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浩
【摘要】隨著中國與國際化的接軌,英語倍受人們的關注,它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為人們所重視。但英語聽力仍然是影響人們交流與學習的一大難題。特別對于高中學生來說,存在著聽力水平很難提高,制約高考英語成績的突出問題。本文從制約高中生聽力的因素分析,提出了提高高中生聽力能力的幾點對策。
【關鍵詞】提高 高中英語聽力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009-02
高考考試大綱明確指出,高考英語主要考察學生聽、寫、讀、譯等方面能力,聽力作為考查學生的一項重要的內容。因為聽力能力的考查不僅有利于說、讀、寫三項技能的發展,而且更利于開展語言的日常交際。聽力考查不僅考查是英語聽力水平,同時也考察臨場應變能力、記憶能力等,然而長期以來,英語聽力總是成為學生高考的絆腳石,那么如何才能提高高中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呢?
一、科學認識“聽力”
所謂聽力,我們可將它分為兩個層次,其一為聽,指信號輸入;其二為解,指信號處理。聽為第一層次,即辨別,它屬于感知技能,是對聽覺器官接受到信息的感知,即聽覺感知,由于英語與漢語不同,它存在著語音、連讀、同化、弱化等現象,這些就給我們的聽帶來了障礙。由于英語不是我們的母語,在聽力的時候我們處于被動地位,聽過的材料要記住,而且要記一定時間,這就需要較大的短時記憶跨度。有時候聽力題做不好,原因不是聽的問題而是記的問題。另外會話的口音、語速、錄音及放音的清晰度,這都影響著學生的聽力的效果。
聽力的第二層次為解,即理解。我們普遍認為只要達到第一層次達到第二層次就沒問題,其實不然,因為對材料的理解,它又涉及到學生閱讀能力、對英語學習的背景知識了解等。由此可以看出影響學生聽力的因素包括聽的能力和解的能力。
二、影響聽力效果的因素分析
(一)聽的效果
學生聽聽力時的注意力即專注的狀態影響著學生聽力的效果,有的高中學生喜歡在聽聽力的時候,擺弄著東西,一心二用,不能投入進去,這影響著信息的感知,造成信息輸入的錯誤或者有差距,這就會嚴重影響著聽力的效果。
(二)瞬時記憶的能力
學生聽聽力的時候第一步是聽覺感知,感知的目的是為了記憶,感知正確了就需要瞬時的記憶,如果瞬時記憶錯誤就會影響到下一步“解”的效果。所謂瞬時記憶又稱感覺記憶,是認知心理學用來說明人的感覺作用和記憶形成的術語,刺激物體的信息接觸到人的感覺器官,使得到暫時的存貯,這種存貯形式便叫做感覺記憶。感覺記憶包括視覺登記、聽覺登記等。凡接觸到感覺器官的信息,都成了登記的內容。相對短時記憶而言,感覺登記保持的信息量較大,但它們都處于相對地未經加工的原始狀態。如果人不予注意,感覺登記的信息便很快喪失,保持時間相當短。所以只有受到特別注意或模式識別的信息,才能轉入短時記憶。
(三)英語的特殊讀音現象
我們都會感覺到,在聽聽力的時候,如果講話者是一個個字的很慢的朗讀或者對話,他們就會對于聽力的理解會容易些,然而,在英語中存在著連讀、同化、弱化等現象的存在,這就干擾著學生聽的效果。
(四)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高考聽力考查,其實考查的不僅僅是學生聽力,還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當一個語句或者一篇文章學生在閱讀時候理解就有困難,何提聽后再去理解呢?
(五)英語國家的背景知識
文化背景知識在聽力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直接影響到學生做聽力理解時的思維方式。中國和英美等西方國家有著迥然不同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中國學生由于深受母語和本國文化的影響,對英漢文化的差異缺乏敏感的認識,不了解西方的社會制度、風土人情、民俗習慣、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等這些文化背景知識,在聽力理解過程中往往用中國式的思維去分析和理解英語句子。這就會給理解帶來極大的偏差。
三、提高高中生聽力效果的策略
針對以上制約高中生英語聽力的制約因素,我們提出以下幾點措施:
(一)培養精神專注力
在聽聽力時切忌三心二意,切勿移情別戀。只有聚精會神、專心致志,排除雜念和外界干擾,大腦皮層才會留下深刻的記憶痕跡而不易遺忘。如果精神渙散,一心二用,就會大大降低瞬時記憶效率。因此聽時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做到眼、耳、腦、手并用,且迅速作答。集中注意力的訓練方法有冥想、打坐等,目的是平時鍛煉自己排除雜念的能力。
(二)培養瞬時記憶能力
要培養瞬時記憶就要培養記憶習慣,每天安排一個固定的時間背誦英語語句或者名篇課文等,這樣形成習慣后就會自覺、主動地記憶學習,還可以睡覺之前有意識地記憶材料,可以減少其他事物的干擾,提高大腦對信息的處理能力。
(三)多說多讀
聽是說的基礎,說反過來又促進聽。這里的“說”是交談,是日常對話,也可以是大聲的朗讀。因為朗讀對聽力的影響很大,語感也是通過朗讀來培養的。朗讀可以是高中課本的課文,也可以搜集歷年的高考真題聽力材料經常進行朗讀,通過多讀多說,久而久之,許多詞和句子就在大腦里扎了根,信息的反饋便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四)多聽多練
聽力對于高中生來說雖難,但對于常用的日常用語,我們卻都能聽出且能迅速正確作答,原因在于我們熟悉此類知識,聽得遍數多。試想一下,在沒有接觸英文之前,我們也是一樣聽不懂。所以,我們可以把歷年全國卷的高考真題作為訓練材料,每天花費固定的時間進行訓練,時間長了,自然而然的聽力水平就會提高了。
(五)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很多高中學生為提高聽力把所有時間都集中在聽力材料的練習上。其實單一的訓練聽也還是不夠的。畢竟我們不是生活在國外,無論怎樣營造,都不能有一個真正的外國的文化氛圍。因為在聽力過程中你所接觸的到的信息是有限的,聽十盒磁帶不如讀一本英文原著的信息量。如果別人的說話內容超出了你所聽的磁帶內容,那你就不可能聽得懂。只要你發音正確,你在閱讀時接觸到的詞,一旦在聽的時候再次遇到,那么就就會聽懂。所以閱讀量的多少以及閱讀能力的好壞決定聽力水平的高低。在高考備考中,我們可以多閱讀一些英語雜志,搜集到歷年高考的聽力材料或者閱讀理解材料來閱讀。
(六)積累英語國家背景知識
在聽力過程中,文化背景知識的積累,可以緩解其他因素對聽力理解的制約。聽力理解題所涉及的話題包括英語國家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日常生活等。如果學生做題前有意識地了解這些內容,有所積累的話,那么就可以減少對這些話題的陌生感,從而大大提高聽力理解過程。心理學研究表明,專家解題直覺能力強,其原因就是頭腦中儲存了大量的模式,他能迅速使問題情景和頭腦中的儲存發生聯系。而我們許多高中學生就缺乏這種知覺能力,原因在于他缺乏解決問題的信息儲存。因此,在高考備考時就應該有意識的去積累這些背景知識。
參考文獻:
[1]傅睿,《利用文化背景知識提高英語聽力教學的效率》,《雙語學習》 2007年第6期.
[2]陳英,《高中英語聽力教學研究》,《中小學外語教學》2003年第1期.
[3]龔正行,《高中生的學習方法與能力培養》,[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