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杰
【摘要】基于我國老齡化的加快,老年人健康狀況不容樂觀的事實,本文主要論述影響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因素,以期為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提供參考建議。通過對老年人生理特點和影響老年人營養因素的分析,提出改善老年人膳食營養的對策,旨在為老年人合理膳食提供參考。
【關鍵詞】老年人;營養不良;因素;對策
【中圖分類號】 R15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8)03-03-272-01
對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凸顯,老年人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合理的營養有助于延緩衰老,而營養不良或營養過剩、紊亂則有可能加速衰老的進程[1]。因此,從營養學的角度探討衰老的機制和生理變化,研究老年人的營養需要及合理膳食十分重要。
1老年人的生理特點
1.1身體成分的變化細胞數目下降,突出表現為肌肉組織的重量減少而出現肌肉萎縮;身體水分減少主要表現為細胞內液減少,影響體溫調節,降低老年人對環境溫度改變的適應能力;骨組織礦物質和骨基質均減少,骨密度降低,骨強度下降易出現骨質疏松癥.
1.2器官功能改變消化系統消化液、消化酶及胃酸分泌量的減少;心臟功能的降低及腦功能、腎功能及肝代謝能力均隨年齡增高而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1.3代謝功能降低老年人體內的去脂肪組織或代謝組織減少,脂肪組織相對增加.與中年人相比,老年人的基礎代謝大約降低15%-20%;合成代謝降低,分解代謝增高,合成與分解代謝失去平衡,引起細胞功能下降。
2影響老年人營養狀況的因素
2.1生理因素多數老年人有牙齒脫落或對假牙不適應,影響食物的咀嚼,因此不愿意選用蔬菜,水果和瘦肉一類的食物;老年人由于消化吸收功能減弱,攝入營養素不能很好的被吸收;由于肝,腎功能的衰竭,維生素D不能在體內轉化成具有活性的形式[2];老年人由于慢性病,常服用各種藥物,干擾了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
2.2經濟因素多年來,世界衛生組織 (WHO)及一些西方專家一直強調,導致居民健康狀況差異及健康狀況分布不公平的根源是經濟社會地位而非病毒和病原體[2]。經濟社會地位是影響一個人健康狀況和期望壽命的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是迄今為止最廣泛、最重要的健康影響因素[3]。老年人的經濟收入通常要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城市老年人的平均收入,要低于同期城市職工的平均收入;農村地區老年人的收入主要來源于自己的勞動和子女的接濟,經濟收入低的問題尤為突出。經濟收入低下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營養、生活條件、醫療保健等,從而影響其健康狀況。部分老年人由于經濟狀況拮據,購買力下降,或行動不便外出采購困難,影響了對食物的選擇;喪偶老人,空巢老人由于生活孤寂,缺少興趣,干擾了正常的攝食心態;有些老人因退休而離開工作崗位和工作環境,一時尚不能適應,引起食欲下降。
2.3家庭結構和社會關系家庭是影響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老年人離退休、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后,從社會轉向家庭,家庭就成為老年人物質支持、精神安慰和生活照料的主要依托。隨著社會經濟文化和醫學水平的發展,家庭結構應由過去的“大家庭結構向”向“小家庭結構”轉變。這種時代發展的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家庭養老作用,增加了養老負擔,同時這種結構也影響著老年人的健康狀況。
3對策
老年人的合理營養可減慢衰老,增強老年人的體質[3]。根據老年人的體質特點生理特點,在飲食方面應遵循的原則是減少熱量的供給,采用易消化的食物,進行適當的體力活動以維持適宜體重,注意水分的供給及膳食纖維攝入,少攝入糖和鹽,多吃高蛋白食品,蔬菜和水果等[4]。
3.1食物要全面保持多樣化,不要偏食,五谷雜糧、畜禽蛋乳、水陸菜蔬、干鮮果品、魚貝蝦蟹、山珍海味等都要吃。不要因為有高血壓、冠心病,就“談葷色變”,患這兩種病的老人,瘦肉、牛奶可以吃,豆類更宜多吃。否則會因營養不良而身體消瘦,抵抗力減退,反而對身體健康不利。
3.2飲食宜清淡[5]以谷為養,果菜為充,肉類益之,既可滿足各種營養素的供應,又可保持大便通暢。但清淡不等于吃素。
3.3飯菜宜軟爛老年人因牙齒磨損、松動或脫落,咀嚼能力降低,各種消化酶分泌減少,消化能力差,因此應該把食物切碎煮爛,肉可以做成肉糜,蔬菜宜用嫩葉。
3.4要少食多餐[6,7]
一般每日可安排五餐,每餐的量不宜太多,餐間不吃零食,特別是甜食,以免影響食欲,導致消化功能紊亂。要避免暴飲暴食,且不宜進過熱過冷的食物。
3.5要多吃果菜老年人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以保證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供給。同時,應常給老年人常做些湯、羹、菜泥之類的菜吃,以補充水分,幫助消化。
3.6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狀況,需要發展多層次的社會保障機制,健全老年醫療保障體系:國家應增強老年醫療經費的支出,擴大醫保的覆蓋面,切實解決老年人因經濟問題而難以承擔醫療費用問題;大力發展社區門診服務和新農合體系,建立健全完善的社會、家庭、個人保障組織,大力培養老年人的風險意識、醫療保險意識,鼓勵個人參加社會保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創造社會支持環境,不斷提高老年人的生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
參考文獻
[1]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局.
[2]WHO.Health Systems:Improving Performance.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0:16.
[3]張拓紅等.社會經濟地位與老年人健康狀況.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2(9):5.
[4]黃儉強,陳琪爾.廣州市社區老年人生存質量調查.中國老年學雜志.2005.25(6):666-667.
[5]何揚利,蹇在金,唐大寒.老年人的簡易營養評價法和簡易評價精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4,24(1);79-81.
[6]朱瑩.急診科留院觀察老年病人營養狀況調查[J].嶺南急診醫學雜志.2006,11(2);105-113.
[7]囝洪鳳,裴云環,王風俠,等.社區老年人營養支持對生命質量的影響[J].泰山醫學院學報,2005,26(6);572-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