生了2例切口感染和7例腔隙、器官感染,手術部位感染的發生率為18%。其中包括直腸癌手術中,手術部位感染的患者5例,直腸癌手術部位感染的發生率為20%。包括結腸癌手術中,手術部位感染的患者4例,結腸癌手術部位感染的發生率為16%。
2.2手術部位感染單因素分析通過單因素分析的方法得出的結論顯示,在手術期前后結腸癌患者有基礎疾病、其他部位感染、癌癥1期以及實施減張縫合情況的手術部位感染的發生幾率比較高,數據結果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直腸癌手術前后的患者有基礎疾病、造口、其他部位感染、梗阻、引流、手術時間>2h、術中沖洗、減張縫合以及使用抗菌藥物>72h情況的手術部位感染的出現幾率比較高,數據結果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手術部位感染多因素分析將上述2.2部分中單因素分析法得出的具有統計學差異的各個變量數據,放入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中進行數據分析,得出的分析結果顯示,直腸癌患者手術部位感染的危險因素主要有基礎疾病,造口、圍手術期其他部位感染,數據結果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腸癌患者手術部位感染的危險因素主要有基礎疾病、減張縫合、手術期其他部位感染,數據結果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統計情況見下表1。
3討論
目前現有的關于直腸癌手術和結腸癌手術治療過程中手術部位感染情況的研究資料研究內容較為寬泛,并未從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的性質上進行具體的劃分,也沒有依照結腸癌和直腸癌不同的腫瘤病灶位置進行分別的研究。結腸癌和直腸癌由于腫瘤生長情況以及手術過程中個多種不同因素的影響,圍手術期手術部位感染的發生幾率是不相同的[3]。從手術實施的角度進行對比,結腸癌手術的手術操作相對簡單,手術時間短,出現各種手術中感染以及術后并發癥的幾率相對較低。但是直腸癌手術相對復雜,手術過程中可能出現直腸癌低位造口、直腸系膜的整塊切除、術前的針對性放療以及吻合關閉肛門等問題,操作復雜,手術實施的時間顯著延長,大大提高了各種細菌感染的可能[4]。所以相對而言,直腸癌手術部位感染的發病率較高,本次研究結果證實,直腸癌手術中,手術部位感染的患者5例,直腸癌手術部位感染的發生率為20%;結腸癌手術中,手術部位感染的患者4例,結腸癌手術部位感染的發生率為16%。由于研究的病例數有限,所以數據差異并不十分明顯。
在單因素分析的基礎上,本次研究還將2.2部分中單因素分析法得出的具有統計學差異的各個變量數據,放入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中進行數據分析,得出的分析結果顯示,直腸癌患者手術部位感染的危險因素主要有基礎疾病,造口、圍手術期其他部位感染,數據結果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腸癌患者手術部位感染的危險因素主要有基礎疾病、減張縫合、手術期其他部位感染,數據結果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
可以看出,直腸癌患者手術部位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是造口,而結腸癌患者手術部位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是減張縫合。作為結腸癌手術患者SSI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的減張縫合,其本身多在一些年老身體虛弱、患有慢性疾病、組織復原能力較差、術后腹壓過高、并發癥出現可能性大的患者中應用,從而達到預防傷口開裂以及削弱切口兩側的皮膚張力的目的[5]。直腸癌患者主要的根治手段是暫時性或者永久性造口,特別是在低位直腸癌的手術過程中,由于造口操作比較復雜,延長了手術時間,同時也增加了手術難度,會陰部的肛門關閉和腹壁的新開口等問題也同樣會涉及。這兩種獨立危險因素是直腸癌和結腸癌患者出現手術部位感染的最顯著區別。
綜上所述,對實施手術治療的結腸和直腸癌患者,應注意防范基礎疾病,手術期其他部位感染等危險因素,預防手術部位感染的發生。
參考文獻
[1]褚福濤. 大腸癌患者圍手術期醫院感染研究和手術部位感染危險因素分析[D].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解放軍醫學院;解放軍總醫院;軍醫進修學院, 2015.
[2]李詩雨, 黃文治, 喬甫,等. 結直腸切除手術部位感染的目標性監測與危險因素分析[J]. 華西醫學, 2015(6):1105-1108.
[3]郭建偉. 結直腸癌患者手術部位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J]. 實用醫技雜志, 2017, 24(8):866-867.
[4]先疆燕, 何文英, 黃新玲,等. 結直腸癌患者手術部位感染的危險因素薈萃分析[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5, 25(21):4934-4936.
[5]劉永芳, 楊柳青, 張洪川,等. 直結腸惡性腫瘤切除術手術部位感染的發生率及影響因素[J]. 西部醫學, 2016, 28(9):1254-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