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是根據機械制圖理實一體化課程標準重構教學內容,合理設計教學過程,改變評價方式,學生在理實一體化教學中發揮了主動參與性,開發了邏輯思維能力,挖掘了創新能力,為后續專業課的為后續專業課的學習和專業崗位能力的培養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機械制圖 理實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G712;TH12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030-01
《機械制圖》課程是工科專業的一門核心專業基礎課,學生掌握的情況和熟練程度,不僅關系到后續專業課程學習,更是走向工作崗位所必備的能力。為了適應學生能力培養的需要,在“實用為主,必須和夠用為度”的教學原則下,按“以應用為主線,以能力為中心”的指導思想要求,我們從教學內容、教學過程、考核評價等幾個方面開展了機械制圖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的相關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重構與解構教學內容
根據《機械制圖》理實一體化課程標準,結合高職學生的專業培養目標,以及手工繪圖已經被計算機繪圖所取代的現狀,在保證基礎知識的系統性、邏輯性和連貫性的基礎上,對機械制圖的課程體系進行離散化,將知識點依據能力要求進行碎片化,進而達到對教學內容進行解構與重構的目的。教學內容構建為七個模塊,前五個模塊是基礎知識的內容,后兩個模塊是機械制圖的內容,最后設置一到二周綜合訓練。
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按照項目、任務的課程體系結構將每個模塊設計幾個合適的工作任務,在任務的選擇上遵循認知規律,難度逐漸遞進,以實際工程中常見的簡單零件及簡單機械裝置為載體,以任務為主線,將主要知識融于任務完成的過程中,精簡傳統知識點,強化識圖與繪圖技能訓練,對原有的知識進行合理的解構和重構。在內容編排上以任務為主導,通過對工作任務的分析,引入精簡的相關知識,有效詳細地組織引導學生完成相關任務,通過歸納總結指出任務實施過程的關鍵,安排一定量知識拓展滿足部分同學的發展需求,安排合適的課后練習以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讓學生以完成工作任務為目標去主動學習相關的知識,在任務的完成過程中理解和運用相關知識點,提高識圖與繪圖技能,提高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重構和解構的過程中梳理相關知識點,進行歸納概括,將比較老套和枯燥但必須遵循的國家標準有關的內容拆開,放在后面相關的內容中,對有些用計算機繪圖很簡單而手工繪圖卻很復雜的部分予以刪除,如圓弧連接部分。
教學內容重構和解構時力求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理論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通俗易懂,利于教師教學和學生自學,保證內容的科學性和實用性;與企業發展相銜接,引入新工藝、新技術,摒棄陳舊的教學內容,貫徹機械制圖國家標準和與制圖有關的其他國家標準,保證教材的先進性。
在基礎知識部分適當降低制圖理論要求,增加一些看圖的內容,刪除較難的圖解,對內容和結構作進一步優化處理:將“軸測圖”放在“組合體”之前,更好地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空間概念。在機械制圖篇中,完全打破原來知識構架,將原來的標準件和常用件章節分解在零件圖和裝配圖模塊中介紹,讓同學們在工程實際圖例中去理解標準件和常用件的一些常用標記和規定畫法,零件圖模塊以繪制軸的零件圖作為工作任務開頭,同學們在做一做,練一練的過程中輕松接受零件圖中的相關知識點,再通過其他典型零件的繪制與識讀鞏固相關知識。裝配圖模塊以測繪機用平口虎鉗為工作任務開篇,導入裝配圖中的相關知識點,讓同學們在測一測、畫一畫、聽一聽的過程中找到學習的樂趣。
二、合理設計理實一體化的教學過程
合理設計教學過程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教學內容和理、實比例,要進行合理分配,使實訓項目更能符合社會的需求。同時,要注意基礎理論知識的培養和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充分地融合后再來根據項目需要確定應知應會內容,而不是所有項目內容都要理實一體化。第二,對教學過程設計和教案要做足準備,教學過程要重點突出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在教學中,要合理安排好理論講解、示范操作及操作訓練、能力考核等各個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動手能力。第三,對教學要合理組織,進行理實一體化授課,班級人數不宜過多,一般在30人左右,并分為若干組,每組5-6個學生,每組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成績要均衡,每組最優秀者為組長,以先進帶動后進,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完成任務。
在理實一體化教學標準中規定了教學過程設計的基本內容和框架,教師可在此基礎上組織編排教學內容和過程:包含工作任務的提出,教師知識講解、示范操作,學生分組練習,教師巡回指導、檢測評價、總結歸納。
機械制圖的兩大中心任務畫圖和看圖,而畫圖和看圖能力的培養,歸根結底是使學生掌握由空間(物體)到平面(圖形)再由平面(圖形)返回空間(物體)的轉化過程、轉換關系及投影規律。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教師應牢牢抓住“空→平”轉化這條主線開始投影作圖的第一課——三視圖及其對應關系,運用直觀的教學方法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在講清投影等概念的基礎上,緊緊抓住三視圖的形成和三視圖投影規律這個重點,從而突出“三等對應關系中寬相等”和“六向方位中的前后位置”這個難點。
三、規范評價方式
理實一體化教學要改變以往傳統的考核方式,不能簡單依靠一份試卷來對學生的知識掌握進行考核,而是要從理論和操作兩個方面對學生的知識掌握進行考核,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通過評價檢測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促進學生進行自我完善,幫助教師及時調整教學進度,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
①學生對項目完成情況的評分(36%)
各小組長對每個項目完成過程中組員的主動性、溝通能力、應變能力進行評分。
②教師對項目完成情況的評分(24%)
教師對項目完成的質量,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項目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行評分。
③教師對學習態度進行評分(10%)
教師對學生的出勤情況、課堂參與度、課后作業和自主學習情況進行評分。
④期末考試成績(30%)
四、結束語
在機械制圖課程中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學生通過主動解決各項目中的問題,開發邏輯思維能力,挖掘創新能力,為后續專業課的學習和專業崗位能力的培養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周玲.工程制圖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實施研究.理論探索,2015年2期.
[2]張孜勤.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在機械制圖中的運用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年3月.
[3]金大鷹.機械制圖習題集.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年8月.
[4]馮桂珍.機械制圖課程教學設計研究與實踐.科技信息,2012年33期.
作者簡介:
單小容(1968.02-),女,漢族,湖北省洪湖市人,本科,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機械制圖理實一體化。