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宏韜
【摘要】目的:對比并分析肥胖患者應用開腹闌尾切除術或者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的治療效果。方法:觀察組行腹腔鏡術,對照組行開腹術。結果:觀察組患者在平均手術用時、手術中的出血量方面、術后的平均下床活動時間以及平均住院治療時間幾方面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是7.14%,而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則高達26.1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肥胖闌尾炎患者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的治療效果良好,術后并發癥率低,該治療方案值得應用推廣。
【關鍵詞】肥胖患者;闌尾切除術;腹腔鏡
【中圖分類號】 R656.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8)03-03-217-01
闌尾炎是臨床中比較常見的疾病類型,特別是肥胖患者的闌尾炎發生率較高,臨床中通常采取闌尾切除術進行治療。傳統的開腹手術由于手術時間長,手術中對患者造成的創傷性較高,因此患者術后恢復時間長,且容易出現術后并發癥。隨著腹腔鏡技術不斷發展和應用,提高了手術治療水平[1]。本次研究將針對肥胖患者腹腔鏡和傳統開腹闌尾切除術的不同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診治的闌尾炎患者共計84例為研究樣本,其中男37例,女47例;患者年齡22~64歲,平均年齡(41.62±1.02)歲;急性闌尾炎者共計62例,慢性闌尾炎者共計22例。利用隨機抽樣原則對患者平均分組,各組均是42例,分別的定義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兩組患者線性資料相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分組比較。
1.2方法觀察組于腹腔鏡下實施闌尾切除術,常規全麻、氣管插管,患者保持仰臥位,常規建立氣腹,探查臟器,改變體位為頭低腳高位,提起患者闌尾,闌尾動脈快速離斷,游離至根部處0.5cm,切斷闌尾并沖腹,檢查手術創面是否存在活動出血,縫合操作孔。
對照組患者行開腹闌尾切除術,麥氏切口,常規對腹腔進行探查,結扎離斷闌尾系膜,并包埋患者闌尾根部,沖洗腹腔后,逐層關腹,依據情況決定是否放置引流管。
1.3評價指標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治療的一般資料,包括患者的平均手術用時、手術出血量以及中轉開腹率等;對比兩組患者術后情況,包括術后下床活動的具體時間和患者術后出現的相關并發癥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以SPSS17.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以t檢驗、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患者一般手術資料比較
觀察組患者在手術用時、手術中的出血量方面、術后平均的下床活動時間以及平均住院治療時間等幾個方面的比較中均比較顯著的低于對照組,結果見表1。兩組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2.2患者并發癥情況觀察組患者其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是7.14%,而對照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則高達26.19%,具體比較結果見表2。兩組資料相比較,兩者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肥胖型的闌尾炎患者中多數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慢性病史,諸如腹痛病史等,患者并沒有比較明顯的表現朱典型的臨床癥狀,大部分患者是由于劇烈腹痛而前來就診,由于患者肥胖因素影響,在進行手術治療時,對于合理的選擇手術刀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因此針對肥胖型闌尾炎患者以腹腔鏡進行腹腔探查,能夠有效的降低誤診率和漏診率[2]。肥胖患者的腹壁相對較為厚實,手術過程中的充分暴露也存在一定的障礙,并且患者的闌尾系膜也比較粗短并且肥厚,術者對于盲腸進行固定時,手術的視野較小,而操作的空間也比較狹小,因此手術的難度進一步增加,對于患者腹腔中的膿液進行徹底的沖洗也需要克服困難。而應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可有效的減小刀口,對患者皮下脂肪層的刺激性較小,因此術后切口感染的發生率顯著降低。同時腹腔鏡下,更容易尋找患者闌尾的位置,手術事業廣闊,可直視探查腹腔,誤診率及漏診率顯著降低[3]。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患者術后的并發癥率僅為7.14%,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的26.19%,同時觀察組患者在平均手術用時、手術中的出血量、患者的術后住院治療時間以及術后恢復下床活動時間等均明顯短于對照組,本次研究結果表明了通過行腹腔鏡手術,有助于患者術后盡快恢復并順利出院,有效的緩解了患者手術后的痛苦,同時也減輕了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
綜上所述,肥胖闌尾炎患者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的治療效果良好,術后并發癥率低,該治療方案值得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陳寧,何中元,焦光輝. 腹腔鏡與開腹闌尾切除術治療肥胖闌尾炎患者的效果比較[J]. 河南醫學研究,2015,24(12):120-121.
[2]王宇昆,朱學群,胡奇能. 重度肥胖患者行腹腔鏡和開腹闌尾切除術的療效比較[J]. 現代實用醫學,2017,29(04):510-511.
[3]趙芳. 110例肥胖患者腹腔鏡與開腹闌尾切除術的治療效果分析[J]. 浙江創傷外科,2017,22(05):968-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