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雍
【中圖分類號】 R711.3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8)03-03-256-01
男性外陰瘙癢性疾病病因復雜,病情反復發(fā)作,很多患者常常用藥不當導致病情加重,病程遷延;我科應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聯(lián)合夫西地酸乳膏治療男性外陰瘙癢性皮膚病取得較好療效。筆者于2015年3月——2016年8月應用外用藥治療男性外陰瘙癢性疾病48例,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48例患者均來自本科,符合以下入選標準:反復外陰瘙癢,包括陰莖、陰囊、腹股溝及肛周;病程超過7天;外陰檢查無皮疹、潰瘍、糜爛、增生物;年齡:18—60歲男性患者。入選48例患者平均年齡(29.06)歲(19-60歲);平均病程(6.83)個月;病程小于等于1個月者31例,大于等于1個月者17例。入選48例患者由于時間和經(jīng)濟等因素,只有35例進行了外陰分泌物軾子取樣培養(yǎng) ,分物取樣培養(yǎng)例數(shù)占總例數(shù)72.9%,有參考價值,其檢測結果如下:共檢出病原菌29例,其中球菌16例,占取樣總數(shù)45.7%,革蘭陰性桿菌5例,占取樣總數(shù)14.2%,念珠菌8例,占取樣總數(shù)22.8%,其余6例報告無病原菌生長 ,占取樣總數(shù)17.1%。
1.2.1治療方法每日早晚清潔外陰后,將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和夫西地酸乳膏均勻調好涂在外陰瘙癢處,連用2周停藥。
1.2.2療效判定標準按照以下標準進行癥狀評分;紅斑、灼熱、瘙癢、脫屑,分別按無、輕、中、重計0-3分。于用藥前及用藥后3天、1周、2周以及停藥后2個月隨訪記錄癥狀評分,計算療效指數(shù),統(tǒng)計局部不良反應。療效指數(shù)=(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x100%。痊愈為療效指數(shù)大于等于90%;顯效為療效指數(shù)60-89%;好轉為療效指數(shù)20-59;無效為療效指數(shù)小于等于20%。痊愈率與顯效率合計為有效率。
1.3統(tǒng)計學方法治療前后總積分比較用配對t檢驗,復發(fā)率比較采用x2檢驗,p0.05,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臨床療效48例外陰瘙癢性疾病患者經(jīng)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和夫西地酸乳膏同時治療后3d、1周、2周臨床痊愈率分別是0%、83.57%、91.43%(表1)。
治療中不同皮損的療效:療后3天紅斑和瘙癢較治療前明顯減輕(p<0.01) 、灼熱感有所緩解(p<0.05);脫屑在治療后1周時出現(xiàn)明顯好轉(p<0.01);治療2周時各癥狀均見極大改善(表2)
2.2復發(fā)情況停藥2月后共25例患者復發(fā),復發(fā)率為54.35%.病程<2個月者復發(fā)3例(20.00%),病程>3個月者復發(fā)22例(70.97%),兩者復發(fā)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10.58,p<0.01)。
2.3不良反應外用夫西地酸和萘替芬酮康唑后有4例(8%)患者局部出現(xiàn)刺激癥狀,表現(xiàn)為紅斑、灼痛,均發(fā)生在用藥初1周內,未做特殊處理,停用夫西地酸,繼續(xù)外用萘替芬酮康唑,癥狀自然緩解,未再出現(xiàn)類似不良反應(兩種外用藥相比較夫西地酸副作用較大)。
3討論
男性外陰瘙癢性皮膚病的發(fā)病機制非常復雜,可能與局部皮膚敏感、皮膚柔軟、出汗多、局部未及時清洗、內褲過緊不透氣、局部長期處于高溫環(huán)境(如汽車駕駛位)等因素有關。 本病臨床表現(xiàn)為男性外陰以瘙癢為主癥,可有紅斑、灼熱、皮屑為次癥。本病無明顯季節(jié)性,秋冬季就診者稍多。應與陰囊濕疹、接觸性皮炎、固定性藥藥疹等相鑒別。筆者認為男性外陰潮濕,局部溫度較高,局部未及時清洗等因素并不是引起外陰瘙癢的主要原因,因為有上述情況的男性的不在少數(shù),但并未出現(xiàn)瘙癢,故應考慮真菌及細菌感染的因素;故筆者主張治療男性外陰瘙癢,應首先要使用抗菌抗真菌外用藥物,可適當選用止癢外用藥物,在治療中糖皮質激素類乳膏對本病癥狀有明顯緩解作用,但不能治愈本病,而且易使皮膚色素沉著、皮膚粗糙、皮膚增厚,使皮膚極易形成激素依賴性皮炎,使皮膚屏障功能破壞,將進一步加重復發(fā),建議糖皮質激素類乳膏不作為治療男性外陰瘙癢性皮膚病首選;故避免過度搔抓和合理應用外用藥治療,減少復發(fā)是治療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