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
【摘要】目的:分析鼻內鏡下雙極電凝結合鼻腔填塞治療難治性鼻出血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15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難治性鼻出血患者3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選擇傳統鼻腔填塞方式治療,觀察組在傳統鼻腔填塞基礎上聯合鼻內鏡下雙極電凝方式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記錄兩組患者各項臨床癥狀。結果:在治療效果方面,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有效率分別為74%(10/15)、93.3%(14/15),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明顯更好(P<0.05);在臨床癥狀方面,觀察組患者鼻腔恢復通氣時間明顯更短,鼻腔出血量明顯更少,鼻腔黏膜恢復時間明顯更短(P<0.05);在疼痛情況方面,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疼痛評分分別(4.82±0.73)分、(3.15±0.66)分,觀察組患者疼痛感明顯更輕(P<0.05)。結論:鼻內鏡下雙極電凝結合鼻腔填塞治療難治性鼻出血,療效確切,能夠有效縮短患者鼻腔恢復通氣時間以及鼻腔黏膜恢復時間,降低鼻腔出血量,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鼻內鏡;雙極電凝;鼻腔填塞;難治性鼻出血;效果
Clinical analysis of bipolar electrocoagulation combined with nasal packing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table epistaxis
Zhang jian(Weiyua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Sichuan Neijiang 642450)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ractable epistaxis nasal packing therapy combined with bipolar electrocoagulation under nasal endoscope. Methods : May 2015 -2017 year in May in our hospital were refractory epistaxis patients 30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of traditional nasal packing mode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nasal packing method combined with bipolar electrocoagulation under nasal endoscopic treatment, effect of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he clinical symptoms. Results: in the treatment effect, treatment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with effective rate was 74% (10/15), 93.3% (14/1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In terms of clinical symptoms,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horter nasal cavity ventilation time, less nasal bleeding volume and shorter nasal mucosal recovery time (P < 0.05). In terms of pain, the pain score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4.82 ±0.73 and 3.15 ±0.66,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bipolar electrocoagulation combined with nasal packing under nasal endoscope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epistaxis, and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time of nasal cavity ventilation. And the recovery time of nasal mucosa, reducing the volume of nasal bleeding,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Nasal endoscopy; bipolar electrocoagulation; nasal packing; intractable epistaxis; effect
【中圖分類號】 R765.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8)03-03-009-01
鼻出血在耳鼻喉科較為常見,鼻腔直接連通外界,鼻黏膜中血管床十分豐富,在氣候、環境等方面因素影響和刺激下,患者非常容易有鼻出血情況出現,難治性鼻出血更是鼻出血的危重癥,當前難治性鼻出血發病率越來越高。很多難治性鼻出血患者發病部位相對較為隱蔽,傳統鼻咽填塞、止血水囊填塞等治療方式存在有非常大盲目性,對患者造成較大創傷,存在較多并發癥,患者疾病容易復發,部分患者病情可能會加重,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1]。鼻內鏡下雙極電凝結合鼻腔填塞治療難治性鼻出血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療效果,創傷小,患者疼痛感輕。本文選擇2015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難治性鼻出血患者30例進行研究,分析鼻內鏡下雙極電凝結合鼻腔填塞治療難治性鼻出血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5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難治性鼻出血患者30例,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分別18例、12例,最小年齡20歲,最大年齡63歲,平均年齡(42.5±5.8)歲,排除肝腎功能異常以及血液系統疾病等方面因素影響,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與觀察組各15例,每組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6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對照組選擇傳統鼻腔填塞方式治療,使用凡士林紗布連續填塞,將紗條塞滿患者鼻腔,如果患者鼻腔仍存在有流血情況,使用錐形紗布后鼻孔填塞,3d后將填塞物取出,疾病復發患者重新填塞。
