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洪云
【摘要】目的:比較全憑靜脈麻醉(靜脈全麻)和靜-吸復合麻醉(靜吸復合全麻)在經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LC)的麻醉蘇醒對比分析。方法:選擇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期間在本院接受經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的患者52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列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26例,對照組26例,分別接受全憑靜脈麻醉和靜-吸復合麻醉,比較兩組患者的麻醉蘇醒情況以及不良反應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自主呼吸恢復時間4.2±0.8min,定向力恢復時間12.6±1.5min,拔管時間13.5±2.6min,不良反應2例;對照組患者自主呼吸恢復時間8.7±0.6min,定向力恢復時間20.2±1.8min,拔管時間18.4±2.4min,不良反應8例;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全憑靜脈麻醉在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應用效果優于靜-吸復合麻醉,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全憑靜脈麻醉;靜-吸復合麻醉;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
【中圖分類號】 R614.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8)03-03-031-01
為了比較全憑靜脈麻醉和靜-吸復合麻醉在經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的應用蘇醒效果,選擇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期間在本院接受經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的患者52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臨床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期間在本院接受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的患者52例作為研究對象。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嚴重的心、肝、腎功能不全;②長期使用阿片類或成癮依耐性藥物;③酗酒;④阿片類藥物過敏;⑤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1]。將篩選后的52名患者隨機列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26例,年齡34-56歲,平均年齡45.8±11.3歲;男14例,女12例。對照組26例,年齡35-57歲,平均年齡46.8±12.2歲;男13例,女1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兩組患者術前均不接受藥物治療,進入手術室內開放左上肢外周靜脈,復方氯化鈉注射液(林格液)靜脈滴注0.2ml/(kg·min),入室常規監測無創血壓(NIBP)、心率(HR)、脈氧飽和度(SPO2)、心電圖(ECG),面罩吸氧去氮3min,給予咪達銼倫注射液0.04mg/kg,枸櫞酸舒芬太尼0.2μg/kg,丙泊酚注射液1-1.5mg/kg緩慢靜脈推注,睫毛反應消失、肌肉松弛后行氣管插管,插管成功后接麻醉機控制呼吸(呼吸機參數TV8-10ml/kg。呼吸頻率10-12 bpm),監測呼末二氧化碳分壓(PETCO2)。對照組患者持續吸入1-3 vol%的七氟烷+泵注0.05-0.22ug/(kg.min)的瑞芬太尼維持麻醉,觀察組患者靜脈泵注瑞芬太尼0.05-0.2μg/(kg.min)+丙泊酚3-6mg/(kg.h)維持麻醉[2],術畢前10分鐘兩組均靜脈注射枸櫞酸舒芬太尼注射液5ug鎮痛,并停止麻醉藥物輸注。
1.3觀察指標測定并比較兩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復時間、定向力恢復時間、拔管時間以及惡心嘔吐、躁動、嗜睡等不良反應的發生例數[3]。
1.4統計學方法本次研究使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n,%)經卡方檢驗,計量資料(x±s)經t檢驗,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自主呼吸恢復時間4.2±0.8min,定向力恢復時間12.6±1.5min,拔管時間13.5±2.6min,不良反應2例;對照組患者自主呼吸恢復時間8.7±0.6min,定向力恢復時間20.2±1.8min,拔管時間18.4±2.4min,不良反應8例;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結石性膽囊炎是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膽囊管阻塞、細菌侵襲均可導致急性發病,患者會出現嚴重右上腹陣發性絞痛和腹肌強直、觸痛,疼痛劇烈難以忍受。手術是結石性膽囊炎的主要治療方法,傳統開腹手術的手術創傷大、術中出血量多,術后恢復慢,手術治療給患者帶來了較大的痛苦[4]。
經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是結石性膽囊炎的首選手術方式,因經腹腔鏡手術術中損傷更小,出血量更少,視野更清晰,手術安全性更高,術后疼痛程度更輕,患者更易于接受,術后恢復也更快。經腹腔鏡下膽囊切除手術的效果和麻醉方式有著直接的關系,如麻醉選擇不當患者有可能出現各種不良反應,影響患者的蘇醒質量,探索更加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對提高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治療效果有重要意義。
靜吸復合麻醉是一種傳統的復合麻醉方式,是由靜脈麻醉藥和吸入麻醉藥協同使用,目前最常用吸入藥為七氟醚,具有鎮靜、鎮痛增強肌松的作用,選擇吸入藥物經呼吸道吸入肺體內而對患者進行麻醉。全憑靜脈麻醉則是麻醉誘導之后使用多種不同的短效麻醉藥物聯合麻醉,或者通過連續或間隔式靜脈泵注法進行維持麻醉,臨床一般使用瑞芬太尼聯合丙泊酚進行全憑靜脈麻醉,麻醉效果比較理想。
丙泊酚是一種靜脈快速麻醉藥物,麻醉起效快,蘇醒時間短,血漿清除率高,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低。但是丙泊酚會對患者產生一定的循環抑制作用,影響患者交感神經活性。瑞芬太尼聯合丙泊酚全屏靜脈麻醉則能夠減少丙泊酚的用量,減輕丙泊酚對患者心肌細胞的抑制作用,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幾率,麻醉安全性也更高。
經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術中需要建立CO2人工氣腹,CO2人工氣腹是一種人為應激狀態,會導致患者心臟交感活性增強,氣腹過程中,患者腹膜以及腹部肌肉受到持續性牽拉刺激,CO2充入之后,膈肌抬高,興奮膈肌分布區神經系統產生痛感,形成傷害性刺激,增強了交感神經活性,增加了循環的波動,加上CO2的被動吸收對麻醉的快速蘇醒有一定的影響。
全憑靜脈麻醉是一種新型的麻醉給藥方法,和其他麻醉方式相比,無需進行復雜計算來確定輸注速度,血藥濃度控制更加精確和穩定,藥物對循環以及呼吸系統的影響更小,麻醉安全性和可控性更強,無手術間空氣污染,在經腹腔膽囊切除術的麻醉中的應用綜合效果比較理想。
結語:
綜上,全憑靜脈麻醉在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麻醉蘇醒效果優于靜吸復合麻醉,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和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李小兵.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行不同全身麻醉早期認知功能的變化[J].醫藥前沿,2017,7(7):143-144
[2]張茂荷,錢金橋.咪達唑侖聯合昂丹司瓊預防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惡心嘔吐[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7):40-42
[3]楊艷.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早期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33):130-131
[4]王鋒鋒.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早期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