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苗
【摘要】目的:分析肌電圖檢查下,呈現廣泛性神經源性損害的患者的臨床疾病診斷結果。方法:回顧性分析2017年6月~2017年12月期間,來就診且肌電圖檢查顯示有廣泛神經源性損害的86例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初診結果和隨診結果,對患者的病癥類型進行統計分析,判斷廣泛性神經源性損害在相關疾病的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結果:有52例患者在初診中即被診斷為ALS,另有3例初診中表現為單一區域神經源性損害者,以及4例表現為有2個區域神經源性損害者,在隨診中最終發展為廣泛神經源性損害,亦被確診為ALS,最終診斷中,有58例患者為ALS,非ALS患者21例,無法診斷者7例。結論:廣泛神經源性損害大多為ALS的表現,但伴隨廣泛神經源性損害并非一定是ALS疾病,而ALS疾病在發病的初期,也可能表現為非廣泛神經源性損害。
【關鍵詞】肌電圖;廣泛性神經源性損害;臨床診斷
【中圖分類號】 R7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8)03-03-063-01
多種臨床疾病都可能伴隨廣泛神經源性損害,其中以ALS疾病最為常見,以往,臨床將廣泛神經源性損害視為ALS臨床診斷的一項標準,但隨著臨床實踐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員發現,廣泛神經源性損害并不僅僅表現在ALS患者中,而部分ALS患者的在發病的某些時期,也可能并不會有廣泛神經源性損害的表現[1]。本研究就此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研究以86例經肌電圖檢查有廣泛神經源性損害的8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33例,年齡21~82歲,平均(55.35±4.21)歲。納入病例均至少存在1個區域的失神經表現。
1.2方法肌電圖檢查方法:選用表面肌電圖儀(生產廠家:Alpine bimed Aps,批準文號:國藥監械(進)字2008第3213274號(更),常規對患者的頸部、腰骶部、四肢、延髓部等區域的肌肉進行檢測,對肌肉的自發電位,肌肉運動的單位波幅、多相波百分比、時限和募集相予以測定。
研究方法:采取回顧性分析的研究方法。收集研究對象的臨床資料,對患者的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包括起病部位、病程、以及疾病相關功能障礙等進行登記,根據疾病本身的診斷標準進行確診或分級,記錄并統計患者的初診結果,對診斷存在疑問的患者進行隨診,回顧性分析患者的臨床檢查結果,分析神經源性損害在相關臨床疾病的診斷中的參考價值。
1.3診斷標準神經源性損害的診斷標準[2]:在對特定區域的肌肉進行測定時,有正銳波、纖顫電位這兩種進行性失神經及(或)包括運動單位電位多種異常的慢性失神經表現,即可判定患者發生神經源性損害。
而若患者同時有3/4個檢查區域出現神經源性損害,便可確認患者出現了廣泛神經源性損害。
1.4統計學方法本研究中,應用SPSS19.0軟件處理統計信息,計數資料用%予以表示。
2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在本組研究的86例患者中,最終有58例患者被確診為ALS疾病,占比67.44%,其中,有52例患者為在初診時即表現出廣泛神經源性損害,且符合ALS的臨床診斷標準;而另外的6例患者,則為在初診中僅表現為個別區域或2個區域的神經源性損害,而在后期的隨診中發現,患者的神經源性損傷區域擴大,發展為廣泛神經源性損害,且最終被診斷為ALS疾病;
其余廣泛神經源性損害患者中,有8例患者為進行性肌萎縮,1例為肯尼迪病,3例為平山病,腰椎病/頸椎病5例,其他疾病4例,無法診斷7例。
3討論
肌電圖檢查在臨床多項疾病的診斷中均有突出應用,尤其在ALS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中,應用效果尤為突出。在ALS患者的肌電圖檢查中,絕大多數患者會存在廣泛神經源性損害,廣泛神經源性損傷也被認為是ALS診斷的一項敏感指標[3]。
但是,隨著廣泛神經源性損害表現相關疾病的臨床實踐和研究的不斷拓展和深入,越來越多的數據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存在廣泛神經源性損害的患者均患有ALS疾病,而在ALS患者中,有部分患者在發病的某些階段,并不會表現出廣泛神經源性損害,因此,單純將廣泛神經源性損害作為ALS的診斷標志,存在一定的誤診的可能性,會延誤患者的治療或導致治療不當,對患者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一定威脅[4]。
本研究以86例經肌電圖檢查有神經源性損害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將患者的神經源性損傷檢查結果與臨床相關癥狀的檢查結果相對應,結果顯示,患者中有67.44%為ALS疾病患者,提示廣泛神經源性損害是ALS疾病的典型表現;然而,研究也表明,廣泛神經源性損害在進行性肌萎縮、肯尼迪病、等多種運動神經疾病中均有所表現,雖占比較少,但在發現患者存在廣泛神經源性損害時,應該注意ALS與相關疾病的鑒別診斷。
綜上所述,廣泛神經源性損害多發生于ALS患者中,但臨床實踐中,不應將廣泛神經源性損害作為ALS臨床診斷的標準,應該注意于其他相關疾病進行鑒別,而對于存在單一或2個區域的神經源性損害的患者,也應該考慮有否發生ALS的可能。
參考文獻
[1]沈東超,方佳,丁青云等.肌電圖呈廣泛神經源性損害的平山病與肌萎縮側索硬化患者電生理特點比較[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6,49(8):587-591.
[2]趙智亨,李靖,蘇凈等.肯尼迪病6例的臨床、電生理及病理特點[J].中國醫藥導報,2016,13(11):129-133.
[3]陳慶佩,胡旻婧,于昕.肌電圖在肌萎縮側索硬化和脊髓型頸椎病中的不同表現探討[J].河北醫學,2016,22(8):1326-1328.
[4]司金超,崔文杰,白宏英.26例運動神經元病患者神經肌電圖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9):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