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通州灣三余初級中學 謝 禹
發展學生主體性就是要培養他們主動學習,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積極動口、動手、動腦的意識;就是要強調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注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動性和自信心的培養,鼓勵學生的創新;就是要關注每個學生的個人體驗,尊重學生的差異,追求學生的多元發展。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越強,其學習的積極性就越高,學生思維就越能得到發展,越能體會數學的價值,越能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和分析現實生活并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和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機會是決定課堂教學目標達成度的兩個不可替代的關鍵因素,積極參與能夠滿足他們的表現、交往、合作的欲望,促進積極的思維,實現知識與能力的有效轉換,并在課堂上發展主體參與精神和參與能力,還可以遷移到他們對課堂以外的其他問題上,產生積極的效應。
主動參與的核心問題是學生主體的參與狀態和參與度,它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握好課堂教學的容量、節奏和時段銜接,給學生提供自由思考、獨立探索、解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教師應當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學生主動參與的氛圍和條件,通過主動參與,還學生以學習的主動權,拓展學生發展空間,引導學生挖掘自己的創造潛能,開發自己的創造力;對學生所產生的標新立異的愿望、做法和思維閃光點,要盡可能給予鼓勵性評價,允許學生從事實驗探究;對學生的偶然失誤持寬容態度,當學生的見解出現錯誤和偏頗時,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我矯正,將機會留給學生;熱情鼓勵學生質疑、提問和辯論,并勇于發表不同意見,使學生有心理安全感。
如:用描點法畫出二次函數的圖象,并根據所畫圖象,指出其開口方向、對稱軸和頂點坐標。很多學生抓不住平移變換的實質,可設計以下問題:(1)把拋物線y=2x2向左平移兩個單位所得的拋物線的解析式是什么?(2)把拋物線y=2x2向上平移三個單位所得的拋物線的解析式是什么?(3)把拋物線y=2x2先向左平移兩個單位,再向上平移三個單位,所得的拋物線的解析式是什么?(4)把一拋物線先向左平移兩個單位,再向上平移三個單位后得到的拋物線是y=2(x-2)2+3,那么原拋物線的解析式是什么?讓學生探究學習分析比較,搞清拋物線平移變換的實質是頂點坐標的平移。
學生學習數學只有通過自己的思維活動、操作活動并轉化為內心體驗后才可能是有效的。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在認識活動中的能動作用。
一名優秀的教師應當成為好的問題設計者。創設的問題情境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以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為適度。問題太淺無益于智力開發;問題太深超過了學生的認知能力,啟而不發。從心理學角度看,問題太深或太淺,還會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因此,創設適宜的問題情境,是維持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教師要注意設“疑”,啟發思考;講中有問,針對性強;啟發學生提取已有經驗進行創造性組合的思維活動,才能產生正向的學習遷移。
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教師不能以單純的活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而要注重在情境中用問題來啟發和引導學生。如在二次函數第一課時的教學中,筆者以設計花圃和商店打折銷售的實際問題來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列出函數式,提出問題:“兩個函數關系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比分析,很快發現了二次函數的特征,從而為二次函數的定義學習奠定了基礎。自古以來,數學就是“思維的體操”,對所有人而言,數學都是一種不可缺少的思維訓練。啟發式教學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能動性的充分發揮,實現系統知識的掌握與智力的充分發展,教師貴在啟發、引導、點播、激勵。教師可利用錯解、漏解培養思維的批判性和深刻性,即培養學生深刻認識事物的本質屬性,對數學問題能夠獨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不輕信、不盲從的思維品質。
教師在課堂上應能就教學任務的不同和教學對象的差異,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如小組討論、分組學習等,使接受練習式的學習和體驗探究式的學習結合起來,為每個學生創造表現的機會,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中學會傾聽,學會交流,學會表達,學會協作和分享,不斷獲得成功體驗。
例如:在討論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關系時,有這樣一道題:
二次函數y=ax2+bx+c(a≠0)的圖象如圖所示,根據圖象解答下列問題:
(1)方程ax2+bx+c=0的兩個根為____________;
(2)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為__________ ;
(3)y隨x的增大而減小的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為_________;
(4)若方程ax2+bx+c=k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則k的取值范圍為_________。
我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獨立思考,互幫互助,學有所獲。當學生嘗到解題中的成功喜悅,感悟到學習解題需要領悟數學解題思想、解題方法和解題技巧時,學生的思維能力不知不覺就在提升。
學生是教育的對象,教師要重視情感對學生學習的強大激勵作用。要關愛每一個學生,對學生充滿信任和期待,有教育的信心和耐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他們。教師要努力拓展學生表現自我的空間,要相信所有的學生都能學會學習,因而,應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創造、表現及成功的機會。如給思維能力比較強的學生以富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基礎薄弱的學生多答一些相對容易的問題,用“放大鏡”尋找學習困難或學習受阻的學生閃現的正確思維火花,并及時加以鼓勵,為更多的學生提供平臺,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機會。
作為一位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要積極地為學生創造條件,提供有利的生態環境,尊重學生的心理需求,善于啟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實現其自身的價值,提高其數學核心素養。
[1]楊麗萍.《二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教學片段及反思[J].中學數學,2012(1).
[2]錢梅琴.“做中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語數外學習,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