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永芬 高雅 鄧麗 易亞麗
【摘要】目的:穩妥有序實施全面兩孩政策。方法:合理配置公共服務資源。提升婦幼健康服務水平,加強產兒科緊缺專業人才培養和使用。結論:保障計劃生育家庭合法權益,使他們優先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完善包括生育支持、幼兒養育、青少年發展、老人贍養、病殘照料等在內的家庭發展政策。
【關鍵詞】二胎背景;困境;對策
【中圖分類號】 C9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8)03-03-290-01
1全面兩孩政策出臺的背景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在50年代和60年代先后出現了兩次生育高峰,進入80年代后,人口增長的速度加快。1982年十二大,計劃生育被確定為基本國策。實行計劃生育,嚴格控制人口增長,堅持優生優育,提高人口質量。從1980年提倡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到1984年提出在農村適當放寬生育兩孩的條件,然后是2013年單獨二孩政策的通過,再到今天的全面放開二孩,我國計劃生育政策一直在處于動態調整的“進行時”。在經歷了從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轉變之后,我國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增長過快,而是臨近超低生育率、人口老齡化、出生性別比失調等問題。分析實行“全面二孩”政策的背景。
1.1單獨兩孩實踐遇冷生育率低到危險人口總量增長的勢頭明顯減弱,育齡婦女數量逐步減少,特別是生育旺盛期婦女數量下降較快,少生優生成為社會生育觀念的主流。截至2014年12月,全國僅有不足100萬對單獨夫婦提出再生育申請,而此前的官方預計是每年增加200萬人左右。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經濟藍皮書:2015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認為,中國目前的總和生育率只有1.4,遠低于更替水平2.1,已經非常接近國際上公認的1.3的“低生育陷阱”。
1.2人口老齡化目前,中國已成為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據聯合國統計,到本世紀中期,中國將有近5億人口超過60歲,這個數字將超過美國人口總數。目前面臨嚴峻的問題是出生率降低,年輕人越來越少,今后誰來工作、誰來納稅、誰來養活數以億計的老年人?
1.3勞動力過剩向短缺的轉折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保持了高速的增長,大量農村勞動力涌入城市,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導致了目前農村問題頻發,以“老弱病殘”為主的農村人口結構已逐步凸顯了農村經濟的增長乏力。
1.4“失獨”社會之殤近些年來,我國家庭規模不斷縮小,親屬結構簡化單一,養老撫幼、互助互濟等傳統功能弱化,家庭親屬文化受到沖擊,一些帶有深厚文化基因的社會關系日漸消失。獨生子女家庭超過1.5億戶,家庭的生育、養老等基本功能有所弱化。許多獨生子女面對沉重的養老負擔,常感到有心無力、獨木難支,而老人“失獨”不僅是家庭災難,也是社會之殤。失獨家庭所經歷的心理創傷、經濟壓力、醫療養老承受的痛苦誰能解?
1.5男女比例失衡在重男輕女思想依然普遍和B超逐漸普及的情況下,促使男女出生比例節節升高,從1980年的107.4上升到2004年的121.1。雖然政府已經采取措施。但到2014年依然處于115.9的超高位。因此,要使男女比例恢復正常,有效的辦法就是實施全面兩孩政策,有利于優化人口結構、保持經濟社會發展活力、促進家庭幸福與社會和諧,有利于中華民族長遠發展。
2全面兩孩生育政策面臨的挑戰
2.1對已經生育過一孩的群體,根據估計,該目標人群約為9100萬人,但是其中有一半在40歲及以上,而這一半人群不僅生育意愿較低,而且生物學上的生殖能力也較低。因此,看似龐大的目標人群,真正能生育二孩、創造短期出生高峰的人群卻是有限的。
2.2在更長時期上,全面兩孩政策的實施效應取決于更為年輕的育齡婦女。但是這些“80后”“90后”因個人背景和經濟社會環境的巨大變化,所面臨的生養經濟成本、子女照料的時間、精力和心理負擔,以及自身在教育、職業等各方面發展上的壓力,要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為嚴峻,而國家和社會在相應的配套政策或支持體系上還非常缺乏,造成理想與現實、希望與行動之間的沖突和難以調和的矛盾,不可能有較高的生育預期。