1.2.2觀察組觀察組在傳統鼻腔填塞基礎上聯合鼻內鏡下雙極電凝方式治療,患者取仰臥位,鼻內鏡下將鼻腔內血性分泌物吸凈,使用1%丁卡因與0.1%腎上腺素棉片局部麻醉,鼻內鏡下找到出血點,使用雙極電凝鑷電凝1-3s,至出血點呈灰白色,患者無活動性出血情況出現之后,使用凡士林紗布局部填塞,紗條覆蓋周圍粘膜以及出血部位,為避免紗條墜入后鼻孔,在鼻道填塞窄條膨脹海綿,填塞48h后取出。
1.3觀察指標治療1-3個月,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治愈:治療后黏膜愈合,隨訪未出現再次出血情況,未治愈:不符合治愈條件,記錄兩組患者各項臨床癥狀,使用VAS(視覺模擬評分)評價兩組患者疼痛情況。
1.4統計學方法本次研究中所有試驗數據均運用SPSS20.0數據統計軟件進行處理,其計量資料通過t來進行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方法
2.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有效率分別為74%(10/15)、93.3%(14/15),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明顯更好(P<0.05)。
2.2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比較觀察組患者鼻腔恢復通氣時間明顯更短,鼻腔出血量明顯更少,鼻腔黏膜恢復時間明顯更短(P<0.05),具體情況見下表1:
3討論
鼻出血在耳鼻喉科較為常見,鼻腔直接連通外界,鼻黏膜中血管床十分豐富,在氣候、環境等方面因素影響和刺激下,患者非常容易有鼻出血情況出現。有研究表明,約60%人一生中至少出現過一次鼻出血,鼻出血包含各種因素引起的鼻部出血,鼻出血后血液會從患者前后鼻孔流出,另外,鼻咽部、頸內動脈破裂等也會有血從前后鼻孔流出,也屬于一種鼻出血類型。鼻出血包含有單側鼻出血和雙側鼻出血兩種形式,既存在間歇性反復出血,同時還存在有持續性出血。鼻出血不僅與鼻部疾病有關,還可能由全身性疾病引發,局部因素包含有創傷、腫瘤、鼻竇異物等多種不同類型,全身性因素包含有心臟系統疾病、營養障礙、內分泌疾病等[2]。根據出血管可以將鼻出血劃分為靜脈性鼻出血、動脈性鼻出血以及彌散性鼻出血,動脈性鼻出血血顏色為鮮紅色,急性發病,靜脈性鼻出血相對較為平緩,血液顏色以暗紅色為主。鼻腔出血可發生在鼻腔內任何部位,多數集中在鼻中隔Litter區,出血部位淺,經藥物燒灼等方式治療容易治愈,部分鼻出血患者鼻鏡檢查很難發現出血部位,使用藥物填塞等治療方式患者病情仍反復發作[3]。難治性鼻出血屬于危重癥,出血劇烈,容易復發,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安全。
當前臨床上針對難治性鼻出血以鼻腔填塞治療方式為主,患者鼻孔填塞凡士林紗布,使用凡士林紗布連續填塞,將紗條塞滿患者鼻腔,如果患者鼻腔仍存在有流血情況,使用錐形紗布后鼻孔填塞,3d后將填塞物取出,疾病復發患者重新填塞。針對部分鼻腔鼻腔深部出血患者的治療存在有較大的盲目性,患者紗條取出后容易再發出血,同時紗布填塞過程患者承受較大痛苦,容易使患者出現缺氧以及頭痛等病癥,嚴重影響到患者的正常呼吸以及睡眠,長時間填塞還會引發心血管疾病、繼發鼻腔鼻竇感染、壓迫性壞死等各類并發癥[4]。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進步,鼻內鏡因為對鼻出血患者的治療有著非常好的治療效果,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鼻內鏡治療方式視野開闊、高度高、能夠在直視狀態下操作,鼻內鏡下將鼻腔內血性分泌物吸凈,使用1%丁卡因與0.1%腎上腺素棉片局部麻醉,鼻內鏡下找到出血點,使用雙極電凝鑷電凝1-3s,至出血點呈灰白色。能夠實現對患者鼻腔各個部位的有效檢查,提高出血部位檢查有效性和準確性,不會對患者造成過大痛苦,能夠實現對患者鼻腔黏膜的有效保護,提高術后恢復速度,能夠在直視狀態下通過電凝等方式止血,避免患者因為反復填塞承受較大痛苦以及出現并發癥,配合吸引器,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活動性出血部位以及鼻腔深部出血區域治療有效性。針對多次常規治療效果不理想患者,患者鼻腔存在較為嚴重的炎性反應以及水腫病癥,在實際治療過程中,適當增加腎上腺素使用量,延長麻醉時間,保證鼻腔黏膜能夠收縮充分,取得非常好的手術視野[5]。
患者在接受鼻內鏡電凝止血治療后,多數患者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不需要再填塞鼻腔,但是患者在鼻內鏡治療之前,如果存在有多次鼻腔填塞史,鼻腔黏膜存在有充血水腫以及通透性差等情況,在完成手術之后,患者無活動性出血情況下,使用凡士林紗布局部填塞,紗條覆蓋周圍粘膜以及出血部位,為避免紗條墜入后鼻孔,在鼻道填塞窄條膨脹海綿,填塞48h后取出。
本次研究表明,在治療效果方面,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有效率分別為74%(10/15)、93.3%(14/15),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明顯更好(P<0.05);在臨床癥狀方面,觀察組患者鼻腔恢復通氣時間明顯更短,鼻腔出血量明顯更少,鼻腔黏膜恢復時間明顯更短(P<0.05);在疼痛情況方面,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疼痛評分分別(4.82±0.73)分、(3.15±0.66)分,觀察組患者疼痛感明顯更輕(P<0.05)。
綜上所述,鼻內鏡下雙極電凝結合鼻腔填塞治療難治性鼻出血,療效確切,能夠有效縮短患者鼻腔恢復通氣時間以及鼻腔黏膜恢復時間,降低鼻腔出血量,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范森, 付勇.難治性鼻出血患者出血部位各年齡段間的差異與特點[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17,(6):309-311.
[2]袁世山, 黃成林, 陳友杰.鼻內窺鏡下治療難治性鼻出血[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27):181.
[3]許彤, 李娜, 姜彥, 等.鼻腔深部難治性鼻出血臨床分析[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5,(7):556-559.
[4]鄭仲宏.鼻內鏡下治療難治性鼻出血56例臨床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7,(30):185-186.
[5]韋顯福.導尿管聯合止血棉治療難治性鼻出血[J].醫學信息,2016,(5):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