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廷
【摘要】目的:研究ICU(重癥醫學科)患者呼吸困難癥狀接受肺部超聲檢查的影像結果。方法:以2017年3月~2018年2月在ICU接受救治的呼吸困難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本組患者均接受床旁超聲檢查并總結其肺部超聲影像結果。結果:根據患者影像結果判定患者中有胸腔積液者24例、肺臟實質性病變16例、肺水腫16例、膈肌功能障礙3例、氣胸1例。患者影像結果與其病理學結果相比,床旁超聲檢查診斷準確率為88.3%。結論:床旁超聲檢查對ICU患者呼吸困難的原因診斷有積極效果,醫護人員能夠根據患者影像結果的不同征象變化來判定其具體病發原因,但其診斷準確率仍然具有一定局限性,可以結合更多診斷方法進行確診。
【關鍵詞】呼吸困難;肺部;床旁超聲;影像結果
【中圖分類號】 R816.41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2-3783(2018)03-03-262-02
前言
呼吸困難是ICU(重癥醫學科)患者常見的一種癥狀類型,急性肺水腫、胸腔積液、肺部感染、膈肌功能障礙等均會引發患者呼吸困難癥狀,對患者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均造成嚴重損害[1]。由于ICU患者多為長期臥床治療,極容易發生感染癥狀且不適宜轉運檢查,因此本次研究中給予60例ICU呼吸困難患者床旁超聲檢查,分析總結患者肺部的超聲影像結果。具體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本次研究中60例ICU呼吸困難患者入院時間均為2017年3月~2018年1月,患者性別比例中男性、女性分別為33例、27例,年齡由低至高15歲~70歲,平均(33.6±5.5)歲,呼吸困難病程由短至長2周~6個月,平均(1.2±0.4)個月。本組患者呼吸困難原因包括胸腔積液24例、肺臟實質性病變16例、肺水腫16例,膈肌功能障礙3例、氣胸1例。同時本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B超臨床診斷及X線診斷,部分患者依據其實際情況接受胸腔穿刺檢查,最終結合患者臨床癥狀及病理結果證實為上述原因引發的呼吸困難癥狀。此外,本組患者均為意識清醒且能夠與醫護人員進行清楚交流的患者,排除昏迷不醒、無法交流、臨床檔案資料不全的患者。
1.2方法本次床旁超聲研究中使用12分區法完成患者肺部檢查,患者均持臥位且由醫護人員調整其床頭高度為30°,將患者雙手固定于頭部。醫護人員使用凸陣探頭與患者肺部區域的左右兩側進行掃描,完成患者胸部1~6區進行檢查(以胸骨旁線、腋前線、腋后線、脊柱旁線將胸廓分為前、側、后胸壁共6個區,每個區在分為上下兩個區,共計12個區。前胸壁為1、2區(前上為1區,前下為2區),側胸壁為3、4區(側上為3區,側下為4區),后胸壁為5、6區(后上為5區,后下為6區),全面細致的測定患者上述區域的病變情況,收集患者超聲檢查圖像并總結其影像特點(具體包括蝙蝠征、胸膜滑動征、A線、B線、Z線、沙灘征、窗簾征等多種類型)。同時醫護人員應于患者L1~L4區域中評估其是否存在氣胸、肺水腫等癥狀,于患者L4~L6區域中評估其是否存在胸腔積液癥狀。
2結果
本次研究結果中60例患者接受床旁超聲檢查,根據患者影像結果判定患者中有胸腔積液者24例、肺臟實質性病變16例、肺水腫16例,膈肌功能障礙3例、氣胸1。患者影像結果與其病理學結果相比,床旁超聲檢查診斷準確率為88.3%。
3討論
呼吸困難作為患者呼吸不全的一項重要癥狀,導致患者在主觀上產生空氣不足、呼吸費力等感覺,同時導致患者本身正常的呼吸頻率、呼吸深度以及呼吸節律均出現明顯改變[2]。就本質而言,人體的呼吸是由呼吸肌與輔助呼吸肌均參與的一項呼吸運動,這一運動涉及到了人體心臟、肺臟等多項臟器與組織結構。因此一旦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癥狀,則直接涉及到了患者體內各項臟器,懷疑患者上呼吸道、支氣管、肺臟、胸膜、胸壁、縱膈等多項結構是否在功能及機制上出現了障礙癥狀[3]。而正由于人體呼吸運動的復雜性,上述器官的多項疾病均能引發人體呼吸困難癥狀,例如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自發性氣胸、大量胸腔積液等等[4-5]。也正因此,單純的依據患者臨床癥狀來判定其呼吸困難的病發原因及原發性疾病類型,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
本次研究中給予60例ICU呼吸困難患者床旁超聲檢查,通過對患者超聲影像學檢查結果的綜合分析來判定患者呼吸困難的病發原因。一般呼吸困難患者的超聲影像檢查征象包括括蝙蝠征、肺滑動征、A線、B線、Z線、水母征、四邊征等多種類型,而不同的征象類型則代表患者不同的疾病類型。例如患者超聲檢查結果為蝙蝠征,其屬于正常的肺部征象結果,能夠幫助醫護人員有效排除超聲偽音現象;而肺滑動征同樣屬于正常的肺部征象結果,幫助患者排除由氣胸、肺不張、胸膜黏連、肺氣腫等任何一種引發患者胸膜無法移動的疾病類型;患者超聲檢查結果為A線卻未伴有肺滑動征,則說明患者可能存在氣胸癥狀;患者超聲檢查結果為B線則排除其存在氣胸癥狀,懷疑患者可能存在肺小葉間隔增厚、肺間質水腫等肺部間質性疾病,例如肺水腫、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等。醫護人員能夠結合患者上述影像學檢查結果,更加細致充分的判定患者病情類型。同時床旁超聲檢查與其他影像學檢查相比,其不需要移動ICU入住患者,檢查本身具有方便、快捷、安全等多項優點,相較于其他需要患者積極配合的影像學檢查方法,自然更適用于ICU呼吸困難患者的檢查過程中。
綜上所述,床旁超聲檢查對ICU患者呼吸困難的原因診斷有積極效果,醫護人員能夠根據患者影像結果的不同征象變化來判定其具體病發原因,但其診斷準確率仍然具有一定局限性,可以結合更多診斷方法進行確診。
參考文獻
[1]賴曉東, 許珊, 賴曉寧. 重癥超聲快速管理方案在ICU重癥患者急性呼吸困難或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病因診斷中的作用[J]. 現代醫藥衛生, 2016, 32(14):2131-2133.
[2]李虹, 李一丹, 朱維維,等. 超聲心動圖聯合肺超聲對呼吸困難伴肺動脈高壓患者的病因診斷價值[J]. 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 2016, 25(10):829-833.
[3]馬歡, 郭力恒, 黃道政,等. 如何應用床旁肺臟超聲快速鑒別診斷呼吸困難:“彗尾征”快速識別心源性氣促[J]. 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 2013, 25(8):499-500.
[4]龔菊, 詹英. 床旁肺部超聲在ICU中的應用進展[J]. 現代臨床醫學, 2016, 42(6):409-413.
[5]吳艷. ICU患者呼吸困難的肺部超聲影像及圖像分析[J]. 醫藥前沿, 2017, 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