2.3由于高齡孕產婦明顯增加,發生孕產期合并癥、并發癥的風險增大。一是母嬰健康安全的風險也明顯增大。這對于婦幼保健服務能力和技術供給,特別是完善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轉診、會診網絡和機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挑戰。二是出生人口增加自然還會導致對產科和兒科醫療服務需求的增加。從新生兒到嬰幼兒,對產科醫療服務需求的增長將轉移到對兒科醫療服務需求的增長。主要表現為對各級醫療衛生機構中的基礎建設滯后,臨床業務用房、床位、醫生、護士數量的需求。
2.4在未來10年內的兒童照料、學前和小學教育需求也將顯著增長。
3全面落實兩孩政策必須解決的問題
3.1切實解決生育小孩壓力大的問題。一是要解決生得起的問題,精力問題,特別是生活在大城市的育齡婦女,多數人的工作壓力都比較大;經濟上的壓力,產假的問題,托兒所、幼兒園的問題,降低撫養成本。二是因為育齡婦女年齡大,40歲左右的生孩子比較困難,所以還要解決生得出的問題,技術上要跟得上。還有高齡產婦生育的高危人群,助產技術要跟上,要確保母嬰安全。三是要解決生得好,確保優生優育的落實。
3.2從公共服務需求的增長來看,醫療衛生、兒童照料、教育等方面會面臨一定的壓力。必須加大投入、優化配置。
3.3孕產高齡化 政策實施后,高齡孕產婦會明顯增加,發生孕產期合并癥、并發癥的風險增大。為此,一要增加婦幼保健服務能力供給,加強技術人員的培訓。二要做好分級診療,引導群眾合理選擇助產服務機構。三要加強咨詢指導,增強孕產婦自我保健能力;四要完善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轉診、會診網絡和機制,確保急救通道暢通。總之,要采取一切措施,確保母嬰健康安全。
4如何穩妥有序實施全面兩孩政策
4.1合理配置公共服務資源根據生育服務需求和人口變動情況,合理配置婦幼保健、幼兒養育照料、學前和中小學教育、青少年發展。構建具有中國特色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機制,為老年人提供社區托老日間照料、居家養老、康復護理、、養老保障、大病治療等養老服務。
4.2完善流動人口信息互通、服務互補、管理互動的全國網上信息核查和共享。加強職業健康、傳染病防治、心理健康、避孕節育、婦幼保健、生殖健康服務。開展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和干預項目,增強流動人口自我保健意識和防護能力,完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法規。
4.3保障計劃生育家庭合法權益,支持生育,保障女性就業、休假等合法權益,落實生育保險相關待遇。支持女性生育后重返工作崗位。
4.4推進優生優育全程服務提供系統、規范的孕前和孕期保健、住院分娩、兒童保健和計劃免疫等服務。推進出生缺陷綜合防治,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4.5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公立醫院婦幼健康服務能力建設加強孕產婦和新生兒危急重癥救治能力建設,暢通危急重癥救治綠色通道,建成分級負責、上下聯動、應對有序、運轉高效的孕產婦和新生兒危急重癥急救、會診、轉診網絡。
4.6是加強緊缺專業人才培養和使用學校增設助產相關專業招生以及鄉村助產人員短期培訓班。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加大產科和兒科醫師等緊缺專業招收規模。開展助產士、產科和兒科醫師轉崗培訓,鼓勵醫護人員向助產士、產科和兒科醫師專業方向發展。建立助產士、產科和兒科醫師等緊缺人才激勵機制,在薪酬分配方面給予傾斜,改善醫務人員待遇,增加崗位吸引力。
4.7引導群眾樹立性別平等觀念,營造有利于女孩成長成才的社會環境。依法嚴厲打擊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人工終止妊娠行為。
5結論
全面落實兩孩政策,必須合理配置公共服務資源。加強產兒科緊缺專業人才培養,保障計劃生育家庭合法權益,支持生育、幼兒養育、青少年發展,確保優生優育的落實。構建具有中國特色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機制,穩妥有序實施全面兩孩政策。
參考文獻
[1]田雪原:新中國人口政策回顧與展望2009.12
[2]全國各地全面實施雙獨二孩政策 2011.11
[3]實施單獨二孩政策 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 2013.12
[4]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十三五”規劃綱要:實施全面二孩政策 2015.10
[5]翟振武等:立即全面放開二胎政策的人口學后果分析[J].人口研究.2014.2
[6]劉敬敏等: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對人口出生率的影響研究[J].當代經濟 2016.13
[7]宋全成等:我國單獨二胎人口政策實施的意義、現狀與問題[J].南通大學學報.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