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
【摘要】目的:觀察和探討康復護理干預對骨科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康復效果以及自理功能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80例行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的患者進行研究,按照隨機分配的原則將所有入選患者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各有40例患者,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的護理方式,研究組患者在的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給予康復護理干預措施,對比兩組患者的術后康復效果。結果:研究組患者的術后恢復率要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自理率要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給予骨科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康復護理干預,有助于增強患者的康復效果,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術后自理能力,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關鍵詞】康復護理;髖關節置換;康復能力;自理能力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8)03-03-154-02
髖關節疾病是臨床骨科中發病率較高的一種疾病,目前臨床中多使用髖關節置換術進行治療,對緩解患者關節疼痛,重建患者髖關節正常功能,糾正關節畸形,保持關節的生理活動性和穩定性都具有十分顯著的臨床效果。全髖關節置換術往往用時較長,術中操作較為復雜,易對患者造成較大的損傷,對患者術后髖關節的功能恢復和生活自理的能力都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本文選取了我院收治的80例行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進行研究,對部分患者給予了康復護理干預措施,觀察其術后康復的效果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情況。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我院2017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80例行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的臨床資料,按照隨機分配的原則將患者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40例患者。研究組40例患者,男24例,女16例,年齡48~73歲,平均年齡(58.34±10.27)歲,髖關節疾病類型:15例骨關節炎,25例股骨頭壞死。對照組40例患者,男21例,女19例,年齡45~76歲,平均年齡(54.26±11.23)歲,髖關節疾病類型:17例骨關節炎,23例股骨頭壞死。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疾病原因等一般性臨床資料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對照組40例患者實行常規的全髖關節置換術后護理措施,主要包括基礎護理措施,健康宣教措施,囑患者忌油膩辛辣飲食,多進食易消化、能量高的食物,并給予一般術后并發癥的預防護理措施。
研究組40例患者在對照組患者的基礎上,增加給予康復護理干預措施,主要措施包括如下:(1)術后第一日,患者行全髖關節術后麻醉清醒后,囑患者多進行深呼吸動作,以預防肺部感染的發生。患者術后取臥位時應定期翻身,以預防壓瘡的發生。(2)術后第二日,為預防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患者應在床上多進行局部的被動活動,主要措施包括按摩臀大肌、股四頭肌和輕微旋轉患者的足踝部,以促進患者下肢的血液循環。并可囑患者取半臥位,上本身抬高,自主進行吃飯等一系列基本的自理能力練習。(3)術后3d至一周,囑患者主動鍛煉臀部、股四頭肌、腓腸肌等主要肌群,以恢復肌力,預防肌肉的萎縮??墒够颊呦茸疬m應數分鐘,若無頭暈等不適感,可在家屬的攙扶下下床在病房中簡單行走,根據患者的適應情況和肌力恢復情況再逐漸增加行走的路程長度和時間,患者行走時應使患肢保持外展30°左右[1]。(4)術后2周,可囑患者使用雙拐主動下地行走,并進行如廁、穿衣、洗漱等自理能力的鍛煉,但切勿過度鍛煉,應注意適當的休息。根據患者恢復程度的不同,可逐步獨立上下床及站立,也可適當做屈膝等鍛煉動作。
1.3觀察指標患者康復效果使用Harris評分標準進行評價,評價標準包括:功能、疼痛、畸形和關節活動度等四個方面。100分為滿分,優:>9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70分?;颊呱钭岳砟芰υu價使用Barthel指數,100分為滿分;生活基本自理:≥60分,中度生活自理障礙:40~60分;重度生活自理障礙:20~40分;自理完全障礙:<20分。
1.4統計學處理本次研究數據處理使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使用%表示,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術后康復效果對比研究組患者的Harris評分85.0%(34/40)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2.5%(29/40),研究組患者康復效果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對比研究組護理前后Barthel指數為(26.24±3.92)、(73.52±11.83);對照組護理前后Barthel指數為(26.19±4.62)、(60.25±9.33),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術后Barthel指數均得到了顯著提高,且研究組患者術后Barthel指數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表明研究組護理后生活自理能力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全髖關節置換術是目前骨科髖關節疾病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可顯著改善患者髖關節功能,緩解髖關節的疼痛癥狀,但該術式不可避免的會對患者造成損傷,術后并發癥多,康復過程要求較高,甚至有可能影響患者術后的生活自理能力,給髖關節疾病患者帶來了嚴重的困擾??祻妥o理根據全髖關節置換患者術后的各種實際情況,從每個細微之處給予患者人性化的護理措施,旨在緩解術后疼痛,促進術后恢復,幫助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鍛煉與提高。本次研究表明,給予康復護理的研究組患者在康復效果和生活自理能力等評判指標中均優于給予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給予全髖關節置換患者康復護理干預,有助于患者康復效果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李永莉. 護理干預對全髖關節置換術康復效果及自理功能的影響[A].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骨傷科分會.第二十四屆中國中西醫結合骨傷科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骨傷科分會:,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