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梅
【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兒黃疸藍光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分析。方法:此次研究對象為我院收治的54例黃疸新生兒,病例選取時間為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并將其按照隨機的方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各27人。其中對照組患者進行單純光療治療,觀察組患者進行LED藍光燈治療,對比分析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與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和無效率分別為,92.59%,74.07%,18.51%,7.4%;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和無效率分別為,55.56%,18.51%,37.03%,44.44%,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1例腹瀉,發熱1例,1例皮疹;對照組4例腹瀉,發熱3例,3例皮疹,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11.11%)明顯少于對照組(37.03%),兩組差異明顯,存在統計學意義。結論:藍光治療新生兒黃疸的效果良好,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顯的緩解和康復,不良反應大大減少,臨床治療效果也大大提升,值得進一步研究發展。
【關鍵詞】新生兒黃疸;藍光
【中圖分類號】 R272.1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2-3783(2018)03-03-269-01
在新生兒時期,有一種常見且多發的疾病,那就是黃疸[1],主要因體內膽紅素率高于清除率,總膽紅素率濃度增加,導致高膽紅素血癥,從而引發黃疸,臨床上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黃疸[2],主要表現為皮膚和鞏膜黃染,生理性黃疸相對治愈率高,一般情況下會隨著新生兒生長自愈,而病理性黃疸危險較大,如果不能進行及時治療,會對新生兒大腦發育產生嚴重影響,甚至危及生命[3]。現階段通過藍光治療黃疸,能夠有效緩解病情,本次研究采用藍光治療黃疸,并研究相關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以下為具體結果。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基礎資料對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4例黃疸新生兒進行密切觀察,隨機對患者進行分組治療,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7人,所有患者均符合黃疸的診斷標準,且患兒家屬均已經簽訂知情同意書。觀察組患者中男15例,女12例;最大年齡28天,最小年齡50小時,平均年齡(12.25±1.12)天,病程為(8.5±2.8)天,平均病程(6.1±1.3)天;對照組患者中男14例,女13例;最大年齡27天,最小年齡48小時,平均年齡(11.16±1.03)歲,病程為(8.1±1.7)月,平均病程(5.8±1.1)天。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在性別、癥狀等方面的臨床數據,發現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首先,兩組患兒均采用常規藥物治療,對照組患兒采用普通光療治療,觀察組患者進行LED藍光燈治療,準備好藍光照射治療所需用具:箱體上下各有LED藍光燈的嬰兒培養箱、藍光治療專用的眼罩、頭圈、手套、腳套以及紙尿褲。
其次,做好對兩組患兒光療前的身體清潔,將專用的眼罩、頭圈、手套、腳套給患兒穿戴好,紙尿褲的邊緣不要超過肚臍以使更大范圍的皮膚暴露在藍光之下,將箱體周圍用白色的棉布包裹好,在避免刺激到醫護人員的眼睛同時,加強箱體內藍光的反射作用,達到良好的效果。
最后,醫護人員要通知患兒家屬相關治療的過程和注意事項,提高家長配合度。
1.3觀察指標詳細記錄兩組黃疸新生兒治療前后的臨床指標:臨床療效,腹瀉,發熱,皮疹等不良反應。用顯效、有效以及無來表達臨床療效。顯效:膽紅素水平明顯降低,腹瀉、發熱、皮疹等不良反應癥狀消失;有效:膽紅素水平有所降低,腹瀉、發熱、皮疹等不良反應癥狀有所消失,個別患兒存在此癥狀;無效:膽紅素水平沒有降低甚至提高,腹瀉、發熱、皮疹等不良反應癥狀沒有得到緩解。
1.4統計學分析SPSS17.0軟件是檢驗本次涉及數據所使用的工具,組間計量應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應用(%)表示,行x2檢驗,P<0.05具統計差異。
2結果
2.1臨床效果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59%,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55.56%,兩組之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3討論
紅細胞在凋亡之后會形成間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在肝臟的作用下轉變為直接膽紅素,形成膽汁,最后隨著大便排出體內,而黃疸的產生就是由于上述某一環節出了問題[4]。新生兒的肝功能發育不完善,導致對膽紅素的清除能力差,從而容易引發黃疸[5]。因此治療過程中對不良反應發生進行防御和護理是十分有效的,并且給予適當的對癥支持治療[5],才能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研究表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2.59%,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55.56%,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1例腹瀉,發熱1例,1例皮疹;對照組4例腹瀉,發熱3例,3例皮疹,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11.11%)明顯少于對照組(37.03%),兩組差異明顯,存在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新生兒黃疸經藍光治療后,效果顯著且不良反應大大降低,提高了患兒的治愈率,值得進一步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唐春梅.新生兒黃疸藍光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探討[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33):138-140.
[2]張海林.新生兒黃疸藍光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探討[J].東方食療與保健,2017(2):98.
[3]張建麗.新生兒黃疸藍光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分析[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2(8):103-104.
[4]張桂蓮.新生兒黃疸藍光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分析[J].母嬰世界,2015(6):129-129,130.
[5]何峰.新生兒黃疸藍光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探討[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19):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